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学课题:大气的降水
教学课时:2节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大气中水气的凝结和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四种主要类型以及世界降水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降水四种基本类型的示意图,掌握其降水的形成原因、特征、
主要分布区并能举例说明。
教 具:降水四种基本类型的示意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低层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2、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大气的运动特点是什么?
3、大气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水汽的凝结:(板书)
1、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温的关系。(板书)
指导学生读右面图,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空气容纳水汽量的多少,是随气温而变化
的,即气温越高,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
水汽量越多;反之越少。并讲清楚空气饱
和及过饱和的概念
提问:根据上面所讲知识,你认为要使空
气中的水汽凝结出来,有什么途径?(一
是水汽再增加,二是空气上升冷却,使空
气达到过饱和,空气中容纳不下的水汽便
会凝结出来,由气态水转为液态水。)
承转:但是,水汽凝结,只有空气的冷却还不够,还要有吸湿性强的微粒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
空气上升冷却 (主要方式)
2、水汽凝结的条件: (板书)
凝结核 (必要条件)
提问:为什么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
(这是因为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尘埃增多。)
二、降水的形成: (板书)
1.降水的概念。 (板书)
(教师要讲明什么是降水。云虽然是水汽的凝结物,降水一定要有云,但 有云时未必能降水。)
2.降水的形成过程。 (板书)
云滴、冰晶 上升冷却 云滴增大 降落地面,形成降水。
有足够的水汽
3.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上升冷却 (板书)
有凝结核
三、降水的类型: (板书)
(教师边讲边画四种降水基本类型的示意图,并列表比较四种降水类型的
形成原因、降水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及举例说明。讲述降水类型时,应点
明降水同暖湿空气的上升冷却密切相关,促使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不同,
降水类型就有差异。)
表一: 四种降水类型比较表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点
主要分布区及举例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伴有雷电、
暴风
赤道地区。如我国夏季午后常出现对流雨。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因地形阻挡而被迫抬升
暖湿空气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地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如台湾岛火烧寮、印度的乞拉朋齐。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地区。如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大陆东部。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
(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回答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三种降水在当地的影响时间和降水特点,使学生加深对三种降水类型的了解和认识。联系初中地理和上节所学知识,分析台湾火烧寮和印度的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四、降水的世界分布 (板书)
1、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板书)
2、降水带的分布 (板书)
(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在图中读出A、B、C、D
四点的年降水量。A点在2000mm左右,B点在200 mm以下,C点在
500~1000 mm ,D点在200~500 mm。然后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要求学生据此分析A、B、C、D四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归纳出世
界多雨带和少雨带相间排列的特点,并列表表示。同时教师要注意强调副
热带少雨带和温带多雨带大陆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和形成原因的不同。)
表二 : 世界降水带的分布
雨带名称
分布范围
年降水量mm
成 因
赤道多雨带
赤道及其两侧
2000 mm
海洋辽阔,蒸发旺盛,
上升气流
副热带
少雨带
大陆西岸和内部
大陆东部
< 500 mm
1000 mm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沉气流
夏季风或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中纬地区
大陆东西岸
500~1000 mm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极地少雨带
高纬地区
< 300 mm
气温低,蒸发少,下沉气流
课堂练习:
1.读上面地形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处于 坡,B点处于 坡。
(2)A、B两点降水较多的是 ,其原因是 。
(3)该降水类型属于 ;试举例说明。
2.读课本72页第3题图,回答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