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0年江苏小高考信息分析与经验交流会
2010年江苏政治小高考最后60天复习建议
登高而望远,能纵揽全局者,被称为战略家,能制胜局部者,被称为战术家。在这最后两个月的复习中,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政治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虽不渴望成名成家,但也须有全局眼光和局部制胜的本领,方能率领众多学生闯关破阵。下面就如何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对《思想政治》这门学科进行有效的复习,谈几点小小的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望斧正。
一、进一步精准地把握考纲、领会命题意图,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2010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命题专家编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惟一依据,命题专家依据《考试说明》编制试题,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功。要想学生上岸,教师就要下海。这个时候更需要珍惜、节约学生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在前期学习课标和说明的基础上,再次对课标和说明进行琢磨、研究。
首先把握命题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测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主要透明了三个问题:1、考什么——考试内容(三个模块各占30%);2、怎么考——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30题、判断10题、简答题2题18分,探究题12分);3、考多难——难度系数(易中难7:2:1)。《考试说明》是考生复习的惟一依据,要一页一页认真研读。
其次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参考样题才是真题,一要认真看题目——考查的是什么?——审题;二要看答案,说是参考答案,实际上就是标准答案,看一看标准答案是什么样;三是寻求解题缺口,把握最简洁的解题过程;四要从难度值上找到易中难试题的感觉。阅读《考试说明》要和阅读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试说明》是命题和复习的惟一依据;教科书——课本是命题和复习的惟一依托。一个依据,一个依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三要对于测试要求的几个层次做深入研究,对测试内容和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尤其关注哪些考试说明测试内容和要求中有“变化” “调整”的内容。每年考点都有所调整、变化,对新增的考点要认真分析新增的原因,把握其自身的内容及其可以联系的角度。如果复习中对这一考点调整比较敏感的话,类似这样的试题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因为这往往也是命题的兴奋点。如:09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中涉及考点内容变动、能级调整、新增加的考点有7题。
7.汽油价格回落,会带动汽车热销。这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
A.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减少 B.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D.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关于“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知识点。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供求的影响”及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理解”。虽然题目文字简洁,但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中等。这是一个考点内容表述改动的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11.李某开了“为民饭店”,需要聘请厨师,张某应聘成功。张某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到该饭店正式工作前,首先要做的是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获得安全保护的权利 D.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特别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依据” 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首先要做的是”信息指向, D题肢有一定的干扰性,它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这是一个拆分的考点。(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4.下面图表主要说明
年 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收入
进出口总额
1978
3645亿元
城镇
农村
343元
134元
206亿美元
2007
249530亿元
13786元
4140元
21737亿美元
A.我国人民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B.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我国农村改革已进入到新阶段 D.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已经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知识点,“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了解”。主要考查考生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知识、比较分析的能力。如果考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1978年”,并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就相对容易了。另外A、D两个选项本身说法错误,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这是一个考点内容变动的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5.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
A.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基层党的组织机构
C.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知识点。“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了解”。要求考生能理解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的性质,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不高。这是一个新增的考点。
17.全国人大代表谭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议案,应加快《中国志愿服务促进法》 的立法工作,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这表明,她在行使人大代表的
A.提案权 B.表决权 C.审议权 D.质询权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关于“人大代表的职权”知识点。“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为“了解”。题目要求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但材料生活化,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政治现象的能力。这是一个考点内容变动的考点。(人大代表产生方式)
2010年考试说明中与09考点对照共删除了29个考点(经济13、政治6、哲学10个),一是为了减少教学内容,二是重复的考点;三是对学生掌握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考点。能级变化16降2升(经济4降1升、政治7降、哲学5降1升)。新增加考点4个(经济3、政治1);合并考点2个(哲学2),内容和能级同时变动8个(经济1、政治5、哲学2)。理解并把握这些考点及要求,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这么说,如果复习能把握住考纲变化的特点,也就能把握了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我们要把变化了的考点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储备起来,并能迁移,就可以应对各种问题。
二、进一步疏理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一般来说,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检测作为一名高中生两年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又具有选拔功能。因此学业水平的命题一般都是客观题会考化、主观题高考化。为了让90%的同学能够达“C”(60分到75分)以上的要求,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8左右,所以试卷注重基础。为了让达“A”(90分以上)的同学控制在5%内,所以在问答题的部分设问,特别是探究题中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特别是探究题,因为超出了探究题在应用类知识点中产生的预测,并且设问新颖精巧,显得难度较大,想得高分不容易。因此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要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既要见森林、还要熟知每棵树木。对每个知识点的规范、准确记忆。
1、夯实基础知识,不留盲点、疑点、空白点
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多年考试实践证明: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生很难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一定要把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再现一遍,以基础知识的不变应考试的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要完整准确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要带着考纲,回归课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进行“地毯式扫荡”,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对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最重要观点要准确理解,反复记忆,要以默写、背诵、做题形式反复训练,强化记忆;对相关相近相似易错、易混进行必要的比较辨析,弄清他们之间区别联系;对平时模糊不清的概念,比较零碎的记忆性内容,试卷中涉及的“死角”等再次阅读并理解,确保不留下任何知识盲点。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细致,真正将《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2、整合学科内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学科内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来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只要大纲、说明列出的知识点,都必须认真掌握,同时又不能仅仅满足简单的记忆,要努力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体系中的所处地位,以便在面对某个具体问题时,能准确判断判断哪个知识,这个知识属于哪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有哪些知识与之相关,这样在答题中就不会错误地运用知识,因此对每个知识内容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知识间内在联系,打破教材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知识的渗透,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专题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在解题时,尤其是解答主观试题时,形成发散性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以核心概念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块、知识网,理顺课本知识。如
《经济生活》总体上是按照“价格与消费——生产与经营——收入与分配——科学发展”的顺序来讲。第一单元:围绕“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核心概念,重组知识。第二单元: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劳动就业——投资理财;第三单元:分配制度——社会公平——财政——税收;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的对外开放。复习中抓住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与每个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与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
《经济生活》关键词:宏观调控、金融、物价、内需、消费、就业、民生、全球化、改革开放
《政治生活》,按照主体和制度的线索、内政与外交两个角度来重组课本知识。第一至第三单元可归为内政:把主体分为:“国家——公民——政府——人民——人大代表——人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政协”9类,并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把制度归为:国体、四大政治制度(包括一个根本政治制度和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大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四单元归结为外交:把主体分为:“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3类,并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一大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
政治生活关键词:民主建设、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公民与政府、外交、执政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
哲学生活按照辩证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来重组
辩证唯物论部分: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⑤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无限性、反复性 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辩证法部分:①联系观---整体与部分 ②矛盾观-------对立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 ③发展观---量变与质变 ④辨证否定观----创新
社会历史观部分:①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性 ②实现人生价值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3、重视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综观近几年小高考,可以发现试卷在遵循考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点的考查突出,注意核心概念,近几年的试题主要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因此,后期复习特别要注意重视主干,突出重点,抓住常考点不放松。这对于提高成绩特别是后进生成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单元中要求“理解”与“运用”的考点,不能平均使用复习精力,必须突出这些重点。因为主观题的考查肯定是考查这些考点,所以大家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后是否应首先掌握好14个“运用”的考点(这些考点预计是“问题探究题”的首要选择),然后重点突破52个“理解”的考点,特别是那些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考点如《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择业观,《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生活与哲学》中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
三、研究08、09试题,进一步明确考查重点、命题的兴奋点
1.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一、生活与消费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A
货币的概念、本质
A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B
6
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A
信用卡的功能
A
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
A
2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A
外汇和汇率
A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C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B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B
8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31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删除
B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B
C
22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B
7
16
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A
消费的类型
A
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
B
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B
32
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A
删除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C
9
43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
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B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A
B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A
B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B
23
企业的含义
A
公司的含义及形式
A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A
删除
10
23
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A
删除
A
17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C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A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C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C
17
储蓄存款的种类
A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B
股票的特点
A
删除
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
A
删除
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A
删除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C
42
三、收入与分配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
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
A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A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B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B
12
3
我国财政的作用
B
42
财政收入的来源
A
财政支出的种类
A
删除
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A
税收的含义
A
税收的基本特征
A
B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
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B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B
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B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13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B
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A
删除
14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B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B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C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A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33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
删除
21
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B
删除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
增加
2.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国家的根本属性
A
国家的本质
34
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B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B
28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A
5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B
公民要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C
43
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A
27
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A
删除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A
B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A
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
A
15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A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C
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C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B
24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B
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B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A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A
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B
删除
41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A
人大代表的职权
A
17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
A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
2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B
3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A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36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A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A
删除
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A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A
4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A
19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B
21
30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
B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B
20
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
增加
C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A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B
删除
16
四、当代国际社会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
A
26
联合国的作用
A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B
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
删除
41
31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A
删除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A
22
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A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B
4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B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41
32
3.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哲学的含义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8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
37
哲学的基本问题
A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删除)
A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B
23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删除)
A
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删除)
A
删除
24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
世界的物质性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
38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33
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
B
34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删除)
B
删除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B
C
意识的本质及作用
B
意识的本质
B
27
40
意识的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42
实践的基本含义、特点
A
实践的基本含义
A
9
实践的特点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39
真理的含义
B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C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调整的内容
调整的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A
联系的含义
B
10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B
4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
C
26
发展的普遍性(删除)
A
删除
发展的实质
B
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
28
量变、质变的含义(删除)
A
删除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C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A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A
矛盾的含义
B
29
37
矛盾的普遍性
A
矛盾的特殊性
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
4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B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4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B
删除
43
38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C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B
36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C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原内容
原要求
09年试题
08年试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B
25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删除)
A
删除
3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删除)
B
删除
40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删除)
A
删除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删除)
A
删除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删除)
A
删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删除)
A
B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删除)
B
C
人的价值及其评价
B
35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B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
30
43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C
通过对两年试题的研究,对照考点变动和今年时事热点,弄清楚哪些是必考点,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考过的,还有哪些会成为命题的兴奋点。这些都应成为我们复习的重点。
经济生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油价、房价)价格变动的影响、刺激内需引导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树立正确消费观等;第二单元的重点应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公民的投资理财;企业经营(自主创新、后危机影响)、积极的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货币政策(双宽松政策、保增长促转变)、股票与债券(风险与收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分配制度、社会公平(体现、措施)、影响财政收入因素(不少地区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GDP增幅)、财政作用(充分发挥财政在改善民生、保增长、促转变、促进公平和谐方面的作用)、税收特征;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城乡、区域差距依然存在)、全球化(风险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走出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对外贸易、中国模式、中国制造的思考
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公民权利与义务、政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基层民主制度);政府职能和责任、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政府权威、政府在关注民生的过程中的职能和作用;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制、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党制度、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等。
哲学生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判断和价值选择、创造与实现等也是复习的重点。
四、进一步疏理社会热点,以热点带教材,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这一点在近几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中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09年试题中1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题的“两岸三通正式启动”、3题“神舟七号”、5题的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13题“三鹿奶粉事件”、18题的“汶川特大地震”、19题“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20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21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5题“2008奥运会、残奥会”、41题“索马里护航”“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42题“2008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与举措”、43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除5题纯时政外,另有十题考查了一年中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时事热点。还有最后探究题就引用了当时“文理分科争论”热点话题。
2009年重大时事:关注后危机时期国家的宏观调控举措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和打黑除恶和反腐倡廉、新中国成立60周年、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西部开发十周年和七五事件、煤矿安全生产、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莫拉克台风、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长期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指导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精神、服务现行方针政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立意”思想。从宏观上来讲,命题的总体思路是: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为核心,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科学发展)、着力点(改革创新)、落脚点(和谐惠民)。具体来讲,2010年考试对科学发展观的命题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改善民生”、“保增长”等主题,从政治、经济、哲学学科进行“为什么?”“怎么做”?多角度进行设题。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发行、2009年2月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
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实现海峡两岸的稳定、繁荣,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因此,在今年的小高考中,对“一国两制”、两岸和平发展要必须加以关注。要从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国家主权、“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等方面进行备考。——
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因此在备考中,围绕社会主义本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民族关系等方面加以准备——“中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2009年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09年9月15日,是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1年来,大大小小的各种国际会议,都在关注“后危机时代”,讨论如何进行全球联手,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2009年9月24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匹兹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0月10日电,中日韩合作十周年之际,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2009年9月,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召开。今年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夏季达沃斯”:重振增长。
抓住时政热点,一是让学生熟悉热点、熟悉背景;更重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整合知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组织语言能力。因此一定要根据问题设计若干个不同的切入点,从微观角度,从不同侧面去掌握。具体要求是:
① 善于归纳、总结。准确把把握热点和焦点。热点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热门问题。焦点一般是指热点问题中的关键所在和争论的集中点。即热点中的“热点”。热点问题一般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某一热点问题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历年政治试题都是将当年的焦点问题作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在热点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抓焦点。一是当年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温家宝总理说:“民之所思,我之所忧。” 二是与教材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由于能够在教材上找到相应的知识载体,命题的可能性一般较大。三是与我国国家利益紧密相联的问题。四是经济与民生类的热点,如教育、医疗、社保。五是有定论,且不易引起负面效应的热点问题。热点专题复习不同于媒体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应该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落脚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多关注那些对社会有积极影响,体现党和政府所积极倡导的,能够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热点材料。
②注重剖析。所谓剖析就是对热点进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选定了备考的重要热点后,如何对之进行剖析是备考的关键。首先,我们应弄清热点问题的背景,即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是剖析热点的前提。其次,要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理论支撑。最后要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每个热点专题中的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关键。
③在时政热点把握上,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省情
水平测试作为省考试题,具有反映本省特色的特点,我省是文化、经济、科教大省,有着丰富的考试资源。09年学业水平测试的第4题就考察了南京市政府获08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08年考查了南京大屠杀65周年。虽然比高考量小、融合程度低,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注意搜集本省地方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本省有关报刊、杂志提供的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思考。
四、进一步疏理学生,切实做好培优补弱工作
水平测试是一个“一个都不能少”的考试。再加上今年见A加分的政策,更让我们教师在努力提高整体合格率的同时,又不能放弃能拿A的同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后这段时间,加大培优补弱工作的力度。
新政策带来的是加分群体的变化,由原来少数考生的加分奖励政策,变成了许多考生都有可能得A加分的照顾政策。原来一般高中的学生对6A加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现在一些有强项的中等生也看到了加分希望。加分政策的变化反倒让尖子生“长吁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一门考试的失误就丢掉10分;而对于中等学生来讲却压力巨大。同样也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压力。
对于“小高考”新现象,分数仍然是检验考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尺度,能提前拿到高考加分,不管是对将来的高考,还是对增强高考前的备考信心都是有好处的。但老师们提醒考生,忙拿A,别忘了保住C。普通类考生必修科目只有达到4C以上,技术科目合格,才有资格填报相关科类的高考志愿,如果一味地“抓强放弱”,在弱势学科上拿不到C等级,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为此,在这最后这段时期要对所任教学生进一步摸底,根据冲A、保C的情况,逐个进行培优补差。培优,主要在主观题上下功夫、在答题方法上下功夫,保C主要在基础知识、必备考点上下功夫。要一个不能少地进行跟进。一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要有数,有学生考点掌握情况要有数;二要对于不同的情况要对症下药,采取盯人战术;三要适时检测,及时补救。
五、重视解题方法指导,提高复习的效益
首先,高度重视客观题(即选择题)。客观题分值很高,答对两个选择题就等于答好一道答题。答好选择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主体(题干主体与选项主体相呼应)。
(2)分析题目考查的主旨是什么。
(3)排除:排除错误选项,排除无关选项。
(4)反推对应:所选项应与材料相呼应。选择题得分高,整体分数提高就显得轻松得多。
其次,主观题每分必争。答好答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位:明确题目考查的范围,不能跑题。
(2)联系理论:理论体系要完整,不能遗漏知识点。
(3)分析:联系材料,联系时事,语言表述要准确。
(4)综合:注意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答好政治试题,思路清晰是关键。同学们在基础知识准确、知识网络清晰的基础上掌握好答题技巧,考试中的政治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加强探究题解题方法的指导
做好探究题是冲A的关键。特别是高二学生对解答探究题的基本方法尚未掌握,需要教师对这一题型进行指导和训练。
政治问题探究型试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以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一些重大的热点时事政治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景设置一定的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设背景和所探究的课题来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综合探究题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二是对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两者既可以分开设问,也可以综合起来设问。
从背景设置来看:一般都是紧贴学生生活实际、重大热点时事或社会生活,具有较强时代性和地域性;
探究题的基本类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课题类;选择研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提出建议措施类;列举观点评析类;
从三个设问来看,往往围绕“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课题是什么?或者是表明了什么现象等;“为什么”——问题的原因或意义、探究的原因或意义;“怎么办?”——问题解决的办法、措施等、探究的方法等,设问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从答案设置上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可行性。
如:07年试题中采用了某班同学围绕“树立正确金钱观”开展探究,设置了怎样对待金钱?不同金钱观给我的哲学启示?征求对“用好零花钱”班级公约建议及理由?等三个问题。
08年试题中围绕限塑令颁布进行的探究。要求同学回答执行“限塑令”会遇到的困难?(消费者、厂家、商家、企业)结合人们对塑料袋购物态度的变化,谈应如何正确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09年则围绕 “文理是否分科”这一社会热议话题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回答你是否赞成?(支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反对:违背了联系和发展观)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意义?从文理分科到职业选择,要求学生拟定“个人素质与职业选择”的演讲提纲?(科学发展观、提高素质、创新精神、正确的就业观等)
综合探究题解题策略:有序思考,逐问解答;多向思维,开放作答。不仅要灵活应用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要学会迁移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答案仍坚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开放性较强,强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值得重视的是这种试题对信息分析要求提高,要求贴近材料研究,并且都要求从我做起,制定解决问题的自我行动方案,而不是套用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公式。在日常政治课教学特别是复习迎考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地区热点问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加强模拟训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答非所问,离题万里 ②漫天撒网,主次不分 ③思维定势,缺少应变 ④就事论事,蛮不讲“理” ⑤脱离材料,空谈理论 ⑥书写混乱,不讲条理 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
知识与能力最终要通过考试答案体现出来。在复习过程中,加强模拟训练,训练解题思路、方法、规范答题、提高速度。特别要加强简答题、探究题的训练。答案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精心选择、设计题目, 进行训练。
在复习中要强化训练,通过练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 教师和学生要精选一些高质量试题、试卷, 限时解答、临场演练。演练过程中特别要深刻领悟这些好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 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2、训练答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通过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题,训练答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3、加强对常用的一些表述语言的积累与记忆,准确判断正误。
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取代一说错误)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说法均具片面性)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来说,都是客观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六、加强训练的效度,提高巩固的效益
提高训练的效度对于最后六十天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训练也不能“喜新厌旧”。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根本没必要。同学们必须认真用好手头已经做过的各种政治试题,放大其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三、也不要做“三高”(即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题目,也不要做偏题和怪题。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要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这样做能增加自信心,找到做题感觉。
错题成集。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的看一看,学会“盯错”,把那些做错的题多看。同时要手脑结合,防止眼高手低、只动眼不动手从而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该动手做的还是要动手。有利于避免“两次把脚放在同一条河里”
对题再做。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场考试中因种种原因,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答率。
旧题新做。同学们在做2007、2008这两年新课程综合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学业水平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变式命题的结果。因此,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
专项突破。在各种题型中,有的同学选择题做的好,非选择题做的不好;有的同学非选择题做的好,选择题做的不好;在做选择题时,有的同学因果类选择题做的不好,有的同学组合式选择题做的不好;在做非选择题时,有的同学简答题做的不好,有的同学辨析题做的不好,有的同学材料分析题做的不好,有的同学综合探究题做的不好……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擅长,也有自己的弱项。以综合探究题(即研究性学习试题)为例。由于该题型是一种新题型,好多同学不太熟悉其答题技巧而倍感困惑。而这一题型在新课程高考中正在成为热门题型,如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而使自己格外被动。如能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特点,有利于专项突破,提高此类题型的得分能力。
关于讲评课的探讨
试卷讲评课是重要的课程类型,对于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学过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的层次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抓住重点,分析典型。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全按部就班地讲,而应有选择,有侧重。教师要在阅卷后,尽可能地用双项知识细目表来分析全班的各得分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再结合学生的答题诊断清楚出错的症结,把握住哪些题目学生错得多,哪些错得少,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需要弥补的是什么等等。
二是分析出题思路,把握规律。因为平时上课重在基础知识的感性理解上,所以讲评试卷时就更要突出综合能力的训练。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综合能力,也就是把知识放在生活的环境中去,这样一来无疑讲评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分析考查的主要和次要知识点是什么,综合体现在什么地方,解题的关键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是最佳答题途径。
三是甄别题型,总结技巧。相对来说,近几年考试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教师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小结归纳。
四是要及时反思,延伸发散。在讲评课中,引导学生整理错题笔记以及课堂反馈是常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与漏洞,查漏补缺,进行知识深化。
每道题讲完后,教师还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和反思,即对某个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在复习讲评课的课堂上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都动起来,让每一部分学生都有事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现主体性。
总之,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创新思维,归结技巧,才能达到真正提高试卷评讲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临阵磨枪,又快又光。”时间还有,还来得及,只要静下心来,坐得住,读得进,冲刺阶段是最容易提高成绩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