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年福建省各地
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里中社,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
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赐平爵卿。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绛侯、灌婴等咸谗陈
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
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平。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
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
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
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
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
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
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
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
2
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
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
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
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节选自《史记..·陈臣相世家》)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
乃去楚。
B. 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
乃去楚。
C. 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
乃去楚。
D. 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
乃去楚。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乘,古时站在车左边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
义相同。
B. 《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所撰,其中《世家》共三十篇,孔子和陈涉也被列入“世家”。
C. 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家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
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 请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
归葬家乡。
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陈平少有大志。他喜欢读书,和兄长陈伯住在一起,在祭祀分肉事件上就流露出他的抱负。
B. 陈平能言善辩。他归汉后,诸将对他的非议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他的一番陈述最终让刘邦力排众议。
C. 陈平看人准确。他深知项羽弱点,利用重金达到离间项羽重臣的目的。
D. 陈平善出奇计。他夜里带领两千女子从荥阳东门出去,成功分散楚军注意力。
2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19. B 20. A 21. D
22. (1)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而去。
(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
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臣说”做“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D;
“平”做“去”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C。
句子翻译: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
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
离开楚王。
故选 B。
4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参乘,古时站在车左边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错误。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称
“参乘”或“车右”。
故选 A。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他夜里带领两千女子从荥阳东门出去”错误。由原文“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
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可知,陈平于是夜里让两千名妇女出荥阳城东门,楚军便发动攻击,陈平
就与汉王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由此可知,陈平让两千名妇女出荥阳城东门,他没有带领她们,而是和汉
王一起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
故选 D。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说魏王不听”,省略句,省略主语“陈平”,补充完整为“(陈平)说魏王不听”。“谗”,
说坏话。“亡”,逃离。
(2)第一个“封”,名词用作使动,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使动用法,使……减少,
侵损。“焉”,从哪里。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5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在家
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
这次分肉一样呢!”
陈涉起兵后在陈县称王,立魏咎为魏王 。陈平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到魏王咎手下做事。魏王任命他
为太仆。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而去。
过了多时,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过了不久,汉
王又攻下殷地。项王大怒,准备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吏。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
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
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一
职的工作。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只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他的内里
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
降汉王。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来陈平责问他。陈平
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
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
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
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6
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切断了汉军的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
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不过楚军方面有着可以扰乱的地方,项王那里刚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
钟离味、龙且、周殷之辈,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
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
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
过问他的支出情况。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昧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
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猜疑起来,
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项王已经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汉王备下丰盛的酒宴,
命人端进。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禀告给项王。项王
果然大大地怀疑起亚父。范增想急速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听从。范增闻知项王在怀疑自己,
就生气地说:“天下的大事基本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我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他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
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陈平于是夜里让两千名妇女出荥阳城东门,楚军便发动攻击,陈平就与汉王从荥
阳西门出城逃离。汉王随即进入关中,收集败散的士兵再次东进。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
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
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
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
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
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
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
7
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
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
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
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
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
臣乎。”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被立为国君,因年少,由威后执政。
②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
18.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
B.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
C.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
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
令有功于国
19.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谢罪 B.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曾:竟
8
C.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无 D. 恣.君之所使之 恣:肆意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
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 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
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C. 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
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 触龙说自己幼子虽然“不肖”,但还是“窃爱怜之”。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21.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触龙说赵太后》)
22. 简析烛之武和触龙这两位老臣的出场有何不同。
【答案】18. C 19. D 20. D
21. (1)大王不要对老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
(2)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
22. 出场心态不同:①烛之武出场时,先在郑伯面前满腹牢骚。②触龙则是在群臣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主
动请缨,他甘愿冒遭受唾面之辱的风险,出面说服赵太后。
【解析】
【分析】
9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
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
从对称句式的角度来看,“位尊而无功”和“奉厚而无劳”结构一致,所以应分别断开,排除 BD。
“之”和“重器”是“予”的双宾语,所以应该在“重器”后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任凭您指派他吧。“恣”,任凭。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错误,从文中来看,触龙故意反话正说,目的是为了说明
真正的疼爱是为孩子做长远打算,即让长安君到齐国做质子。
故选 D。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状语后置句,应是“于百姓之以王为爱无异”;“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以……
为”,认为……是;“爱”,吝啬。
第二句中,“所以”,……的原因;“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
第三句中,“犹”,尚且;“持”,凭靠;“尊”,尊位;“奉”,俸禄;“重”,重器。
10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简析烛之武和触龙这两位老臣的出场有何不同。
先看烛之武出场的情况。如烛之武对郑伯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他对国君不
能早用自己,以致光阴虚度,到年老之时才想到他的做法,倍感辛酸,之后郑伯及时承认错误,烛之武“许
之”。
再看触龙出场的情况。由“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
面’”可知,大臣强行劝谏,而太后不肯,甚至以“唾其面”来警告大臣,所以触龙是在群臣无计可施的
情况下主动请缨的,他甘愿冒着遭受唾面之辱的风险来说服赵太后。
由此可知,二者出场的心态是不相同。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
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
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
“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
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
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
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
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
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
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
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
11
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
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
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
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
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
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
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
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
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
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尝推其奉以食四方
游士。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
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召还,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由是
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元昊反,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
“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
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鄘、延密迩灵、
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帝皆用其议,王举正懦默不任事,
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
不拜。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仲淹内刚外和,其后虽贵,非宾客
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
祠.事之。
12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灵乌灵乌。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虽死而告,
为凶之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
不能其/仲淹不苦也/
B.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
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C.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夫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
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D.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
不能琪/仲淹不苦也/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进士,即被推荐参加进士科考试,中选后按成绩等第进行录取则称为“举进士第”。
B. 崩,指去世,古代社会不同的人去世叫法不同,帝王去世叫“崩”,平民去世叫“卒”。
C.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宋代的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主要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
D. 生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庙,文中老百姓借立生祠来表达对造福当地的范仲淹的感激。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乐善好施,生活节俭。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天下云游之士,并在里巷中设立义庄赡养族人;
显贵后依然保持俭朴的作风,妻儿的衣食仅能自足。
B. 范仲淹施行德政,为民拥戴。江淮蝗旱大灾发生后,他开仓赈济灾民,禁止百姓祭祀;所到之处对百
姓留有恩德,受到邠、庆百姓和归属羌人的称颂感念。
13
C. 范仲淹统兵机变,因势而谋。延州各寨大多陷落时,他聚兵分部操练,根据贼寇的多少轮流抵御;他
没有执行入境讨伐的诏命,而是据边境形势灵活应对。
D. 范仲淹恪守原则,心定意坚。他认为谏官不能决定执政大臣的任命,坚决拒绝朝廷参知政事的委任;
自比灵乌,表明报答恩遇之心不会因他人议论而改变。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2)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
21. 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请简要说明。
【答案】17. C 18. B 19. B
20. (1)仲淹叩首道谢说:“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
(2)只管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逐渐以恩信招附他们。
21. 范仲淹献《百官图》指责宰相用人不公,却遭吕夷简污蔑其离间君臣关系而被贬官。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辞”是动词,宾语是“母”,动宾后断开,而且“去之应天府”意思是“离家去到应天府”“去”和“之”
动词连用,一起构成连动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二者为时间上的先后承接关系,表示动作的连续发生,意
在表明范仲淹“离开家”后“去到”应天府,应合为一读,语意方为紧密贯通。排除 AD 两项。
“食不给”“食”为主语,“不给”为谓语,主谓语齐全,应在“不给”后断开;“至”意为“以至”“以
至于”,句中“至”前应断开,与“以糜粥继之”合为一读,承接上文,表示“以糜粥继之”是“食不给”
引出的结果。排除 B 项。
故选 C。
14
句意为: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
文学习。昼夜不停,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平民去世叫‘卒’”错误,《礼记·曲礼下》中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由此可知,“崩”是古代对帝王去世的委婉说法,也称“驾崩”“山陵崩”等,如“一旦山
陵崩”(《触龙说赵太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等。“卒”在古代称大夫的死亡,如
选文中范仲淹“未至而卒,年六十四”等。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 “禁止百姓祭祀”错误。“禁民淫祀”意为“禁止百姓不合礼制 祭祀”,“淫”为“过分、过度”之
意,如“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论语·八佾》)、“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等。由此可见,“禁
止百姓祭祀”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禁止百姓过度祭祀”。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重点词:(1)“顿首”,叩首;“乡”同“向”,“从前”“过去”的意思;“无憾”是“没有怨恨”“没
有不满”的意思。
(2) “第”是“只管”“尽管”之意;“稍”是“渐渐”“逐步”之意;“衅”,破绽。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15
作为范仲淹恪守的人生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即“宁可大声疾呼至死不屈,也不愿沉默偷生”,
体现的是范仲淹身居高位但不因私利而放弃正言直谏的处事态度,是即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无反
顾。“鸣”“不默”是面对不公有失敢于直言劝正的责无旁贷,据此,可回到文本明确“时吕夷简执政,
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一事;“死”“不生”是
“忠臣不避重诛”的无所畏惧、决不妥协,据此,可回到文本明确“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
由是罢知饶州”的结果。
明确答案所对应语句后,考生只要组织好语言,有条理地说明即可。
参考译文:
(一)
范仲淹字希文,两岁时失去父亲,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
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
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举进士第,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曾经把他的俸禄分着供给四方云游之士。
太后去世,召为右司谏。那年蝗旱大灾,江、淮尤其严重。就请求于闲暇时上言说:“皇宫中半天不吃饭,
会怎么样呢?”皇帝悲悯,就命仲淹安抚江、准,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而且禁止百姓不合礼制的
祭祀。召他回朝,权知开封府。当时吕夷简执政,进用的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仲淹献上《百官图》,按
先后次序指着说:“这样是公,这样是私。”夷简愤怒上诉说:“仲淹挑拨离间陛下君臣关系。”因此免
官知饶州。第二年,夷简也被罢免。元昊反叛,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又入朝为相,皇帝告诉仲淹让他消
除前恨。仲淹叩首道谢说:“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延州诸寨大多失守,仲淹
自己请求出行。于是大举聚集州兵,得到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各带领三千人,分部教练他们,按贼寇
多少,让他们轮流出兵抵御。第二年正月,诏命诸路入境讨伐,仲淹说:“鄜、延很靠近灵、夏,是西羌
必经之地。只管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逐渐以恩信招附他们。”皇帝都采用了他的议案。王
举正怯弱昏庸不能胜任,谏官欧阳修等上言仲淹有相材,请求罢免举正任用仲淹,就改参知政事。仲淹说:
“执政大臣可以通过谏官得到吗?”坚决推辞不拜受。正值病重,请求去颍州,还没到就去世了,终年六
十四岁。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仲淹内刚外来,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
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所到之处有恩德,邠、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
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
(二)
16
灵鸟,生长在慈母所筑的高树上的巢穴,依托于主人家所栽种的嘉树。内心想着应当知恩图报,虽然
叫声有时并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防患于未然。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大声啼鸣,只为了防止灾祸
的降临。宁可大声啼鸣着死去,也不愿沉默偷生。别人议论我,我是这样,别人没有议论我,我也是这样。
福建省福州市四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13 分)
阅读下列三则短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
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
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
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
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
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
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
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
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
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
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说(______) ②法(______) ③易(______) ④多(______) ⑤因(______)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
出境/
17
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
出境/
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恳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
出境 /
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3. 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答案】10. (1). 通“悦”,高兴 (2). 效法,沿用 (3). 改变 (4). 称赞、赞扬 (5). 趁机
11. B 12. B
13.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根据上文商鞅说用强国的方法游说秦王,秦王应该是听了之后很高兴。故“说”通“悦”,高兴。
②根据句意“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故此处是“效法、沿用”的意思。
18
③“夏殷不易礼而亡”意思是“不改变旧礼制而灭亡”,故此处应为“改变”的意思。
④“循礼者不足多”的意思是“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故“多”的意思是“赞扬、称赞”。
⑤“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的句意是“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
趁机攻打他的军队”,故“因”的意思是“趁机”。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 D 项。
“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
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
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
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期年,满一年;第一个“之”,到;“以”,用,“数”,计算。“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正常
语序是“令于民行”,意思是“法令在民间实行”。
参考译文:
19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
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
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
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
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
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谈了好几
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
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
会成功。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讲的好。”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
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改变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
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
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
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
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
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
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于是卫鞅被任
命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了。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
峙,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
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
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
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2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
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犹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
20
阮裕有重名,为敦主薄。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
为“王氏三少”。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羲之叹息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
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当雁行也。”曾
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其暮
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注:庾翼之兄),而翼深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
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
義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
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B. 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C. 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D. 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狼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把……看作。
B. 求市.未能得 市:集市,市场。
C. 尝诣.门生家 诣:到……地方去,拜访。
21
D. 而羲之甚轻.之 轻:意动用法,以……为轻,意思是轻视、看不起。
8. 对下列句子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判断句) B. 门生惊懊者累日(倒装句)
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省略句) D.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被动句)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并非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小时侯的他并不引人注目。直到十三岁那年拜访周顗,受到特殊
礼遇,这才渐渐出名。
B. 王羲之长大之后,才华、品格显露了出来。他善于论辩,性情刚劲正直;他的隶书,尤其受到人们称道,
被认为是“古今之冠”。
C. 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既充满自信,又有清醒的认识。正因如此,他的书法不断进步,使得同样擅长书法
的庾翼深为叹服。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接替他的职务;因为二人有隔阂,王羲之从未登门看望,
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其任率如此。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1. 第二段中,哪些例子表现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举两个例子,每个例子只能用一个单句表
述。)
【答案】6. D 7. B 8. B 9. D
10. (1)王羲之高高兴兴地写完,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他就是这样任性率真。(2)如果天下人象他那
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11. 例:王羲之给老婆婆题了字的六角竹扇被人争相购买;王羲之书写在门生家桌子上的书法被其父误刮
去后,门生懊悔了好几天。
22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我从前有十张伯英的章草,过江时颠沛,因而遗失了,常常叹惜美妙的笔迹永远不会再有了。
“伯英章草十纸”是定语后置,应为“十张伯英的章草”,都是“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常”是“叹”的修饰语,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 求市未能得,意思是“他想买而未能得”。市:买。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B. 门生惊懊者累日,意思是“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不是特殊句式。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有隔阂”错误,文中是“羲之甚轻之”,是王羲之看不起他;“王羲之从未登门看望”错误,原文是
“止一吊,遂不重诣”,应当是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怨恨”错误,应是“遗憾”。
故选 D。
23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欣然,高兴的样子;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任率,任性率真。
(2)使,假使;耽,沉迷;后,形容词作动词,落后。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题找出例子并不难,难在用单句表述。单句即一个主语一个谓语一个宾语。
比如: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
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姥如其言,人竞买之。概括时找出事件的关键点,竹扇被人争相购买是因为
王羲之在上面题了字,因此可以把王羲之题字做竹扇的定语,这样就表述为“王羲之给老婆婆题了字的六
角竹扇被人争相购买”;
再如:尝诣门生家,见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主要事件是学
生懊悔了好几天,原因是王羲之写在他家桌子上的书法被其父误刮去了,因此可以让其父误刮这件事做句
子的状语,表述为“王羲之书写在门生家桌子上的书法被其父误刮去后,门生懊悔了好几天”。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祖父王正,是尚书郎;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王羲之小时候不
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十三时,曾经拜谒周顗,周顗观察他而感到与众不同。当时人们
很看重牛心炙,在坐的客人还没吃,周顗就先割下来让羲之吃,于是开始出名。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
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当时陈留的阮裕很有名,担任王敦的主薄。王敦曾对王羲之
说:“你是我们家的好儿郎,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
位少年英才。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
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
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
24
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他就是这样任性率
真。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
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
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
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
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
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羲之开始时,书法不如庚翼、郗愔,到他晚年时才变得好了。曾经用章
草给庾亮回信,庾翼见到后深深地叹服,于是给王羲之写信说:“我从前有十张伯英的章草,过江时颠沛,
因而遗失了,常常叹惜美妙的笔迹永远不会再有了。忽然看见足下答覆家兄的信,光彩焕发有如神明,顿
时又有了旧日景象。”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从小有名气,与王羲之齐名,可是王羲之很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
任职於会稽,因服母丧住在郡中,王羲之接替王述,只去吊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访。王述每次听见角声,
都以为是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打扫庭院等他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去,王述深以为憾。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3 小题,19 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
功者,欲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
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
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
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
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
之。
25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
“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
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
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
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
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
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
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
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
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
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
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
有封侯/世世称孤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视察各地。
B.“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平民的称呼。对平民的称呼还有百姓、布衣、黎民、白丁等。
D. “崩”中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说曰不禄,百姓死曰卒。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26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
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
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
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次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
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选 C。“胡亥所”的“所”是“地方”,即在胡亥之处,“胡亥所”做“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D 三项。
13.选 D。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14.选 B。“为寿”在此文里是“敬酒祝人长寿”之意。
15.(1)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
就想向西行前往秦国。
(2)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又将向何处寄托我的
命运呢!”
文言文全文翻译: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
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
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
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
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
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
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
27
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
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
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
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
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
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
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
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
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
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
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
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惩处李斯案,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
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
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
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级达标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
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28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
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
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
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
王许诺。
9.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
《易》《春秋》《乐》)。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 《史记》全书 130 篇,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被鲁迅赞誉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弟子。他师承子思,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
想体系。后人称他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10.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良曰:“长于臣”
B. 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吾一日长乎尔
11.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遇事缺乏考虑:当听到沛公想在关中称王后勃然大怒,意欲发兵攻打刘邦;当听到项伯的劝解又
怒气全消,答应了项伯的请求。
B. 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实力不
29
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
C. 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时,详
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
D. 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
家,让项伯死心塌地地为他办事。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9. B 10. B 11. D
12. (1)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或“我使他活了下来”)。
(2)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战国末年”理解错误。应该是“春秋末年”。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均为介词,给,替;
A.介词,对,向 / 介词,比;
30
C.动词,到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介词,把 / 介词,因为。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亲自迎接”分析错误,从原文“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可知刘邦是叫张良替他把项伯请进来,而
不是“亲自迎接”。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游”,交游、交往;“活”,活用作使动,译为“使……活下来”。
第二句重点字词:“所以”译为“……的原因”;“他盗”,其他的盗贼;“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如”,
翻译为“进入”;“非常”,名词,译为“意外的变故(情况)”。
参考译文:
楚军将要攻取关中,到达函谷关,有刘邦的军队把守,不能进入。又听说沛公已经攻破咸阳,项羽非
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于是项羽进入关中,到达戏水之西。刘邦在霸上驻军,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
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应有尽有。”项
羽很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刘
邦的军队十万,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
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
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错过机会。”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
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
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31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
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
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
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
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
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
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
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
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
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
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