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大道之行也 / 《礼记》二则公开课课件

《礼记》二则公开课课件

  • 2021-05-25
  • 87页
  • 1.34 MB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 虽有嘉肴 22 《礼记》二则 课文节选自 《 学记 》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今天我们就认真研究这篇 《 虽有嘉肴 》 ,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 1. 了解 《 礼记 》 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重点) (难点) 《 礼记 》 ,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 49 篇。 《 礼记 》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 《 大学 》《 中庸 》《 礼运 》 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 礼记 》简介 弗 食 自 强 嘉 肴 fú qiǎng yáo 读一读字音 (一) 古今异义 虽 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学然后知不足 “知”后面省略代词“自”。意为“学然后才知道 (自己的)欠缺”。 (三) 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 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 四 )名句积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导思 1 : 《 虽有嘉肴 》 中写嘉肴的目的是什么? 比喻论证 关键词 : 教学相长 导思 2 :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学相长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原文: 虽 有 嘉肴 ,弗食,不知其 旨 也;虽有 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 即使。 嘉肴: 美味的菜肴。 旨: 味美。 至: 到达了极点。 注释 :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译文: 原文: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 。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 也; 知困,然后能 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兑命 》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是故: 因此。 困: 困惑。 自反: 自我反思。 自强: 自己督促自己。 注释 :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 兑命 》 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译文: 1. 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 答案 】 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阅读方法解密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答题模式:将 …… 比作 …… ,证明 ……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 观点作铺垫。 3. “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 答案 】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4. 结尾引用 《 兑命 》 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引用 《 兑命 》 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答案】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 手法 探究】 试分析 《 虽有嘉肴 》 一文的论证思路。 嘉肴 教学相长 食 虽有嘉肴 弗 学 知 旨 善 学 教 比喻 至道 不 知 其 不足 困 自反 自强 《 虽有嘉肴 》 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 文章开头运用了设喻说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条理清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 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 • 学记 》) 〔 译文 〕 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中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 22 十三四岁是有很多愿望的年龄。你能讲一讲你有哪些愿望吗?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美好的愿望带给人无穷的动力。在个人愿望之外,我们还需要共同的社会理想,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课文 《 大道之行也 》 给我们描述的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1. 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重点) 3.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提高诵读能力。 4.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 大道之行也 》 是 《 礼记 • 礼运 》 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 ( 读 guàn ,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 ) 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 ( 即子游,孔子的学生 ) 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选 贤与能 矜 恶 其弃于地 幼有所 长 男有 分 jǔ guān 读一读字音 wù zhǎng fèn ( 一)通假字 选贤 与 能 “ 与”同“举”,推举 矜 、寡、孤、独、废疾者 “ 矜”同“鳏”,老而无妻 ( 二) 古今异义 1. 大道 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 男有分,女有 归 古义:归宿。今义:返回。 3. 盗窃 乱贼 而不作 “ 乱”的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 贼”的古义:害人。今义: 小偷,窃贼。 4. 是 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三) 一词多义 1. 修 : 讲信 修 睦 盖简桃核 修 狭者为之 2. 为 : 能以径寸之木, 为 宫室 天下 为 公 不必 为 己 3. 能 : 选贤与 能 能 以径寸之木 ( 培养 ) ( 长 ) ( 雕刻 ) ( 是 ) ( 为了 ) ( 才干出众的人 ) ( 能够 ) 4. 分 : 男有 分 舟首尾长约八 分 有奇 5. 亲 : 不独 亲 其亲 不独亲其 亲 6. 子 : 不独 子 其子 不独子其 子 ( 职分,职守 ) ( 长度单位 ) ( 以 …… 为亲 ) ( 父母 ) ( 以 …… 为子 ) ( 子女 ) ( 四 )词类活用 1. 选 贤 与能 2. 故人不独 亲 其亲 3. 不独 子 其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子 4. 使 老 有所终 5. 壮 有所用 6. 幼 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2.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 六 ) 成语 积累 1. 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 例句 :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 , 使鳏寡孤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 物尽其用: 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 。 例句 :这家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 夜不闭户: 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 例句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 七 )名句积累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导思 1 : 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准则、特征 关键词 : 理想社会 导思 2 : 《 大道之行也 》 这篇课文中表现的是什么思想? 政治理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大道之行也》课文朗读 。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原文: 大道之 行也,天下 为 公。选贤 与 能,讲信 修 睦。 大道: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 是,表判断。 与: 同“举”,推举。 修: 培养。 注释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 人人 )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 气氛 ) 。 译文: 原文: 故人不独 亲其亲 ,不独 子其子 ,使老有所 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 分 ,女有 归 。货恶其弃 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 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 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 职分,指职业,职守。 注释 : 归: 归宿。 于: 在。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译文: 原文: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 而不 作 ,故 外户 而不 闭 ,是 谓大同 。 是故: 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 指造反。 作: 兴起。 闭: 关(门)。 大同: 指理想社会。 注释 : 贼: 指害人。 外户: 大门。 谓: 叫作、称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 ( 家家户户 ) 大门不关。这叫作理想社会。 译文: 1. 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 答案 】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 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解。 【 答案 】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答案】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这是大同社会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4. 写人们对财物、劳动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 答案 】 通过人们在对待财物和劳动上毫无私心的表现,点出大同社会又一方面的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 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 答案 】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答案】 “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难点探究】 “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理想社会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 谋闭不兴 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 《 大道之行也 》 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再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 多用排偶句式。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3.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 “是故谋闭 …… 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 《 礼记 》 中的成语 【 美轮美奂 】 语出 《 礼记 • 檀弓下 》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伦焉,美哉奂焉’。”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 温文尔雅 】 《 礼记 • 文王世子 》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唐 • 孔颖达疏:“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尔雅”:近于雅正。 《 史记 • 儒林传序 》 :“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聊斋志异 • 八 • 陈锡九 》 :“(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移风易俗 】 《 礼记 • 乐记 》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指改变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李斯 《 上书秦始皇 》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 梁惠王上 》 【 译文 】 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 • 离娄下 》 【 译文 】 有仁心的人爱别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22《 礼记 》 二则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     )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3)《 兑命 》 曰“学学半” (     )(     ) (4)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 (5)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6) 男有分,女有归 (     ) • • • • • jiā • • • yáo qiǎng yuè xiào jǔ mù guān fèn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男有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好的道理。 • • • • • • 因此。 以 …… 为亲 兴起。 兴起。 职分,职守 •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B . 《 兑命 》 曰“学学半” 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点拨 】 B 项第一个“学”同“敩”; C 项“与”同“举”; D 项“矜”同“鳏”。 A 4 .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 (2) 教然后知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 。 (3) 教学相长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味美 • • • • 意义 困惑 疲乏想睡 教与学 教学生学习 功课 或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 4) 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 (5) 货恶其弃于地 也 古 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 _______________ 。 ( 5)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 • • • 女子出嫁 返回 害人 偷东西的人 财物 货物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选贤与能 B .不独子其子 C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使老有所终 C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虽有嘉肴 》 一文的中心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 。 (2)《 大道之行也 》 一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大道之行也 》 一文中写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教学相长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 大道之行也 》 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5)《 大道之行也 》 中表现社会安定和平、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 一 ) 阅读 《 虽有嘉肴 》 ,回答问题。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精读 即使 。 • • 好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困惑。 9 . 《 虽有嘉肴 》 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作比,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论述,然后集中论述了 ________ 与 ______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 , 不知 其旨 也 虽 有至道,弗学 , 不知 其善 也 教 学 教学相长 ( 二 ) 阅读 《 大道之行也 》 全文,回答问题。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大道之行也 (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 B .讲信修睦 ( 培养 )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 闭塞 ) D .是谓大同 ( 大家一样 ) 【 点拨 】 大同:指理想社会。 D • • • • • • 11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12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 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 人人 都能安居乐业 。 全社会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不知其旨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后能自强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学不 可以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故木受绳则 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87 页第 13-16 题。 味美 • • • • 勉励 停止 所以,因此 1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说命 》 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 15 . 【 甲 】 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____________ ; 【 乙 】 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教学相长 ( 也 ) 比喻论证、 举例 论证 16 .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略 。 【 点拨 】 提出 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即可。 【 乙 译文 】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 ( 那么 ) 木材的弯度 ( 就 ) 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 ( 木材 ) 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助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行为就不会有差错了。 17 .综合性学习。 国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血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和创新的智慧源泉。近日,光明中学拟开展“读国学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 ( 1)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设计一条宣传语悬挂在校门口,要求含有“国学”二字。 示例一: 用国学经典,启智慧人生。 示例二: 品国学经典,展中华风采。 示例三: 读国学经典,塑高尚人格。 (2) 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下面材料均出自国学经典,请写出阅读收获。 材料一: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 《弟子规》 ) 材料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 · 里仁》 ) 材料三: 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 ( 《孔颖达疏》 )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向他看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