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9 桃花源记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 .便舍船 ( sh è )      屋舍俨然 ( shě ) B .为外人道 ( wèi ) 捕鱼为业 ( wéi ) C .男女衣着 ( zhuó ) 便要还家 ( yào ) D .遂与外人间隔 ( jiàn ) 此中人语云 ( yǔ ) • • • • • • • • B 【 点拨 】 A 项两个读音应互换位置; C 项“要”读“ yāo ” ,同“邀”; D 项“语”读“ yù ”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缘溪行    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落英缤纷 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豁然开朗 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屋舍俨然 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阡陌交通 阡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并怡然自乐 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具答之 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咸来问讯 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皆叹惋 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便扶向路 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欣然规往 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顺着 • • • • • • • • • • • • • • • • • 繁多的样子 开阔敞亮 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快乐的样子 详细 消息 感叹惋惜 沿着、顺着 打算,计划 3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武陵人 / 捕鱼为业 B .问 / 今是何世 C .忽逢 / 桃花林 D .后遂无问 / 津者 D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 • • • • • • • 5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渔人甚异之    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前行 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欲穷其林 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处处志之 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 • • 对 …… 感到惊异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作动词,尽,走到尽头 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B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便舍船 屋舍俨然 D .不复出焉 不复得路 D • • • • • • • • 【 点拨 】 A. 于是,就 / 竟然,居然; B. 作为 / 向; C. 舍弃 / 房舍; D. 再。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具答之 D .闻之,欣然规往 A • • • • 【 点拨 】 A 项中“之”为助词,其他几项均为代词。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秋天到了,落叶在风中舞蹈,真是一幅落英缤纷的美好画面。 B .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青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 .由于受到 H7N9 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 .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成功的渴望。 A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 A 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间没有其他的树, ( 林中 ) 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 这里 ) 土地平坦宽阔,屋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4)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桃花源人 ) 见了渔人,就十分惊讶,问 ( 渔人 ) 从哪里来。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 ( 渔人 ) 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 ( 款待他 ) 。 10 .按要求填空。 (1)《 桃花源记 》 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行文线索的。 (2)《 桃花源记 》 中,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儒家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文中描写桃花林中优美的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11 .下面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安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惋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 C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 .这篇文章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B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2 .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忽逢桃花林 ——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桃花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桃花源 一、课文研读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1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而“叹惋”? 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的动乱、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4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虚构的世界。同时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15 .作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作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自恨不如远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4 、 35 页第 16-20 题。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 • • • • 全,都 正,正在 遗憾 1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A 【 点拨 】 A. 然: …… 的样子。 B. 之:这;之:代词,他们。 C 为:向;为:认为。 • • • • • 18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每句限标一处 ) (1)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 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 其 中 / 往 来 种 作  (2) 其 丈 夫 / 方 担 粪 灌 园 19 .翻译下列句子。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20 . 【 甲 】【 乙 】 两文共同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乙参考译文 】 第二天, ( 我 ) 住在了旦子冈。才行走了几里地, ( 我 ) 就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以此对照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好得多。偶然间 ( 我 ) 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正在担粪肥浇园子,而女人则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在嬉闹,鸡和狗在鸣吠。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21 .外国人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1) 【 辨年龄排座位 】 出席宴会的人的年龄古称为: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 ( 填序号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① ④ ③ ⑥ ⑤ ② (2) 【 写古诗领报酬 】 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 7 元来计算 ( 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 。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写汉字的数字的大写,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 _________________ 元。 壹佰玖拾陆 (3)【 读美文理语序 】 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鸣叫的雎鸠、露浓霜重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 《 诗经 》 的抑扬顿挫 正确的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①  ③ ② (4)【 开班会拟标语 】 八年级 (6) 班将召开“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帮帮他。 示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22 .仿照 《 桃花源记 》 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 字左右 ) 片段练笔 【 点拨 】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仿照 《 桃花源记 》 中对桃花林的描写,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文笔尽量生动优美,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字数的要求。在写的过程中,注意选取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气氛。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文略。 10 小石潭记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     ) 竹     清冽 (    ) 坻 (    ) 嵁 (    ) 佁 (    ) 然 俶 (    ) 翕 (    ) 忽 犬牙差 (    ) 互 悄怆 (    ) 幽邃 (    ) • • • • • • • • hu á ng • • li è ch í kān yǐ ch ù xī cī chu à ng su ì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隔篁竹 篁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水尤清冽 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坻 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嵁 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佁然不动 佁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俶尔远逝 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往来翕忽 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悄怆幽邃 悄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林 • • • • • • • • • • • • • • 格外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表示约数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凄凉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C • • • • • 【 点拨 】 A 、 B 、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C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____ ② 隶而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①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 • • • • • 跟随 清澈 凄清 大约 可以,能 5 .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 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 跟“来”相对 ) 。 (2)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 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住;住所。 (4) 余弟宗玄 古义:  今义:剩下。 离开 • • • • 年轻人 停留 我 • 6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青 / 树翠蔓 B .潭中鱼 / 可百许头 C .其岸 / 势犬牙差互 D .以其 / 境过清 B 【 点拨 】 A. 青树 / 翠蔓; C. 其岸势 / 犬牙差互; D. 以 / 其境过清。 7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 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8 .按要求填空。 (1) 文中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描写鱼的静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描写鱼的动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描写鱼的情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闻水声,如鸣珮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4)《 小石潭记 》 第一段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小石潭记 》 与 《 与朱元思书 》 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又能含蓄地表达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阅读 《 小石潭记 》 ,完成下面的题目。 9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发现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求小石潭源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观赏小石潭景物 感受小石潭气氛 10 .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清澈。作者通过描写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 11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任选角度赏析。 句子: 赏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鱼写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 12 .通读 《 小石潭记 》 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唐永贞年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 13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请联系 《 三峡 》《 记承天寺夜游 》 和 《 与朱元思书 》 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春江超凡脱俗 14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以其境过清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记之而去 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窥谷忘反 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7 页第 14-17 题。 因为 • • • 离开 同“返”,返回 1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水中 )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16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17 . 【 甲 】 文和 【 乙 】 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水的特点: 【 甲 】 文清澈 ( 或:清 ) ; 【 乙 】 文清澈 ( 或:清 ) 和湍急 ( 或:急 ) 。 描写角度: 【 甲 】 文间接描写 ( 或:侧面描写 ) ; 【 乙 】 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 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18-21 题。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恨僧少可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益信声无哀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憾 • • 更加 19 .用“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 限断两处 )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 山之骨格得石而苍 /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2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 在枕上仍能听到水波翻涌的声音,整夜不停。 21 . 《 小石潭记 》 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本文则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遭贬谪后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22 .学了 《 小石潭记 》 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 ________ 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 A .相    B .急    C .自    D .少 C (2) 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A 】 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体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B 】 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 下面 “ 走进美文,遍游天下 ” 活动正式开始! ① 【A】 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_____________” 删去。 ② 【B】 处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将“ 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 。 通过 ( 或使 ) 蓬荜生辉 绽放光彩 23 . [2019• 济宁改编 ]“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 “ 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 ” 当作研学的核心 —— 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  通过这次 “ 尼山圣境 ” 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 551 年孔子诞生于此, 2019 年是孔子诞辰 2 570 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受了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只有游没有学 只有讲没有研 (2) 材料三是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 __________( 填字母 ) A .指点千秋大业      B .携手诵读经典 C .弘扬礼乐文明 D .咏唱风流华年 (3) 下图是 “ 尼山圣境 ” 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 ( 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 40 个字 ) C 示例: 画面以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为设计理念,画面似印章。以篆文的“尼”字表示“尼山圣境”,体现了汉字之美和篆刻艺术之美。 11 核舟记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 贻 (    ) 有奇 (    ) 二黍 (    ) 许 箬 (    ) 篷 石青糁 (    ) 之 峨冠 (     ) 多髯 (    ) 椎髻 (    ) 篆 (    ) 章 衣褶 (    ) 诎 (    ) • • • • • • • • mǐn • • • • y í 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 á n j ì zhu à n zhě qū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罔不因势象形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尝贻余核舟一 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两膝相比者 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佛印绝类弥勒 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其船背稍夷 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着、就着 模拟 • • • • • • • • • 赠 零数、余数 靠近 像 平 竟然 挑选 模拟 3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跟地面平行的 ( 跟“竖、直”相对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 • • • • • • • 【 点拨 】 A. 做。这里指雕刻 / 判断动词,是; B. 句末语气词 / 说; C. 奇妙 / 零数、余数; D. 均为“好像”。 5 .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A. 代词,代指人、物、事等; B. 助词,无实在意义; C. 结构助词,“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字母分别填入括号内。 (1) 能以径寸之木 (    ) (2) 石青糁之 (    ) (3) 左臂挂念珠倚之 (    ) (4)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 • • • C A A B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全都是就着 ( 材料原来的 ) 样子刻成 ( 各种事物的 )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 他 ) 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 ( 刻的 ) 是苏轼游赤壁 ( 的情景 ) 。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 刻着 )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6) 嘻,技亦灵怪矣哉! 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 那人眼睛正视着 ( 茶炉 )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 — 分 — 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 .本文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 《 虞初新志 》 。 C .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D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作者的桃核刻的小船。 B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有所语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两膝相比者 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俄而百千人大呼 俄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两股战战 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0 页第 8-11 题。 零数、余数 • • • • 说话 靠近 不久 • • 大腿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那人眼睛正视着 ( 茶炉 )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凡是 ( 火灾 ) 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10 . 【 甲 】 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 顺序; 【 乙 】 文运用 ________ 描写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精湛。 空间 侧面 11 . 【 甲 】【 乙 】 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如今,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或传承它们呢? ( 写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 示例: ①加强宣传。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 ( 社区 ) 的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学习这些技艺。 ( 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 【 乙参考译文 】 忽然 ( 听到 ) 一人高声呼喊“火起”,丈夫起来高呼,妇人也起来高呼。两个孩子一齐哭。不久成百上千个人高呼,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其中还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许多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杂着许多人求救的声音, ( 众人 ) 拉塌 ( 燃烧着的 ) 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 ( 火灾 ) 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 ( 任何 ) 一种 ( 声音 ) ;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一个地方。于是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着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里面, ( 只有 )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2 .学习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某中学举行“砥砺传承,匠心筑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学校安排明天下午 2 : 30 在科技馆一楼听“砥砺传承,匠心筑梦”专家报告会。王敏昨天请假了,明天下午到校。班主任黄老师让你今天放学后转告王敏。你见到王敏后应该怎么说? 示例: 王敏,黄老师让我告诉你,学校安排明天下午 2 : 30 在科技馆一楼听“砥砺传承,匠心筑梦”专家报告会,你一定要准时到啊!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古法宣纸制作有 108 道工序, 80% 以上都是纯手工,晒纸是其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毛胜利就是其中一位坚守古法技艺,再续宣纸传奇的晒纸工。他不仅制作过三丈三特大纪念宣纸、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宣纸,还带出了多名晒纸技术骨干。 毛胜利的事迹流传开以后,大家纷纷在网上发帖点赞,请你发帖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在平凡的岗位上,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敬的晒纸工! (3)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央视纪录片 《 大国工匠 》 讲述的 8 位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本次活动,学校特邀请曾为北京 APEC 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的錾刻师孟剑锋来校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你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 示例: 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巧妙地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嵌入对联。 12 《 诗经 》 二首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好逑 ( qi ú )    荇菜 ( x ì ng )   窈窕 ( yáo ) B .悠哉 ( zāi ) 辗转 ( zhǎn ) 蒹葭 ( jiā) C .未晞 ( xī ) 芼 ( mào ) 溯洄 ( shù ) D .道阻且跻 ( qí ) 湄 ( méi ) 琴瑟 ( sè ) • • • • • • • • B • • • • 【 点拨 】 A 项“窈”应读 yǎo , C 项“溯”应读 sù , D 项“跻”应读 jī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在河之洲   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好逑 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左右流之 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蒹葭苍苍 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溯洄从之 溯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道阻且跻 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白露未晞 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宛在水中沚 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的陆地 • • • • • • • • • 求取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干 水中的小块陆地 配偶 • 3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关 / 雎鸠,在河 / 之洲 B .窈窕 / 淑女,君子 / 好逑 C .求之 / 不得,寤寐思 / 服 D .参差 / 荇菜,左右 / 采之 C 【 点拨 】 应为:求之 / 不得,寤寐 / 思服。 4 .理解性默写。 (1)《 关雎 》 中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2)《 关雎 》 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 蒹葭 》 第一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4)《 蒹葭 》 中描写芦苇茂盛、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关雎 》 中表现主人公日日夜夜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念“淑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5 .翻译下列句子。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中的陆地上。 追求她却得不到,日日夜夜总是思念她。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4)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6)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心上的人儿,在水的另一边。 芦苇密又繁,露水珠儿还没有干。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又险又向右迂曲。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关雎 》 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 《 蒹葭 》 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 《 关雎 》 中“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 《 蒹葭 》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深深的思慕和惆怅之情。 D . 《 关雎 》 选自 《 诗经 • 周南 》 。 B 【 点拨 】 B 项中的“伊人”相当于“君子”追求的“窈窕淑女”。 阅读 《 关雎 》《 蒹葭 》 ,完成练习。 7 . 《 关雎 》 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一、课文研读 8 . 《 蒹葭 》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示例: 《 蒹葭 》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追求所爱的人却又追求不到,中间阻隔重重,故而忧心惆怅的故事。 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苍凉、幽渺的气氛。 10 .比较 《 关雎 》 和 《 蒹葭 》 在写法上的异同。 同:两首诗歌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细腻的感情。 异: 《 关雎 》 着重于叙事,而 《 蒹葭 》 虽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比 《 关雎 》 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 《 蒹葭 》 比 《 关雎 》“ 兴”的特点更突出。 11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2 页第 11-12 题。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樵夫。他喜欢一位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他情思缠绕,无法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创作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的愁绪。 【 点拨 】 本诗的起兴之句传神地写出了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暗示了抒情主人公樵夫的形象。他喜欢一位姑娘,由希望到失望,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12 .本诗与 《 蒹葭 》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慕之情,却都难以称心如意。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42 页第 13-14 题。 13 .说说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在绿水青山的背景中鸟儿飞翔的优美画面。 14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15 .新华中学八 (2) 班拟开展以“走进 《 诗经 》 ,走进经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班长在活动开始时说了下面一段话,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更是其中灿烂的篇章,【甲】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诵读经典诗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开展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乙】 希望同学们激烈参与,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文底蕴 。 ① 【 甲 】 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 乙 】 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 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 。 在“传统文化”前添加“弘扬” 激烈 积极 (2) 在“诵经典,猜成语”这个环节,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搜集的经典名句,并将从中演化出的成语写了出来,请你仿照示例也写出一条。 示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 • 大雅 • 抑 》)—— 投桃报李 示例: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诗经 • 郑风 • 将仲子 》)—— 人言可畏 (3)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 《 关雎 》 这首诗的理解,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班长让你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诗做一个简单的批注。请将你的批注写在下面。 示例: 开篇起兴,以和鸣的雎鸠鸟象征世间的爱情。同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起统领全诗的作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