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5
黄河颂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
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
黄河大合唱
》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走近作者
《
黄河大合唱
》
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激流汹涌,听吧,这是黄河边军民组成的船夫的战斗的号子声!
背景链接
气
魄
(
) 狂
澜
(
)
澎
( )湃
屏
( )障
哺
(
)育 倾
泻
( )
pò
lán
péng
píng
bǔ
xiè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宛转: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哺育:
比喻培养。
一泻千万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字词积累
概括赞美黄河
,
引我们走近黄河。
研读文本
1.
感情的表达是要通过具体的诗句体现的。请品读朗诵词,这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通过学习黄河
,
学习它的精神。
2.
作者都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请概括这几个层次的内容。
特点
作用
精神
通过描绘黄河
,
表现特点;
通过歌颂黄河
,
表现它的作用;
3.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
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黄河是摇篮,
养育
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
保卫
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
激励
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
民族魂!
4.黄河的作用
语言品析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
比喻句
,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探究主旨
抒
壮志
望
颂
黄河
绘
黄河
中华民族的
摇篮
是
浊流宛转
惊涛澎湃
直奔东南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
屏障
千万条
铁的臂膀
黄河颂
增强民族观念
发扬民族精神
课堂小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万里触山动,波涛喷流射东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落天去东海
,
万里写入胸怀间。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拓展延伸
悠悠黄河,巍巍中华,我们的民族走过了五千年 的风风雨雨,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让每一个中 国人都觉得自豪,同学们,继往开来 ,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肩上了!
寄语
当堂检测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的黄河。
5.
黄河颂
七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2
单
元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气魄
(
pò
)
山巅
(
diān
)
浊流宛转
B
.狂澜
(
lán
)
屏障
(
píng
)
九屈连环
C
.劈开
(
pī
)
哺育
(
pǔ
)
一泄万丈
D
.澎湃
(
bài
)
榜样
(
bǎng
)
浩浩荡荡
•
•
•
•
•
•
•
•
点拨
B
项“九屈连环”应为“九曲连环”;
C
项“哺”应读
bǔ
,“一泄万丈”应为“一泻万丈”;
D
项“湃”应读
pài
。
A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掀起万丈狂澜
(
巨大的波浪
)
B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堤防
)
C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
雄壮、雄伟
)
D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这里比喻支流
)
B
点拨
“气魄”是“气势”的意思。
•
•
•
•
•
•
•
•
3
.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
.它
/
表现出
/
我们民族的精神
B
.我
/
站在
/
高山之巅
C
.黄河
/
以它英雄的
/
气魄
D
.像你
/
一样的伟大
/
坚强
D
点拨
D
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像你一样的
/
伟大坚强。
4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D
点拨
A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
.
给
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诗仙李白曾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您的恢宏气势。
②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
③您以千军万马的气势,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埌的宁夏平原。
④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江南之国。
⑤但是无论他们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由您抚养长大的,靠着您的水成就千秋霸业。
⑥在这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A
.①③④⑥②⑤
B
.⑥②⑤①③④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①③⑥②⑤④
B
6
.
下列
对课文
《
黄河颂
》
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
《
黄河颂
》
是著名音乐作品
《
黄河大合唱
》
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
.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者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
.诗歌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诗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A
点拨
“第三乐章”错误,应该是第二乐章。
7
.
黄河
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写出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
(
或谚语
)
各一个以及连续的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1)
成语:
______________
(2)
俗语
(
或谚语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3)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河清海晏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示例: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语文要素训练
8.
【
训练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
“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9.
【
训练点:反复的修辞
】
诗中三次出现“啊!黄河!”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清楚地划分为三个部分,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精段品析
我
站在高山之巅,
望
黄河滚滚,
奔
向东南。
惊涛
澎湃,
掀起
万丈狂澜;
浊流
宛转,
结成
九曲连环;
从
昆仑山
下
奔
向黄海之边
;
把
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
批注:
“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
从
你这儿发源
;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
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批注:
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誓死保卫祖国的英勇气概和坚定决心。
】
10.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
劈成南北两面
11
.
如何
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12
.
分析
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知道的诗歌中再举一例吗?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雄浑豪迈。 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流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多处以“啊,黄河
……”
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例如:王之涣的
《
登鹳雀楼
》
。
13
.
阅读
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批注,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你
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示例:
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千万条铁的臂膀”,与“一泻万丈”照应,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
。
点拨
可以从用词、修辞、主旨、感悟等角度进行批注,意思对即可。
三、拓展阅读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14
.
歌词
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及其贡献等方面来赞美长江。
15
.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了
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16
.
请
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有关长江的古诗词。
示例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7
.
比较
《
长江之歌
》
与课文
《
黄河颂
》
,说说两者有什么相同点。
①都表达了一种爱国情怀;②都是对江河的赞美;③都是通过对江河的赞美来表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④旋律激昂,气势磅礴;⑤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
点拨
可从内容、写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比较。
18.
学完
《
黄河颂
》
一文后,七年级
(1)
班开展了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拟写标语
】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
:
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 保护水资源,不要让母亲河哭泣!
(
2)
【
诗歌朗诵
】
请你写出两句吟咏黄河的诗句。
示例
: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白日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
材料探究
】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
诗经
》
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废水一天比一天多,
10
年间翻了一倍。黄河沿线地区纷纷实施“铁腕治污”常态化方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黄河水质越来越差,治理黄河的任务越来越重,沿线城市纷纷出手,加大对黄河的保护力度。
19
.
《
黄河颂
》
一文采用了象征手法,来歌颂我们的民族。请你运用象征手法,从梅花、萤火虫、小草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写一篇小短文,
150
字左右。
片段练笔
思路点拨
:
象征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借此物写彼物的写作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写作,首先要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感悟、立意。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要突出事物外在的特点,但更要突出它的内在特点,以便与所立之意相符。在此基础上把所描写的事物的象征意义,用以物喻人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赞美象征的品格、精神。
例文:
春天来了,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遍布大地。一棵、两棵
……
谁也数不清。狂风暴雨可以使花朵七零八落,但却始终不能把小草怎样。小草就是这样平凡而坚强,默默地生长着。小草不像大树那样高耸,那样得意地在空中摇摆,但它奋发向上。小草不像鲜花那么艳丽多姿,但它如鲜花般纯洁、芬芳。正如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一样,平凡而伟大,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改变着世界,让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