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开篇即作惊人语,然而话出有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让人不禁一愣:“伯乐早已入土为安,千里马不是仍然常见吗?”接着释疑,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伯乐不常有”,很多千里马并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和普通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全文仅有178字。然而说理透彻。先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稍作解释后即进一步论证:一、能者多食。食马者不按照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而是依据喂养普通马的惯例来喂养千里马。千里马的温饱都成问题,何谈日行千里呢?二、食者少智。食马者不懂如何驱使、喂养、理解千里马,使得千里马不成其为千里马。写人只需一句话,然而形象逼真。“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面对着千里马发出“天下没有千里马”的感慨,真正是目中无马,其自矜、自满、自大、自得、愚蠢不言而喻。议论只用一设问,然而一针见血。“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正没有的是千里马吗?真正没有的是一双识得千里马的慧眼呀!《马说》似写千里马,然而话中有话。千里马诚然不幸,未能展现自己日行千里的本领,屈死在奴隶人之手。人才何尝不是如此?寒窗苦读几十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因没有伯乐相知、相惜,满腔豪情壮志、一肚治世蓝图付诸东流。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甘,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于是,经常听到学生不屑地说:“哼,要是换一个老师,我肯定学得比现在好。”也经常听到人们愤愤地说:“唉,都是那个××瞎了眼,不晓得我××的本事,要是遇着伯乐就好喽!”这情景与两千五百年前的那场关于“不吾知也”的讨论何其相似。连子路之类的圣人之徒都可以抱怨,何况我辈芸芸众生?抱怨之余,却忘了:当今时代,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包括经纶世务、为官一方在内,行行出状元,行行需要状元。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各行各业都是人才济济,我们要像毛遂那样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等待伯乐来挖掘、发现。如果韩愈先生地下有知,又会做何感想?该会后悔写下《马说》,凭空当了后人的借口吧。 学习积累1、字音祗 骈 槽枥 粟 石 2、字义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骈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以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根据道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通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临 执策而临之 面对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 鞭子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 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助词,协调音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其 其真无马邪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其真不知马也 代词,他们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它3、通假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材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邪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词类活用策 策之不以其道 马鞭子,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5、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授课方案自读,疏通字词齐读,读懂文意背读,积累词汇 附《马说》原文(注:翻译请看博主09年4月17日博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