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解题: 体裁:古体诗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 它的如“歌”、“行”等。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 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 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 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 前一种,即“歌行体”。 题材:游仙诗 留别诗 留别诗其指以诗文作纪念写给分别的人或物的作品,亦即离开者给留下的人或物所留 下的诗词。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年 744 年,李 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 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 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 于是离别了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征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游仙诗是借仙境的描绘寓诗人志趣的诗歌。 二、结合标题“梦游”,梳理全文思路结构: 文章思路结构: 梦游之由——叙述;梦游之景——描写;梦游之感——议论、抒情。 诗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脉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 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三、赏析文本: 1.首段艺术手法?作用?(课后题: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神话传说、夸张、衬托、想象手法,渲染突出天姥山的神奇、高峻、挺拔的特点,让 人神往,为下文描写作铺垫,激发读者好奇心。 2.第二段描绘了几幅图景?意象?意境?手法? 月夜渡湖(剡溪)著屐登山(山中)仙人盛会(洞内) 1-6 月夜飞渡图 清幽寂静 7-10 登山奇观图 壮美奇绝 11-16 山中夜景图 离奇险怪 17-22 洞天奇景图 灿烂辉煌 23-26 仙人盛会图 祥和热闹 27-30 梦惊伤神图 冷落凄凉 意象丰富多变、梦境瑰丽奇谲,变幻莫测,神奇浪漫;情感起伏跌宕; 想象丰富,夸张大胆,移步换景,有声有色,手法多样; 3.联系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情感) 补充:李白生平 14 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 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 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742) 44 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 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永王李磷幕 56 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流放夜郎 (759)行白帝城遇赦返 61 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 岁 病逝当涂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谪仙”,李白自言“五 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二首》其二)。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 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王室争 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 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梦境往往是现实的反映。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 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所 谓托梦言志、借梦抒怀。 总而言之,结合背景,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 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漫的梦,表达了他的失意, 他的追求,他的理想,尤其是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恰恰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4、第三段抒情手段?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直抒胸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①人生如梦,一切不复返的伤感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②寻访名山,寄情山水的高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③蔑视权贵,追求独立,热爱自由 5.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 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第一问: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 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 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 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 补充:李白的气骨一向为人所称颂,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见王 琦注《李太白全集》附录引)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 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 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他 高呼“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他既不肯像冯那样“弹剑作歌”,“曳裾王门”,更不屑与那班斗鸡走狗之徒为伍。(《行 路难》其二)他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论出处始终一贯。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 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第二问: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 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 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 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四、讨论: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是有丰富的想像。诗人善于描写想像中的世界,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 楼阁,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像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 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像世界中游历,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二是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像中的事物,塑造想像中的形象。在 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 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三是豪迈的情感。借梦抒怀,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激昂之情。这首 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补充: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 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 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 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五、△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王琦等注《李贺诗歌集注》) 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 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 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 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 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 描述诗意: 月宫的老兔寒蟾似乎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