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3课时 (课堂导入) 提问 前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的北方地区,了解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情况。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北方地区,哪位同学来说说北方地区这些方面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给与点评和纠正) 承转 下面我们也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南方地区的情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讲授新课) 板书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3"南方地区”图,或多媒体投影显示南方地区图,让学生熟悉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然后,依次完成下列读图内容。 1.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南岭、台湾岛、海南岛、东海、南海,说明它们的位置特征。 2.在图上找出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并说明它们的位置特征。 3.在图上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及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8个沿海开放城市,说明它们的位置特征。 4.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都临海分布。这对发展经济的有利之处是什么?(一是可以利用廉价的海运,发展对外贸易。二是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同时,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展示 播放“南方地区的基本情况”视频片断,让学生观看。 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板书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 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承转 下面和学习北方地区是一样,我们再来看看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注意和北方地区对比。 板书 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3"南方地区”图,或多媒体投影显示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哪几部分?(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2.地形有哪些特点?(以巫山、雪峰山为界,西部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而东部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地势西高东低。一句话概括,本区的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板书 1.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展示 多媒体投影显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如江南水乡景色,长江三峡风光,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桂林山水,海南岛的热带风光;东南丘陵地区的自然风光,如武夷山、江南茶园等及其他一些反映南方地区特色的典型景观,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突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之后,简单总结:平原地区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板书 2.平原地区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讲述 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一般较高,东南丘陵区的一些省区达到40%~50%左右。但长江中上游的一些地区森林破坏严重,国家正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营造防护林,以控制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计划从1989年起,用30~40年时间,在本地区10个省的145个重点县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标。 板书 3.山地丘陵区植被繁茂 展示 让学生观看反映长江流域植被破坏情况及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的有关影像资料,教育学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活动 回答教材上P.85活动的两道练习题:1.南方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比北方好,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思考后作答:对,南方地区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而北方地区降水一般在400~800毫米之间,南方地区积温比北方地区高。作物可一年一熟到三熟,而北方地区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2.过去,我国南方重要的运输方式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南方地区的运输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答:内河航运。因为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水量大,汛期长,适合发展水运,加上水运价格便宜,因此,平原地区水运发达。现在,除水运外,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还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我们要注意和北方地区对照,以便加深理解记忆。 ●板书设计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 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2.平原地区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3.山地丘陵区植被繁茂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