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融合 对外友好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 五代 (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唐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 (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宋的政治 第 6 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 . 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重文轻武的政策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图表归纳、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分析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 学习目标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 宋 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过程: 4、定都: 960年 陈桥驿兵变 ( P28“ 相关史事 ” )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今河南开封) 宋太祖 : 赵匡胤 北 宋 一、北宋的建立 先南后北 宋太祖时北宋疆域 先 南 后 北 , 先 易 后 难 宋 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 北宋形势图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 P28 问计赵普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行政权 财权 兵权 从唐末以来的数十年里,帝王已经换了十个姓氏了, 战争 频繁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结束天下的战争,使国家 长治久安 ,如何才能做到? 宋太祖赵匡胤 宰相赵普 钱 权 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具体措施有: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政治 经济 军事 夺其权(行政权): 制钱谷(财政权): 收精兵(兵权): 1 、任用 文臣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 P30 1、“ 杯酒释兵权 ”,解除大将的兵权。 在地方 2、 统兵 权与 调兵 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 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2 、设 通判 ,牵制知州。 P30“ 材料研读 ” 措施 影响 军事 政治 经济 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①在中央,采取 分化事权 的办法, 削弱相权 ; ②在地方,派 文臣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设置 通判 以分散知州权力。 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 财权收归中央 。 中央集权强化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稍夺其权) (收其精兵) (制其钱谷) 合作讨论 皇权 大大 加强;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上 政治上 中央 地方 经济上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消除武将专权的弊端 削弱宰相的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采用分化事权办法,削弱相权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控制财赋 1. 解除 禁军将领的 兵权 ; 2. 控制 对军队 的 调动 ; 3.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 定期换防 1 . 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 3. 设 通判 分割知州的权力。 2. 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轻武 重文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 (宋)李焘撰: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十三 想一想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重文轻武政策 . 原因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 (宋)曹翰 《 退将诗 》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 (宋)谚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 、目的 / 原因: 2 、表现: 3 、影响: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 宋太祖 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②宋朝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 千钟粟 。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 黄金屋 …… 书中车马 多如簇 。 …… 书中自有 颜如玉 …… ———— 宋真宗《励学篇》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录取名额成倍增加 。只要 考中 一般 都授予官职 。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 81 榜,期间所取 文士 合计 60035 人, 平均每年 360 人 。 北宋 武举 共开科考试 28 榜,共取士 868 人,武举人数 年均 5 人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 。 —— 朱熹 《 朱子语类 》 卷 128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有无弊端? 重文轻武的弊端: ① 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 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科举制 1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 ,科举制正式形成 3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 、武则天:创立 ; 5 、 宋朝: 探究四:宋朝科举制有何发展? 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 文治局面 时 代 统治时间 (年) 录取进士 总人数 平均每年 录取人数 唐朝 290 7448 26 宋太祖 17 188 12 宋太宗 21 1487 71 宋真宗 25 1760 71 宋仁宗 41 4561 112 进士科 殿试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讨论:宋代重文轻武政策有哪些影响?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 求和 …… ---- 钱穆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 较之前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 包拯集 》 材料三: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 很强 ” -- 顾全芳 《 重评北宋中文轻武的影响 》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文轻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政府办事效率下降,朝廷财政困难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具体措施 影响 在中央 在地方 重文 轻武 1 、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 、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好:强化了皇权 坏:中央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 1 、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 、设 通判 ,牵制知州 3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 4 、“ 杯酒释兵权 ”,解除大将的兵权。 5 、 统兵 权与 调兵 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 掌调兵权。 6 、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 好: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武将专权的积弊,杜绝了兵变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坏:地方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边防空虚,军队战斗力减弱。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人才辈出,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 3 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政治的 特点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重文 轻武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 中 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北宋政治的 特点 守内虚外 1 、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 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 、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权和财政权。 3 、 设 通判 ,牵制知州 4 、 统兵 权与 调兵 权分离,禁军 分内外 驻屯 北宋政治的 特点 选一选:以上措施,体现了北宋政治什么样的特点? A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B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 、崇文尚武、中央集权 D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收精兵(军事) 夺其权(政治) 制钱谷(经济) 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统一中原和南方 本课小结 1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 、《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当堂达标 3 、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D 5 、 “ 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神宗 6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集中军权 B. 集中行政权 C. 集中财权 D. 集中司法权 A A 7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 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 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 武将无能 8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 开创进士科 C.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A C 9 、改变唐末以来 “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 现象的措施是( ) A. 设立郡县 B. 推恩削藩 C. 整顿禁军 D. 派驻通判 10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提高进士的地位 D. 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C C 11 、宋朝形成 “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 局面,反映( ) 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2 、宋朝时普遍受到尊重的阶层是( ) A. 士人 B. 商人 C. 农民 D. 手工业者 13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 陈桥驿兵变 B. 唐后期藩镇割据 C. 唐末农民战争 D. 五代的频繁更替 B A B 14 、改变唐末以来 “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 现象的措施是( ) A. 设立郡县 B. 推恩削藩 C. 整顿禁军 D. 派驻通判 15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提高进士的地位 D. 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C C 16. 宋太祖问: “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  宰相赵普回答: “ 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1 )结合材料,说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 2 )赵普说的 “ 权 ”“ 钱 ”“ 兵 ” 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在 “ 收其精兵 ”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末五代,地方将领势力太大,威胁到了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 权 ”“ 钱 ”“ 兵 ” 指的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军事措施: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