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1课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 2021-04-21
  • 10页
  • 22.27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 难点在于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基本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点到为止,教学方式可采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师在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启发诱导学生,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梯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和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理清事件的知识线索,并指导学生把鸦片战争放到当时世界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2、本课涉及的不平等条约较多,应运用比较的方法,注意区别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重在结合材料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影响。 3、紧紧围绕主题,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探究方式,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注意探究过程,加强讨论分析,师生互动,生生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可布置学生做一些具有拓展意义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公元1997》。 问题设计:这首歌曲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愿望?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是啊!正如歌中唱到的“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一个世纪的沧桑,一个世纪的企盼,香港是中国近代历史耻辱的第一块印记。收回香港、雪洗国耻,是几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不灭的理想。歌中的企盼,如今已变成现实,香港已经回归十年并发展得更好,但当年香港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今天,鸦片战争这一课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去翻开1840年那段沧桑的历史。 二、虎门硝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问题设计1:同学们,讲到战争,我们首先要了解交战的双方,那么这场战争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发生的?英国和中国相距万里,英国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在学生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巡视指点。 2、虎门硝烟 教师给学生解释“出超、逆差”等概念。 多媒体展示《虎门销烟》浮雕,介绍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第一幅浮雕。 问题设计2:该图片再现了 什么历史事件?鸦片有什么危害,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可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林则徐图片和《资料回放》中的历史资料) 虎门销烟的经过,由学生自己阅读,可电脑展示硝烟池旧址图片、硝烟场景模型图片,可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虎门硝烟片断。得出结论,虎门硝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的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问题设计3:英国以虎门硝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真的是由于中国禁烟引发的吗?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组织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引导学生对“禁烟运动是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进行讨论。 三、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讲述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可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演示英军进攻路线图;讲述清军镇江守将满族将军海龄率众杀敌的运用事迹,显示中国军民的抵抗精神。 问题设计1: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中国能够改变战争的结局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教师展示表格,也可让学生填表。 学生回答老师问题:盼望香港回归。 学生被带进特定的历史情境,提高了兴趣。 学生研读课本和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讨论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回答图片再现了虎门硝烟这一历史事件。 通过阅读《资料回放》中的历史资料,明白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对人有害。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老师点拨,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只不过是他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的一个借口罢了,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结合教材《历史纵横》中英舰船的对比资料,仔细对比战争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经过比较得出结论: 中国战败不可避免,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政治腐败,腐败的封建制度不可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愿望,以获得“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自己阅读教材中的历史资并获取有效信息。 希望学生认真思考并且得出结论:即使没有当时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还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打开中国国门,因为英国和其他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是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是“西方资本积累在中国的继续”。 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其本质的能力。 学生能自己比较分析问题。 鸦片战争交战双方中国和英国的对比 国    别 中     国 英      国 社会形态 没落的封建制度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政策 殖民政策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南京条约》的签订 引导学生阅读、了解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内容。 在讲述《南京条约》内容时,可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设计2: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其内容并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找出哪些条款反应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材料一:“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二:“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三:“(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教师总结:《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南京条约》附件的签订 《南京条约》签订后,侵略者仍不满足,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 问题设计3: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其内容并分析危害。 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 教师可简介上海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相关资料。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以炮舰相威胁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以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问题设计4:鸦片战争给中国政治、经济带来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教师可适当补充: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引起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同时,又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些变化中,最主要的变化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战火再燃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引导学生看教材圆明园遗址图片。 问题设计1: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变成一片废墟的? 教师可引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段描述来介绍圆明园:“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我们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起来,哪能比得上这座何其巍峨壮丽的东方博物馆。” 变成废墟的原因是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教师总结:中国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焚毁的。 问题设计2:英国已经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什么还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天津条约》 教师引导学生看《天津条约》内容,指导学生讨论、思考。 问题设计3: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天津条约》新增加了哪些内容?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 3、《北京条约》 问题设计4:《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分别对中国有什么危害?《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补充,关于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规定,不但使我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1898年强租新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作了准备,顺便提及导入中的香港“百年国耻”是从1898年整个香港地区被侵占开始计算的。 简单介绍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并指导学生填写两次鸦片战争破坏中国主权表。 学生逐条分析材料,归纳材料的内容,与教材中《南京条约》的内容一一对照,并分析其危害。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分析。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概括为: 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独立主权的封建社会,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回答老师问题,并开始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学生讨论、思考后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究,踊跃发言。 在老师指导下填表。 学生能自己分析历史材料,得出结论。 学生能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加深对鸦片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的印象。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明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 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由于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不断遭到破坏,已不再完整,但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从未被列强灭亡;经济上,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增长中产生了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并且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登上历史舞台后,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这一切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增长,却在中国近代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居主导的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学生能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生经过学习后了解由于英法不满足第一次鸦片战争取得的侵略权益,重又挑起战争,并接连攻占了天津、北京。圆明园正是此时被洗劫的。圆明园这一人间奇迹也最后变成了一片瓦砾。圆明园惨遭焚掠,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无法估计的损失。侵略者不仅毁灭了驰名世界的皇家园林,而且毁灭了不可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他们的暴行曾受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严厉抨击。侵略者的罪行,将永远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所唾弃。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对比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领土主权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俄国割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关税主权 五口通商 共增开十一个通商口岸 贸易主权 关税协定 司法主权 领事裁判权 其他权益 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居住权等 公使驻京;外国商船军舰到长江各口岸航行;到内地传教游历等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问题设计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不满足第一次鸦片战争取得的既得利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为加强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讲解。 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在侵略者的打击下,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而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通过学习能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原因方面: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方面: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