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13 课:《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演讲思路。 2.明确演讲对象,揣摩演讲目的。 3.赏析文章语言,体现蕴含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悼词,但却是独具魅力、绝无仅有的悼词。这是因为,独 特的时代背 景造就了李公朴这样的独特英雄,而英雄的挚友是同样才华横溢、质朴热忱、追求真理的至性才子。 可以说,时代与英雄共同成就了这样一篇讲演稿。 1946 年 7 月 11 日,民盟领导人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 年 7 月 15 日上午,在云南大学 召开了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暨追悼会。 李公朴为民主同盟早期主要负责人。和挚友闻一多一样,他们都渴望和平,向往民主与自由, 追求真理,唯愿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自由地表达。这些却不能为黑暗的政治所容。在 1946 年的一 次集会上,李公朴说:“想用死来威胁我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天我两只脚跨出门,就 不准备再跨回来。”7 月 11 日,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 时,李公朴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是:“ 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 泪 ,不停地反复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 很多人劝闻一多不要去,但他毅然 前往参加。追悼会现场,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时泣 不成声, 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却趁机嬉笑捣乱。闻一多先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这场 即兴演说。有人称之为“死亡演说”。当天下午五时许,开完“李公朴暗杀事件记者招待会”的闻 一多先生,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李公朴、闻一多被谋杀案”。案发后,社会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草菅人命, 不明就里的蒋介石勃然大怒,严令军统调查局局长毛人凤彻查,查出凶杀案的幕后主使人竟然是时 任云南警备司令部总司令霍揆彰,行刺主凶为云南警备司令部特务营连长汤时和、排长李文山。为 了应付义愤填膺的社会舆论,国民政府法院判处汤时和、李文山死刑,并把霍揆彰免职。 实际上,当时汤时和、李文山没有被处死,军统调查局的人想出了瞒天过海之计——从监狱当 中挑选了 2 个死刑犯,冒充汤、李二人执行死刑,而把正凶汤时和、李文山及其家人送往偏远的大 理安置。云南和平解放后,汤时和、李文山被人民政府抓获,经过人民法院审理后公开枪决。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那一天的演讲现场实际上有两类人:进步人士、爱国学生和反动派特务。闻一多先生内 心交织 着失去挚友的悲痛、 对反动派的深切痛恨,以及对爱国青年的殷切希望这三种情感。我们一起来 朗读体会。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1):交代事件,痛斥反动派。 第二部分(2-4):揭露真相 第 2-3 段:真相是李公朴是为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暗杀。 第 4 段:真相二是反动派实质上是在慌,在害怕,在恐怖。 第三部分(5-10):鼓舞民众,斗争到底。 第 5 段:要有信心,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有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第 6 段:要有信心,因为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要换政协会议的重开。 第 7 段:斗争要有行动,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第 8-9 段:警告反动派,反抗的力量会前仆后继。 第 10-11 段:号召昆明青年完成历史任务。 第 12 段:表明不怕牺牲、绝不屈服的决心。 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 【提问 1】闻一多在文中人称的变化有什么用意? 【明确】1.提到李公朴先生和“一二·一”事件中的青年学生时分别用“他”“他们”——显 得客观,语气热情,满怀崇敬,激情四射; 2.提及自己和爱国志士时分别用“我”“我们”——使表达更亲切,坚定不移。 3.斥责特务和反动分子时分别用“你”“你们”——充满蔑视, 怒发冲冠,千仇万恨。 【小结】叙述人称的不断转变是为表达思想情感和演讲目的服务的,一方面要与听众们团结一 致,奋战到底,另一方面更要将自己与听众和特务区分开来,宣泄内心极度的愤恨和无限的谴责, 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了讲演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提问 2】本文饱蘸闻一多的爱憎情仇,时而冷峻如铁,有檄文的强烈气势;时而热情似火, 有散文的独特气质。作者闻一多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情感的? 【明确】1. “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演讲的 原因,渲染气氛,奠定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连用两个“最”,表达了对反 动派的无比痛恨,“历史上”作限定语,突出事件的恶劣程度之深。 2.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 站出来!”——反问句与感叹句交织, 是作者面对特务分子搅乱李公朴悼念会下的情绪“产品”,旨在以情感感染他人,激发斗志。这种 多变句式有利于演讲者感情的喷薄而出,一边是愤怒、斥责和仇恨的情感呼之欲 出,一边是刚正 不阿、视死如归和坚守正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 3.“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运用感叹句歌颂李公朴先生,体现演讲者情潮奔涌, 烈 火喷发,信心倍增,彰显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可战 胜的满腔豪情。 【总结】演讲具有鲜明的鼓动性,本文句式的多变、人称的变换、情感的丰富都充分体现这一 特点。 四、拓展延伸,总结特点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民主和自由,为民生和民族。当年荆轲只为 报知遇之恩,李、闻两位则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大义。李公朴先生在医院里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 天快亮了吧 !” 英雄已逝,天也早已经亮了,但英雄的精神永在。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同样需要有探求真 理的意志,同样需要有家国情怀。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三段,让我们牢记 “真理” “和 平”“民 主”这三个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