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4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
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
3.
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导入新课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有美与生命的地方就有诗。”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作者笔下的驿路边那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与生命
“
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驿路梨花》
情境引入
彭荆风
1929年生,祖籍江西萍乡,19
49
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
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人物介绍
自主预习
《今夜月色好》
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红指甲》
获首届金盾奖,
《蛮帅部落的后代》
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三等奖;
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
获1987年全军当代军人风貌奖;
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
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阴阳有隔》
荣获第二届边疆文学·昊龙年度文学年度短篇小说奖。
优秀作品
竹
篾
陡
峭
撵
走
寨
子
麂
子
修
葺
恍惚
菌子
驿路:
又叫
“
驿道
”
,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修葺:
修理。
意思是在室外或郊野住宿。
露宿:
(
dǒu
)
(
miè
)
(
niǎn
)
(
zhài
)
(
jǐ
)
(
huǎng hū
)
(
qì
)
(
jùn
)
字词积累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两个
三个
四写
五件
文章整体把握
误会
悬念
梨花
好事
合作探究
两个误会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来送粮食的。
主人是他??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是他们盖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三次悬念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四写梨花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
多好的梨花啊
!”——
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五件好事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
五件好事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
,
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过去
现在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1
2
3
4
5
插叙
插叙
插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驿路梨花
发现小屋:
解除饥饿疲劳:
老人述说
小屋来历
热情赞美
梨花
解放军
以花喻人
周到、细心
梨花、小屋
雷锋精神
课堂小结
趣味讨论: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
拓展延伸
14.
驿路梨花
七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4
单
元
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的诗句用楷书正确、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悬知寒食
朝陵使,
驿路梨花
处处开。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驿路
(
yì)
晶莹
(
yín
)
陡峭
(
qiào
)
溢出
(
yì
)
B
.竹篾
(
miè
)
简陋
(
lòu
)
迷茫
(
máng
)
菌子
(
jūn
)
C
.瑶族
(
yáo
)
撵走
(
niǎn
)
恍惚
(
huǎng
)
麂子
(
jǐ
)
D
.修葺
(
qì
)
悠闲
(
yōu
)
避风
(
pì
)
露宿
(
lù
)
C
点拨
A
项“莹”应读
y
í
ng
,
B
项“菌”应读
j
ùn
,
D
项“避”应读
bì
。
•
•
•
•
•
•
•
•
•
•
•
•
•
•
•
•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
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________
一下。
(2)
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
______
这小茅屋。
(3)
不论是谁,
________
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________
要依法依纪严格查处、惩治。
A
.修葺 照管 只要
……
就
……
B
.修理 照顾 只有
……
才
……
C
.修葺 照管 只有
……
才
……
D
.修理 照顾 只要
……
就
……
A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据调查,我国超
80%
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
B
、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C
.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
《
人间送小温
》
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
.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
B
点拨
A
项前后矛盾,删去“超”或“左右”;
C
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项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删去“但”。
5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用言语传递温暖
能让人豁然开朗
出场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1)
“
我
”
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给房屋加草,挖排水沟
(2)
瑶族老人
(3)
梨花妹妹
(4)
解放军
(5)
梨花姑娘
6
.按照人物出场的顺序,在下面表格中填写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好事。请简要概括。
专门送粮食来
常来照管小茅屋
砍树割草盖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7.
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
__________
,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鹿衔草》等。
彭荆风
今夜月色好
解放大西南
一、语文要素
训练
8
.
【
训练点:设置悬念
】
本文以悬念贯串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悬念: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作用:巧设悬念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9
.
【
训练点:插叙
】“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
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10
.
【
训练点:标题的含义
】
说说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含义及作用。
插叙。 既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使故事情节更完整、更曲折,又介绍了文中微出场的人物,揭示了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美好的心灵,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本文的标题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 作用:借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交相辉映,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丽的心灵;点明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深化了文章主题。
二、精段品
析
阅读课文“第二天早上
……
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完成练习。
11
.选文第一段写“我们”决定修葺小茅屋有什么深意?
“我们”决定修葺小茅屋,不仅表明了“我们”得到了帮助,要表达感激之情,而且意味着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得到了传递和发扬。
12
.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13
.选文引用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闪出”既写出了山中林木茂密,也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活泼、动作轻快、充满朝气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哈尼小姑娘们的喜爱之情。
•
•
照应题目;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主旨。“梨花”在文中成了雷锋精神的象征,这句诗意为神州大地雷锋精神处处有。
三、拓展
阅读
(2018·
襄阳
)
开在心里的橘子
花
徐光
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
金黄的花蕊
一团团,一簇簇,
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它静静
地
•
•
•
•
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歉歉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
……”
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
摘自
《
中国电视报
》2018
年
04
月
19
日
(
有删改
)
14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5
.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设悬念效果。
16
.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17
.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
•
•
•
1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
.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B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微软创办人盖茨宣布,将自己
580
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其名下慈善基金
“
比尔及梅琳达
·
盖茨基金会
”
,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
“
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
。
材料二:爱国者董事长冯军曾在微博上说
“
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
”
。
(1)
写出你从上面两则材料中探究出的结果。
(2)
请参照例句,仿写一句赞美盖茨、冯军善举的句子。
他们是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心灵;他们是一盏明灯,点亮了满屋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些企业家用捐款的方式回馈社会。
示例:
他们
是一阵骤雨,
荡涤
了
金钱的
污垢。
20
.本文三次设置悬念,使文章精彩纷呈,请你学习课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技法,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
例文:
记忆中,这面镜子是被妈妈扔到阳台上的
……“
妈妈为什么要扔掉它呢?”我常常这么想。
有一天,表姐来了。就在那一天,镜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不知何时,很胖的表姐发现了阳台上的镜子。她看着看着,竟大声笑着将镜子高高举起,犹如发现了稀世珍宝。我觉得很奇怪。表姐拿着镜子跑进房里问我:“照相机能不能照出镜子里的人?”见我发愣,表姐又跑去请求妈妈将镜子送给她。妈妈倒是爽快:“这面破镜子有什么用?尽管拿去。”
我好奇地拿起镜子,仔细一看,我竟然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
——
我的脸怎么瘦得如此可怜?原来这是一面能把人照得很瘦的镜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