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1 一元一次方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 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 新课导入 我能猜出 你的年 龄. 你的年龄乘2 减5得数是 多少? 21. 你今年 13岁. 他怎么知 道的?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一元一二次方程的概念 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二者缺一不可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方程的条件 1、含有未知数 2、是等式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1.下列式子:①8-7=1+0;② x-y=x2;③a-b; ④6x+y+z=0;⑤x+2;⑥ - =3;⑦x=5; ⑧x-2>1. 其中是方程的有(  )个.  A.3    B.4   C.5    D.6 1 2 1 x 1 y B 分析:①不是方程,因为它不含未知数;②是含未知数x, y的方 程;③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④是含未知数x,y,z的方程; ⑤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⑥是含未知数x,y的方程;⑦是含 未知数x的方程;⑧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将数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比较方程左右两边的值。若 左边=右边,则此数值的方程的解;若左边不等于右边,则此数值不 是方程。 概念 2. x=4是不是方程2x+3=11 的解? 解:将x=4代入方程左边,得左边=2×4+3=11, 因为左边=右边,所有x=4是方程2x+3=11的解。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列方程 列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设未知数,遇到简单问题时,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 步骤二: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 步骤三: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概念 新课讲解 解:设圆珠笔每只x元,则买5支圆珠笔共用5x元。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2×6+5x=12.2 例 典例分析 3.小兵买了6本笔记本和物质圆珠笔一共用了12.2元,已知笔 记本每本1.2元,问:圆珠笔每只多少元?(只列方程) 课堂小结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 列方程 1.若xa-2+1=3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yb+1+5= 7 是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b=____. 3 2.方程■x-2=2(x-3)是一元一次方程.■是被污染 了的x的系数,下列关于被污染了的x的系数的值, 推断正确的是(  ) A.不可能是-1 B.不可能是-2 C.不可能是0 D.不可能是2 D 当堂小练 C3.方程2x-1=3的解是(  ) A.-1 B.-2 C.1 D.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4是方程y+4=0的解  B.x=0.000 1是方程200x=2的解 C.t=3是方程|t|-3=0的解 D.x=1是方程 =-2x+1的解 C 2 x 当堂小练 5.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 A.3x+8 B.3+5=8 C.a+b=b+a D.x+3=7 D 拓展与延伸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2 等式的基本性质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 2.能用它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有哪几个特征? (1)什么叫做方程? (4)请你举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 等,用公式表示:如果a=b,那么a±c=b±c;这 里的a,b,c可以是具体的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代 数式. 性质 新课讲解 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 数,结果仍相等,用公式表示:如果a=b,那 么ac=bc, (c≠0). 等式的性质2中,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为0. =a b c c 性质 新课讲解 1.下列各种变形中,不正确的是(  ) A.从2+x=5可得到x=5-2 B.从3x=2x-1可得到3x-2x=-1 C.从5x=4x+1可得到4x-5x=1 D.从6x-2x=-3可得到6x=2x-3 C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步骤一:利用等式基本性质一,将方程两边同时加(或 减)同一个代数式,是一元一次方程变成一边是只含有未 知数的项,另一边是只含有常数项的形式。 步骤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将方程两边同时乘未知 数的系数的倒数或除以未知数(不为零),将未知数的系 数化为1,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新课讲解 2.解下列方程: (1) x+2 = 5; (2)3= x-5. 解: (1)方程两边同时减2,得 x+2-2 = 5-2. 于是x = 3. (2)方程两边同时加5, 得 3+5 = x-5+5. 于是 8 = x. 习惯上,我们写成x = 8. 例 典例分析 课堂小结 等 式 的 基 本 性 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1. 若m+2n=p+2n,则m=_____.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 质_____,它是将等式的两边____________. 2.已知m+a=n+b,根据等式性质变形为m=n,那 么a, b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A.a=-b   B.a= C.a=b D.a,b可以是任意数或整式 1 b p 1 同时减去2n C 当堂小练 拓展与延伸 等式的传递性:若a=b,则b=a 等式的对称性:若a=b,b=c,则a=c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1 移项、合并同类项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移项、合并同类 项、系数化为一. (重点) 新课导入 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合并同类项 要点精讲: (1)要把不同的同类项分别进行 合并; (2)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整 式加减中的合并同类项一样,它 们的根据都是乘法分配律,实质 都是系数的合并. 合并同类项 将一元一次方程中 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 项分别合并,使方程 转化为ax=b(a≠0)的 形式.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1. 解下列方程: 解:合并同类项,得6x=-78. 系数化为1,得x=-13. 36415513527  x.xx.x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移项 如何解方程:5x-2 = 8. 方程两边同时加2,得5x-2+2 = 8+2, 也就是5x = 8+2. 讨论 新课讲解 比较这个方程与原 方程,可以发现, 这个变形相当于 5x – 2 = 8 5x = 8 + 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 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 变形叫移项 . 定义 新课讲解 2.方法:把方程右边含有未知数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 方程左边,把方程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改变符号后 移到方程右边;即: “常数右边凑热闹,未知左边来报到.” 结论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2.将方程5x+1=2x-3移项后,可得(  )  A.5x-2x=-3+1  B.5x-2x=-3-1 C.5x+2x=-3-1 D.5x+2x=1-3  分析:把方程右边含有未知数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左边,把 方程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右边。选项A中, 常数项1移项时没有变号;选项C中,2x移项时没有变号;选项D 中,2x和常数项1移项时均未变号,故选B. B 课堂小结 求 解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合并同类项 移项 1. 把方程3y-6=y+8变形为3y-y=8+6,这种变形叫做 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解方程时,移项法则的依据是(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等式的性质1 D.等式的性质2 C 移项 等式的性质1 当堂小练 当堂小练 3.解下列方程时,既要移含未知数的项,又要移常数 项的是(  ) A.2x=6-3x       B.2x-4=3x+1 C.2x-2-x=1 D.x-5=7 B 4.方程2x-1=3x+2的解为(  ) A.x=1 B.x=-1 C.x=3 D.x=-3 D 拓展与延伸 移项与加法交换律的区别 移项时是把某些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移动的项要变号;而加法交加法交换律中交换加 数的位置只改变排列的顺序,不改变符号。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2 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办法:去括号. (重点) 我要1听果奶饮 料和4听可乐. 你给我10元, 找你3元. 1听果奶饮料多少钱? 如果设1听果奶饮料x元, 那么可列出方程 4 (x+0.5 )+ x=10-3. 1听可乐比1 听果奶饮料 多0.5元.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去括号法 如何解4 (x+0.5 )+ x=10-3? 当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用上 节课所学的就能解该方程了. 去括号的目的是能利用移项法解方程;其实 质是乘法的分配律. 思考 结论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1.方程1-(2x+3)=6,去括号的结果是(  ) A.1+2x-3=6   B.1-2x-3=6 C.1-2x+3=6 D.2x-1-3=6 B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应与原括号 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2)去括号时,括号外的因数要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不可漏乘.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要先利用前面 学习的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再利用移项法解方程.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第一步:去括号(按照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第二步:用移项法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新课讲解 2.解方程:5(x+8)-5=6(2x-7). 解:去括号,得___________-5=12x-42. 移项,得_____________=-42-40+5. 合并同类项,得-7x=_______, 系数化为1,得x=______. 通过阅读并填空,可得到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40 5x-12x -77 11 ①去括号,②移项,③合并同类项,④系数化为1 例 典例分析 课堂小结 求 解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去括号法 去括号法求解方程 当堂小练 1.方程3x+2(1-x)=4的解是(  ) A. B. C.x=2 D.x=1 C 2.下列是四个同学解方程2(x-2)-3(4x-1)=9时去括 号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2x-4-12x+3=9 B.2x-4-12x-3=9 C.2x-4-12x+1=9 D.2x-2-12x+1=9 A 当堂小练 3.解方程:-2(x-1) = 4. 解法一:去括号,得 -2x+2 = 4. 移项,得 -2x= 4-2. 化简,得 -2x= 2. 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 x = -1. 解法二: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 x-1 = -2. 移项,得 x=-2+1, 即 x=-1. 拓展与延伸 解方程:-4(x-1) = 3x. 结合去括号和同类项计算上式。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3 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去分母、系数化为一. 2.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 (重点) 新课导入 化解一元一次方程 的基本方法都有哪 些?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去分母 去分母的方法:方程两边同时乘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分母的依据:等式的性质2; 去分母的目的:将分数系数转化为整数系数; 去分母的步骤:先找各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再依据等式的性 质2,将方程两边同时乘这个最小公倍数.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1.把方程3x+ 去分母,正确的是(  ) A.18x+2(2x-1)=18-3(x+1) B.3x+2(2x-1)=3-3(x+1) C.18x+(2x-1)=18-(x+1) D.18x+4x-1=18-3x+1 分析:此方程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6,方程两边都乘6,得18x +2(2x-1)=18-3(x+1),故选A. 2 1 133 2 x x- += - A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2.下面是解方程 的过程,请在前面的 括号内填写变形步骤,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依据. 0.3 0.5 2 1 0.2 3 x x+ -= 新课讲解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   ) 去分母,得3(3x+5)=2(2x-1).(     ) 去括号,得9x+15=4x-2.(     ) (    ),得9x-4x=-15-2.(     ) (     ),得5x=-17. (     ),得x=-17/5 (等式的性质2) 3 5 2 1 ,2 3 x x+ -= 分数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2 去括号法则 移项 等式的性质1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课堂小结 求 解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基本方法 去括号 移项 去分母一般步骤 系数化为一 合并同类项 1.将方程 的两边同乘________可得 到3(x+2)=2(2x+3),这种变形叫________,其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 2 3 4 6 x x+ += 2.解方程 时,为了去分母应将方程两 边同乘(  ) A.16   B.12   C.24   D.4 3 1 2 714 12 y y- +- = 12 去分母 等式的性质2 B 当堂小练 当堂小练 3.在解方程1- 的过程中,①去分母,得 6-10x-1=2(2x+1);②去括号,得6-10x+1=4x+2; ③移项,得-10x-4x=2-6-1;④合并同类项,得 -14x=-5;⑤系数化为1,得x= 其中开始出现错误 的步骤是 ________.(填序号) 10 1 2 1 6 3 x x- += 14 .5 ① 当堂小练 4. 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 6(x + 15) = 15 - 10(x- 7). 去括号,得 6x + 90 = 15 -10x + 7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16x = -5. 方程两边同除以16,得x=-5/16 1 1 1( 15) ( 7).5 2 3 x x+ = - - 拓展与延伸 1.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是固定的吗? 2.为了确保求出解的正确性,该如何做?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3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掌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 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重点) 新课导入 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 均为4m的圆柱形储水箱.现该楼进 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楼顶原有储水 箱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它的底面直 径由4m减少为3.2 m.那么在容积不 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将由原先 的4 m增高为多少米?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等体积变形问题 谈谈你对形积变化问题的认识. 对于这类问题,虽然形状和体积都可能发生变化,但 应用题中任然含有一个相等关系,要通过分析题意和题 目中的数量关系,把这个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 等关系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此类 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讨论 结论 新课讲解 1. 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 后体积相等. 2. 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 变化前后周长相等. 3. 形状、体积不同,但根据题意能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 把这个关系作为相等关系. 新课讲解 合作探究 用一根长为10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m,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 知识点2 等长变形问题 新课讲解 分析:由题意可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是不变的,即长与 宽的和为:20×1/2=10m.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要抓 住这个等量关系. 解: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 x m,则长为 x+1.4 根据题意,得 x+x+1.4=10 ×1/2 解这个方程,得 x=1.8 此时长方形的长为 3.2 ,宽为 1.8 ,面积为 5.76.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1.用直径为4cm的圆钢,铸造三个直径为2 cm,高16 cm的 圆柱形零件,则需要截取的圆钢长_______cm. 2.用5个一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恰好可以拼成如图的大长方形, 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14,则小长方形的长是______,宽是 _____. 12 2 1 课堂小结 1. 小明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捡到一块矿石,回家后,他使用一把刻 度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和足量的水,就测量出了这块矿石的 体积.如果他量出玻璃杯的内直径是d,把矿石完全浸没在水中,测 出杯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则小明的这块矿石体积是(   ) A. B. C. D. A 2 4 d h 2 2 d b 2d h 24 d h 当堂小练 2. 小明用长25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比 宽多25 cm,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x cm,则x等于(   ) A.75 cm B.50 cm C.137.5 cm D.112.5 cm A 当堂小练 3.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得正确的方程是 (   ) A.π·( )2x=π·( )2·(x+5) B.π·( )2x=π·( )2·(x-5) C.π·82x=π·62(x+5) D.π·82x=π·62×5 8 2 6 2 6 2 8 2 A 当堂小练 拓展与延伸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审题,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设: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列: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解: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检:检查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同一问题设不同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 算法多样化。 (重点) 新课导入 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 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 1 000张票,筹得票款6 950元. 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等量关系的确定 思考 学会寻找相等关系是关键.在本节所涉及的和、差、 倍、分问题中,要善于利用“总量等于各个分量之 和”来确定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新课讲解 探讨解决课前引例. 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成人票数+学生票数=1 000张, 成人票款+学生票款=6 950元. 解: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 学 生 成 人 票数/张 票款/元 列方程解应用题所求出的解不同于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它 必须要符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不是应用题的解. 像引例这 类问题的解是否存在,其判别标准是最后的解必须是自然数.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分析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明确各量之间的关系。 设:设未知数,并用未知数表示其他未知量。 列: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解所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答:作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1.刘成用150元买了甲、乙两种书,共20本,甲种书单价10 元,乙种书单价5元,则刘成买了这两种书各多少本? 解:设刘成买了甲种书x本,则买了乙种书(20-x)本, 根据题意,得10x+5(20-x)=150, 10x+100-5x=150,5x=50,x=10,20-10=10(本). 答:刘成买了甲、乙两种书各10本. 课堂小结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希 望 工 程 义 演 等量关系确定 列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设 答 审 验 解 列 C1.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一个杯子的价格是 (  ) A.51元 B.35元 C.8元 D.7.5元 当堂小练 2. 某牧场放养的鸵鸟和奶牛一共70头,已知鸵鸟和奶牛的 腿数之和为196条,则鸵鸟比奶牛多 (  ) A.20头 B.14头 C.15头 D.13头 3. 学校买篮球和排球共30个,共用936元,篮球每个36元, 排球每个24元,则篮球买了(  ) A.12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B C 当堂小练 4. 希望中学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 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 人搬了4次,共搬了1 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 _____名男同学. 5. 一个三位数,其各位上数字之和为15,百位上的 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少1,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 的数字的2倍,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 30 348 当堂小练 拓展与延伸 思考: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有21人,在乙处植树 的有12人。现从甲处调18人去支援乙处,使得甲处的人是在乙处 人的2倍,应从甲处调往乙处多少人?(列出关系式即可)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 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发展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能 力. (重点) 新课导入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 50之前赶到距家1 000 m 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 m/min的速度出发, 新课导入 5 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 爸 爸立即以180 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 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追击问题 合作探究 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路程相等.在解 决这个问题时,要抓 住这个等量关系. 新课讲解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时间差.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 据题意得 80×5+80x=180x. 解,得 x=4.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180×4=720(米), 1 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新课讲解 1.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①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出发点之间的路程; ②若甲、乙同时出发,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2)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①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追及路程; ②若同时出发,快者追上慢者时,快者用的时间=慢者用的时间.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解:设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   据题意得 5(3x-6)+5x =150. 解得 x=9. 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9千米/时.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知识点2 相遇问题 讨论 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 王明从队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 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 分钟,求队伍的长. 追及问题:队尾追 排头; 相遇问题:排头回 队尾.. 解:7.5分钟=0.125小时 设王明追上排头用了x小时,则返回用了(0.125-x)小时, 据题意得 10 x-6 x =10(0.125-x)+6(0.125-x). 解得 x=0.1. 此时,10×0.1-6×0.1 =0.4(千米)=400(米). 答:队伍长为400米.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例 典例分析 2.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 小明几秒钟追上小兵? 分析:先画线段图: 小兵先跑的路程 小兵后跑的路程 小明跑的路程 解:设小明 t 秒钟追上小兵, 据题意得 6(4+t ) =7t . 解得 t =24. 答:小明24秒钟追上小兵.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航行问题 思考 在海上的船那些因素会影响船的速度? 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结论 课堂小结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追 击 小 明 相遇问题 追击问题 航行问题 当堂小练 当堂小练 B 拓展与延伸 火车过桥问题: 火车是有长度的,不能看做一个点计算,分析 课程时,选取的参照物要始终保持一致,要么 始终以车头为标准,要么选择以车尾为标准, 不能之前看车头,后看车尾!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促销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掌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 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重点)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打折销售问题 议一议 打折是怎么回事? 所谓打折,就是商品以标价为基础,按一定的比例 降价出售,它是商家们的一种促销行为。 例如:一个滑板标价200元,若以九折出售,则实际 售价为 200 ×0.9 = 180(元),若打七折,则实际售价 为200 × 0.7 = 140(元)。 新课讲解 那什么情况下会盈 利?亏损? 新课讲解 1.某服装生意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不同的服 装,每件都以135元售出,按成本计算,一件盈利25%,另一 件亏损25%,则这次买卖中他(  ) A.赔了18元 B.赚了18元 C.不赔不赚 D.赚了9元 A 例 典例分析 课堂小结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打 折 销 售 相关概念 相关公式 标价 打折 成本 利润率 利润 售价 1. “五一”节期间,某电器按成本价提高30%后标价, 再打8折(标价的80%)销售,售价为2 080元.设该电 器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 是(  ) A.x(1+30%)×80%=2 080 B.x×30%×80%=2 080 C.2 080×30%×80%=x D.x×30%=2 080×80% A 当堂小练 2.某品牌自行车1月份销售量为100辆,每辆车售价 相同. 2月份的销售量比1月份增加10%,每辆车的 售价比1月份降低了80元. 2月份与1月份的销售总额 相同,则1月份每辆车的售价为(  ) A.880元   B.800元   C.720元   D.1 080元 A 当堂小练 3.一件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 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每件以60元卖出.这 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解:设成本价为x元, 由题意,得0.8×(1+50%)x=60 解得x=50. 当堂小练 拓展与延伸 打折促销会使店家赚的多还是原价赚的多? 那为什么很多店铺进行打折促销活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