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解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欣
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
益启示。”
语文八上《教师教学用书》P140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
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记承天寺夜游》是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
仅 80 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
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多篇文言文,并且对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完全
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字词解释及文意疏通。本课题字面含义较为简单,学生感到既亲切又
熟悉,他们已有的文言文学习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
也能够在诵读感悟、细节品味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语言文字,这都为本节课
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缺乏的是在文本解析的基础上理解思想情感,进而把握苏
轼的人生境遇中自我的心态调整,以及文本与自我之间的关联的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
在。
3.应对措施:
①通过多种诵读活动,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②通过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意境。
③针对较难理解的主题部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
学习主动性,并由学生自己揣摩归纳得出本文主题。
④及时拓展延伸,在练笔中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悟”。
【教学设想】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解决赏读景物特征,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把握“闲人”的内涵的重
点问题上,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营
造一个开放、自主、创新、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的乐趣。
黄厚江老师提倡“由言及文,解文悟言,言中见文,文中见言,多形式地进行言的落实,
多层次进行文的解读,较好地实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融合。”同时新课标指出,教
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聚焦诵读,推进主题把握,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 从标题入手,简明扼要探究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从新颖的标题入手,激发学生想要探求内容的兴趣,保证从课堂的开始就进
入话题,干净利落。
2. 第一环节“读通文意”,结合朗读梳理行文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读法和
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后文的赏景与议论抒情的品读做好铺垫与准备。
3. 第二环节“品读意境”,抓关键词把握景物特征,品读意境。
设计意图:结合课标要求“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
义和作用。”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赏读,感悟写景内容所表达出的美感。
4. 第三环节“解读心境”,从补读、演读等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开展,体会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结合课标要求“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通过
补读对话、演读的小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在
情境中的思想感情。
5. 第四环节“读懂人生”,补充资料借助助读材料丰富认识,最终推人及己,衍生出自我
境遇中的体悟。
设计意图:结合课标总体目标和内容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对文本背景内容的探究与主题句的反复揣摩,不断汲取古
代文化的精华,在理解作者人生境遇及处事方式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方法与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针对本节内容特点,从
有利于学生理解角度出发,我选取了这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诵读法、分析归纳法。
根据这些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学情,安排以下方法完成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赏读景物特征,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把握“闲人”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多形式诵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能够在人生逆境中不断与自我和解,用豁达洒脱的积极心态面对
人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完成“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此,我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通过赏读
景物特征,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把握“闲人”的内涵。
【课时】1 课时
【教学资源与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每想到苏轼,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句话“虽经人间万千悲,却做天地洒脱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经典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一起体会苏轼的
人生感悟吧。
第一部分:疏通文意
(板书课题、作者)
同学们,我们从标题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呢?
明确:“记”点明是记述一件事;“承天寺”点明地点;“夜游”点明时间及主要事件。
好,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明确文章中写景的句子。
(教师配乐范读)
过渡:大家找到写景的句子吗?非常好!就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这一句。那么,写景之前的内容就是“叙事”,之后就是“抒情议论”。【板
书:事——景——情(议)】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出美感。
过渡:大家读得很投入啊!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与苏轼
和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去欣赏那晚的景色吧!
第二部分:品读意境
(屏幕显示)
请你从本段的写景句探究思考:
用这样的方式来说话:
我读出了 之美,(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让我感到
现在请大家默读思考并做笔记。
预设:
我看到大家都认真地做了笔记。现在我们就一起展示交流吧!
1.请这位同学回答。
他分析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这个句子。大家看“积水空明”是什么意思啊?“空明”
写的是水的澄澈。真的是积水吗?对,是用比喻的修辞描述了月光的空灵清澈透明。还有一
个地方也用到了比喻。“藻、荇交横”写的是什么?对,是月下美丽的竹柏的影子,摇曳生
姿。他从这个句子读出了修辞之美啊!
2.继续来看。这位同学思考得深入!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写的不是
积水,而是月色,这是侧面描写。他从这个句子读出了正侧面描写相称之美啊!
3.再来看这位同学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藻、荇交横”,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
美。这个句子写出了动静之美啊!分析得真仔细。
4.请这位同学来回答。
大家看,他找到的是“月色入户”这一处。【板书: ,但不说明它是“闲”的繁体字】
月色入户,但是一个“入”字写出了月亮好像变成了作者的朋友一样,好像苏轼的知己一样,
给人以恬淡之感。
过渡:大家都表达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大家从文字背后读
出了修辞之美,动静之美,正侧面相衬之美,更有情景交融之美。真好!
现在再来齐读这个写景句吧!
大家看,“夜游”重点写了看到的月景,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而作”,观
此景,苏轼和好友怀民心情如何呢?
第三部分:解读心境
(屏幕显示)
请你展开想象,根据上下文补全句子。小组合作完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苏子想/说: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苏子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怀民说:“ ”
苏子说:“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吧!
(学生演绎,惟妙惟肖,精彩绝伦)
预设: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们一起来展示吧!
1.有请这个小组来展示。
同学们,刚才我看到这个小组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全员都参与进来,我观察到他们的分工
非常明确呢!团队合作这一点值得表扬!这位苏轼的扮演者好像真的把人物演活了啊!看他
开始摇着头叹息着说的“无心睡眠”一句读出了苏轼内心的无奈,抬头望月眼中都流露出了
惆怅。最后一句说话的时候仰头捋须,语气中那一种气定神闲真的惟妙惟肖啊!我们鼓励这
个小组吧!
2.有请这个小组来展示。
这个小组的演得很细致入微。最难揣摩的地方是人物的心理独白,“念”的意思是“考
虑、想到”,说明苏轼第一个想到的是张怀民,他觉得怀民未眠还可以从哪个字看出来呢?
对,是“遂”字,它的意思是“于是、就”,写出了苏轼心里的第一人选就是张怀民,不假
思索地想到了张怀民,而张怀民是不是也跟苏轼一样呢?大家看一个“亦”字的意思是“也”
表明怀民果然没有睡,他果真是苏轼的知己啊!这个小组补充的句子真的是读懂了这样两个
人的同病相怜和知音关系。这一份情感里有贬谪的悲凉更有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啊!真
是难得!请大家鼓励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叙事的部分,注意读出苏轼内心的欣喜和闲适恬淡之情。
3.有请这个小组来展示。
这个小组的朗诵非常精彩!这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也让我们能感悟到苏轼内心的那一份找到知己的欣喜和自在洒脱。真不简单!我们鼓励他们!
总结:我们一起来读最后的议论抒情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这个句子很重要!那么如何理解“闲人”呢?其他人都忙什么呢?忙着案头公文,忙着
功名利禄,忙着升官发财。那么,“闲人”就可以理解为身体有闲,身为贬谪之人,无职无
权,清闲无比,此刻内心有悲凉却无处诉说啊!但“闲人”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想要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走近文章的写作背景来深入体会吧!
第四部分:读懂人生
(屏幕显示)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写的,当时是元丰六年。元丰二年(1079 年),
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
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上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
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类似流放。此事使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
过渡:看完这样的背景,你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
他说到了苏轼的可怜,仕途失意很苦闷。
他说到了自己对苏轼的同情。
他说到了苏轼的乐观,经历波折依旧想得开。
总结
过渡:那么,现在请大家再说说对“闲人”你有什么理解?
预设:
这位同学说得好!他读出了苏轼虽然被贬官了却依旧还有远大抱负,内心深处不想做闲
人,却不得已做了闲人,这样的闲人只能来看闲下来才能看的景色了,他读出了这个“闲人”
背后有一种自嘲的无奈。大家看“耳”的意思是什么呢?对,“罢了”,有一种无奈之感啊!
这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啊!他看到了苏轼内心的悠闲自如,别人没有时间来赏景,而苏
轼却能欣赏到空明美景,远离朝廷,远离勾心斗角远离纷争,多好的一件事!这个“闲人”
里有自我安慰。
那么,我想“闲”字背后的情感应该是复杂的,有自嘲,更有自慰,更有开解自我的解
脱。
其实“月色入户”这个字 就是“闲”
【板书:闲,写在繁体字下面】
让我们再读文章,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吧!
大家这次的朗读已经很有韵味了!
课后作业
(屏幕显示)
读完苏轼的文章,我们感慨: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不同的经历,生活中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啊!苏轼教给我们的是如何与世界和解,如何与自我握手言和。
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经历,完成作业:
1. 可以画一幅表达自我心情的图画;
2. 可以写一句话来写写自己的感悟;
3. 可以作一首诗表达情感;
4. 可以写一段话抒写心情。
……
请大家动手写写自己的感悟吧!
【板书设计】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轼
景
事 情
(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