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二、赏读第三段   1、补充注释。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②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③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⑤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⑥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⑦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2、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共分三层。   ①“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②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③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四、赏读第四段   1、补充注释。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④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⑤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2、分析内容。   ①“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②“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第一、二、四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④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欣赏文章的结构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对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六、比较阅读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明确: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小结   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是这种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