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2022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2.4.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2.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课标要求 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生产资 料所有制。 从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非选 择题相对比重较大。 备考策略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为议题,探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的原因和举措,增强‘治认 同。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探究我 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 学科素养 坚持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增强制度自信。分 析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教育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 点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培养科学精神。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考点一 生产与消费 考点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 体系构建 生产 措施 原因 最终目的 导向 带动 创造 大力发展生产力 消费 决 定 反 作 用 对象 方式 质量和水平 创造动力 分配 交换 2020/1卷/38(2) 2019/北京卷/33 考点一 生产与消费 • 1.生产决定消费(第一位) • (1)表现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 侧重点:消费什么 •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侧重点:怎样消费 •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侧重点:消费达到什么程度 •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侧重点:消费的发展 • (2)结论 •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3)要求 •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供给侧改革。 核心知识 •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第二位) • (1)表现 •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 侧重点: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 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 侧重点: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 级起着导向作用。 •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带动作用 • 侧重点: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 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创造作用 • 侧重点: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 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2)结论 •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努力扩大消费 需求,是国民经济转方 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据和措施,也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 确立市场导向的重要依据和措施。 • 注意:消费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发展,关键是看消费的增 长变化与生产是否相适应,即消费是否合理、适度。 • (3)要求 • 重视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 促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注意: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 动力,当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 • 3.正确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动 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是指生产的决定作用,会推动收入增加,提高消费水平。生产的 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 高,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提高。社会生产的大发展,最终会激 发人们强烈的消费欲望,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 水平、消费方式总会发生变化。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是指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生活。一个新的消费热 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所形成的新 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强调通过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4.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关系 • (1)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间的关系 • ①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 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什是么、分配多少,首先取 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影响生产, 分配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 到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 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 的反作用,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 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 ③分配影响消费。 •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 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人的角度 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 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 ④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 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才 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 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 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2)全析社会再生产的环节 • ①生产 • 措施: • A、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 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 B、国家应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实现经济健康持续施发展; • C、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从而扩大内需,调动 劳动者的积极性; • D、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 市场秩序。 • 意义: •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B、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 ②分配 • 措施: • A、不断扩大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 B、完善分配制度与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一把 • 蛋糕分好。 • 意义: • A、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 效率; • B、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C、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 ③交换 • 措施: • A、企业应该诚信经营,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 B、国家要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 市场秩序; • C、充分发挥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 意义: • A、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 B、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④消费 • 措施: • A、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 •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差 距; • C、完善市场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意义: • A、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 • 长,促进生产发展; • B、促进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供给侧和需求侧 • 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 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 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 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 • ③供给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 等。 • ④需求侧改革主要要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 • (2)消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 ①个性化消费引导生产的创新,提高供给质量。 • ②消费的多样性引导生产的方向,优化产品结构。 • ③消费升级,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 • ④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型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 ⑤消费观念的变化,促进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淘汰。 • 6.现实中如何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1)国家 • 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做好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重视引导消费需求,或刺激或抑 制某些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 (2)生产者 • 既要重视生产过程,生产 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商品 竞争力;又要重视消费环节,只有正视市场上的 消费需 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 (3)消费者 • 既要继承优良消费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形成科学的 消 费观念,适当扩大消费需求。 1.(2017·江苏高考)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网络 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 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2016年,我国全网上线电影由上年的700多部增 加到2 500多部,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信息技术进步→消费方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效益增加 B.消费需求增加→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 C.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 D.消费需求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供给增加 【解析】从题意来看,这一经济现象的第一环节是“随着网络技术和移 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这属于信息技术的进步,B、D排除;第二环节 是“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这属于消费方式改变,C 排除;随着网络电影市场规模的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可见供不应 求的状况带来了企业效益的增加,A符合题意。 A 命题点一 生产与消费 考点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 •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 (1)理论依据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 (2)现实依据: • 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②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 ③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核心知识 •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及其经济学依据 • (1)中心任务 • 具体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依据: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硬道理。 • (2)劳动者 • 具体措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 依据: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 (3)科技 • 具体措施: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 依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志。 • (4)全面深化改革 • 具体措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 应。 • 依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 • 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 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 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 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 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鼓励企业 创新产品和服务,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保障小 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 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引导平台企 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 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 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 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政府投资更多向惠 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 平。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政策,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 发展、有作为。 时政链接 • 考点对接 • 1、影响消费的因素。 •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 3、市场配置资源和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 •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思考 • 1、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谈谈扩大内需的经济意义。 • 2、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国家应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 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说明网络消费增长的经济意义。 • 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网络消费增长有利于拉动 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 ②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网络消费增长能够引导生产。 • ③一个新的消费特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成长。网络消费的增长推动了快递、物流等相关行业的迅 速发展。 •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网络消费增长有利于增 加就业,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素质,促进管理创新。 • 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国家应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 ①加强宏观条例,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 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 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 ③加大对低收入和贫困人口转移支付力度,动员全党全国 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 障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 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一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体系构建 地位及其表现 范围及相关知识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8/3卷/14 2020/山东卷/3 2017/2卷/15 •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1)内涵(是什么)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核心知识 •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为什么) • ①根本原因: • 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②实践证明: •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 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③地位: • A、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 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 B、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 基。 • C、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要求(怎么办) • ①公有制角度: •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 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 力、控制力、影响力。 • ②非公有制角度: •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 ③各种所有制角度: •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 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 各种所有制经济。 • 2.公有制经济 • (1)地位 • ①地位: •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 ②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济的原因) •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 特征; •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 ③主体地位的侧重 • 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 •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⑤主体地位的增强措施 • 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壮大集体经济。 •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 有资本。 • 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 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①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 A、国企经营角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有资本效 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 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曾强国有经济 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 B、国家战略角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 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民经济命 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点提供 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 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 C、实现形式角度: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 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 合所有制经济。 • 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完善农村基 本经营制度,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 (3)范围 •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和集体成分。 • ①国有经济 • 特点: • 地位: • 作用: • 态度: • ②集体经济 • 特点: • 地位: • 作用: • 态度: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国民经济的支柱 主导作用 发展、壮大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支持、鼓励和引导 •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①侧重: •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 方向所起的作用。 • ②表现 •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 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 配地位 • ③措施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 • 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 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 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 竞争力。 • (5)公有资产和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 ①公有资产 • 相对于私有资产而言。公有资产不仅包括国有资产,还包括集 体资产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公有制 的主体地位表现之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不 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②国有资产 • 是国家依法拥有的能够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 资源的总和,是国家所有财产和产权的总称,包括经营性资产 (保值增值为目的,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行政事业性资 产(投资于行政、国防、公益事业等,如公立学校、公立医 院)、资源性资产(具有开发和使用的价值,能带来收益,如 矿藏、土地、森林)。 • ③国有企业 • 分为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 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 资本功能、实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 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 (6)主体、主导、控制力和支配力的内在联系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 体现 体现 体现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 主导 控制力 支配力 公有制经济 主体 • (7)国有企业的地位 •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 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 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 3.非公有制经济 • (1)地位 • 与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注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 合所有制经济),它涵盖了社会主义现阶段所有的合法的 经济成分。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只指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的公有成分,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显然,不能说“非公 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 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国民经济 中不平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 等的。 • (2)范围 •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①个体经济 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 经营。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 归劳动者所有支配。 特点: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②私营经济 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 的。 特点: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注意:个体经济不存在雇佣劳动,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 础。 • (2)范围 •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③外资经济 投资者包括两部分:国外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 形式有三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 企业。 特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 • (3)作用 •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 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 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政府职能 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 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 (4)态度 •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①原因: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 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 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力量。 • ②措施: • A、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 B、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 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 C、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 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 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 5.混合所有制经济 • (1)含义 •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 合形成的经济形势。 • (2)地位 •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 (3)作用 •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 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4)判断混合所有制的性质 • 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采取股份制形式,不能笼统地认为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公有还是私有,期中的各种经 济成分的性质归属于投资方的性质,因此判断混合所有 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谁控股。 1.(2019·全国Ⅲ)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 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这有利 于该企业( ) 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 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该国有企业集团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部分董事席位, 有利于该企业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①正确。该国有企 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 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资本保值增值,④ 正确。该国有企业集团的改革有利于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不是为 了控制上下游企业,②说法错误。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改变企业资本 结构,但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③说法错误。 B 命题点一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2、(2018·全国Ⅲ)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 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 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 响路径是( ) •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C 解析 实行“三权分置”首先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这 样会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从而实现土地的适度规 模经营,最后实现农业生产率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 • 3、(2017·全国Ⅰ)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 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 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 •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 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 • 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政府将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 投资和经营,这有利于打破垄断,发挥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 优势,提高此类项目的运营效率,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有些公共 资源的配置市场不能发挥作用,③表述绝对;国有资本要在关键领域 和重要行业占有支配地位方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④错误。 • 一、管好地摊经济增强经济活力 • •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 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5 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 问时提到“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 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 李克强总理6月1日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 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 是中国的生机。激活“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为这份生机更好地 保驾护航。不落窠臼,行稳致远,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和城市 的大情怀交融,在烟火气中找到归属感,借力城市繁华释放个人 潜能。 时政链接 • 考点对接 • 1、非公有制经济及其意义。 • 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3、正确的就业观,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 4、市场秩序,科学宏观调控。 • 思考 • 1、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分析发展地摊经济的意义。 •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国家如何规范地摊经 济的发展。 • 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分析发展地摊经济的意义。 • ①地摊经济,一般是个体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符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要求,能够多形式促进创业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保 障民生。 • ②有利于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 ③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增长,促 进共同富裕。 •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国家如何规范地摊经济的 发展。 • ①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摊市场规则,加强监管,规范地摊经 营秩序,依法打击违反违规现象。 • ②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 社会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倡导诚信观念和市场道德。 • ③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美丽城市。 • 二、推进国企混改,激发企业活力。 • 考点对接 • 1、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 • 5、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思考 • 国企混改的重要意义。 • 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启动试点,公司引入社会和 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过去,石油、金融、 电力、铁路、电信等很多行业领域被央企等国资背景的企 业占据主要地位,民间资本渴望参与,但总是不得其门而 入。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民资参与垄 断或半垄断行业的大门逐渐开启,将使得各个所有制经济 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 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机制和经营机制,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营 效率,释放国企活力。 •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的重要意义。 • 答案:(1)有利于完善所有制结构,推动各种所有制资 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2)有利于打破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 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 (3)有利于实现国有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国有经 济控制力和活力。 • (4)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和经营机制,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