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数学 / 教学同步 / 北京版 / 四年级下册 / 三 平行与相交 / 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认识平行线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 39~41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 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5、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6、培养创新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建立平行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彩色纸,方格纸,点子图,水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行。 1、聊天:同学们,你们知道 2004 年奥运会上让中国人最骄傲的运动员是谁吗?是的,刘翔 在 2004 年奥运会上获得了 110 米栏的冠军,让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无比 骄傲,这就是他当时夺冠的精彩瞬间,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从刘翔脚下的跑道开 始。 2、认识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出示图片) (2)刚才欣赏的这四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把两条跑道线看作两条直线,把铁路桥的两根栏 杆看作两条直线,把路灯的灯柱和灯架看作两条直线,把电线架的左右两个支架看作两条直 线。 这 4 组直线都是从每一幅图片的某一个面上发现的,象这样的每一组直线就是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板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 (3)示范讲解不同平面内 师:摸摸桌面,这是一个平面,再看老师摸摸黑板面,这也是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在 同一个平面内吗?(出示正方体实物)这两条直线呢?这两条直线呢? 3、认识相交: 今天我们这节课上要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刚才我们发现了这 4 组直 线,(出示直线再出示小甲虫)现在如果每只小甲虫都沿着直线向前爬,那么哪几组的两只 小甲虫有碰头的可能性呢?可能会在哪里碰头? (出示四组直线)现在你能按照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四组直线分分类吗? 可以把两条直线相互交叉的位置关系简练的说成相交。(出示相交) 象这样永远都不可能相互交叉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是不相交。(出示不相交) 小结:同学们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根据位置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相交,一 类是相交。(用集合圈归类相交 不相交) 4、揭题认识平行: 其中不相交的这一类又称为互相平行。(出示不相交的一类,改不相交为平行)今天这节课 上我们就要来认识平行。(板书课题) 5、巩固认识: (1)那么怎样的两条直线才能称为互相平行呢?首先这两条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然后 呢? (板书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通过交流 完整板书) 这就是平行的意义,我们一起把平行的意义读一下。 (2)这是一组平行线,如果用字母 a 和 b 分别表示这两条直线,我们就可以说直线 a 和直 线 b 互相平行,直线 a 是直线 b 的平行线,反过来可以说直线 b 是直线 a 的平行线?这也是 一组平行线,如果用字母 c 和 d 分别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谁和谁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 线呢? (3)认识了平行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来选选看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① ② ③ ④ ⑤ 分别说一说其他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二、观察思考,发现平行。 1、 小朋友平行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图,你能从这几幅图中找 到互相平行的线吗?(上来指一指) 两根柱子在同一平面内,把他们看作两条直线,这两根柱子互相平行。 2、你还能从你的身边从你的生活中找到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3、看来平行与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学过的平面 图形当中,也藏着平行线呢,你能找到它们吗?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用手势表示,你觉得图形中有几组平行的线段就举几。 第一组说,第二组先想象再演示,第三组直接演示,第四组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动手操作,创作平行。 1、创设合作情境: 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的意义,找到了许多平行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创作一组平行 线,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可以用这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或者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上 画一画,也可以使用你自己身边的工具,比如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画,好,先考虑好选用什 么材料然后用折一折或画一画的方法开始创作。 (出示折一折 画一画 创作一组平行线) 箩筐:彩色纸 方格纸 点子图 白纸 2、小组合作: 生动手操作,师走进学生,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指导。 3、全班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给予展示。 哪些同学是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的? 结合学生展示发现长方形纸折痕互相平行,每条折痕的长度都相等。 哪些同学是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上画一画的? 有没有同学是用直尺在白纸上画的? 四、观察感悟,学画平行。 1、师:用直尺画要移歪或宽度固定,老师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2、一起来看大屏幕注意看清楚,老师画平行线用了哪些工具?再看一遍看老师画平行线分 哪几步呢?(课件演示) 3、学生汇报,师板书:画线 靠紧 平移 画线 。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拿出你的尺子,跟着老师一起画。 4、画好了吗?现在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好了一条直线,谁愿意到上面来试着画画这条已知直 线的平行线? 5、下面请大家试着来完成书上的试一试,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6、同学们这幅图中右边的图形是左边的图形向右平移后得到的,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几组 互相平行的线段? 认识:图形平移前后相对应的线段都平行。 五、归纳整理,收获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你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1、什么是互相平行?2、生活中的平行现象?3、怎样画平行线? 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画线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靠紧 平移 画线 一、情境复习、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好不好? 2、在去之前老师先提一个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线段、直线、射线,哪位聪明的同学能说说 直线是怎样的? 3、幻灯片出示几幅学校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几幅照片中有哪些可以看作是直的线? 指名让学生说说、学生互相说、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出示三组直线。(板书) ( ) ( ) ( ) 4、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相交或不相交)用自己的语言在班上 交流。 5、结合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直线无限延长的特点 知道第三组直线也是相交。 6、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那就是平行。(板书:认识平行线) (设计理念:通过参观学校的照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 们身边通过复习旧知,为新课铺路搭桥)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1、师:象第二组那样的两条直线,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些? 2、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交流:黑板的对边、窗的对边、尺的对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感知:这些对边都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且在同一平面内,适时 引导学生联系课桌的面引导学生认识“同一平面”) 3、小结: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 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板书) 4、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周围情景里有哪些可以看作是平行的例子?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5、课件出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略) 6、基本练习: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平行的在( )里打“√”。(课件出示) 7、做平行线 (1)、学生分组,用小棒或长方形的纸、动手摆一摆、折一折、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 (2)、学生汇报演示、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3)、教师演示:把两根小棒放成异面不相交的直线。通过提问:这两根小棒相交吗?两 根小棒在同一平面吗?两根小棒平行吗?为什么? (4)、追问: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动手画平行线 1、探索画平行线 学生分组尝试用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然后展示所画的平行线交流自己的画 法。(引导学生用材料画的平行线宽度有限制,引出平行线的画法) 2、教学画平行线 (1)、教师示范画并说明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用三角尺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按住不移动。 第二步用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移动三角尺,注意直尺不要移动。 第三步沿三角尺原来的边再画一条直线(这样画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2)、学生在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与步骤画出一组平行线。 (3)、基本练习: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师在学生动手 操作时注意引导和纠正) (三)测评巩固、拓展延伸 1、判断。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②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③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 ) 2、“元旦”快到了,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我们班的任务是画跑道线,体育老师已经定 好了 5 个点,请同学们过 5 个点画跑道平行线。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非常有趣的关系,是什么呢?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两条直线之间还存在着另外的一种关系,大家想不想知道 呀?让我们在下一节课里再探究好吗?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