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
【学法导航】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2.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在加深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把握一条主线,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把思想变化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知识记忆将更为牢固
3.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4.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1)孔子“仁”的思想是爱人,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在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儒学集大成者
(2)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5)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或天理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6)李贽不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称谓“反封建的先驱”。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7)宋词、元散曲和唐诗是相同的文字表现形式。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欢迎。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8)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属于诗歌的范畴;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9)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10)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11)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仅有明清的长篇小说,还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等。
【典例1】(09年浙江卷)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理了从“刀耕火种”.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答案:C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典例2】(09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答案:C 解析: A.《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B.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问卜事宜,D.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 C.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其中《风》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典例3】(09年福建文综)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1)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归纳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2)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3)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4)解答本题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答案:(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典例精析】
1.(20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韩非”“仁义”“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儒家主张“仁义”,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B、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由此可以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
2.(20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 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贤者举而上之”“ 不肖者抑而废之”等有效信息限定 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墨子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B、C、D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故正确选项为A项。 3.(20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战国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A、B、C项不符合题意,被排除。D项符合题意。
4.(20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法”,强调“法”对国家的重要性。故正确选项为D项。 5.(20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 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本题是抓住题干中的“狂悖乖谬”“排挤孔子”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李贽自称为异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项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唯物思想,排除。A项符合题意
6.(2008广东历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 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位心动”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A项主张“仁”,排除。B、C项主张理学,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项。
7.(09年全国卷Ⅰ)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南北朝文化特点考查学生对唐文化特征的识记、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西晋短暂统一后,我国历史进入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文化非常繁荣,但南北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对后来唐文化的高度繁荣产生了深渊影响。初唐书法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主要受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影响。B项体现北朝刚健雄厚,排除;C、D项体现唐朝的繁荣,排除。正确选项为A。
8.(09年上海卷)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 、甲骨文 、圣书字 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答案:B 解析:考生必须把题干中提供的四种文字符号,与图片中包含的文字符号进行仔细的比对,找出共性
9.(09年安徽卷)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10.(09年浙江卷)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11.(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秦朝官文”和图片字体。信息告诉考生秦朝官文字体是小篆。D项符合题意。 12.(山东济宁市一中)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儿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 孙具有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答案:B 解析:文化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京剧
13.(09年海南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南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认知水平。抓住材料信息“渔猎”“信巫鬼”“商贾并凑”“道教隆洽”“平陈之后,硕学通儒”。第一问回答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第二问注意列举的史实具有典型性
答案:(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
(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
【专题综合】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使用了社会需要。 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4.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5.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6.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7.21世纪的今天,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典例1】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2)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的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圣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3)当今两岸四地的师生共同研修《论语》有何现实意义?
解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三纲五常”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统治阶级宣传的“为人处世标准”
答案:(1)主张:仁和礼(或:“治国、修身”或政治、个人修养)。原因:宗法分封制破坏;阶级矛盾尖锐。(2)榜样:开明君主专制、宗教信仰自由。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思想。(3)意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有利于加强两岸四地的联系,促进祖国的统一
二、如何认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在理论上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在实践上,经过秦汉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相辅,兼采道家的合理成分,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典例2】“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2)试举唐朝时期能体现以上某些思想的重大举措,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独立宣言》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独立宣言》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是怎样转化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实践的?
材料二 推己及人乃孔子立教之本;与民同之,自主平等乃孔子立治之本……人人既是天生,则直录于天,人人皆独立而平等
——康有为《中庸注》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4)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及这种认识的特点。
材料四 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文化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5)依据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性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解析: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而董仲舒在新儒学思想体系中又注入“三纲五常”血液。“仁、义、礼、智、信”五常至今还影响着我们
答案:(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对农民宽刑薄税。荀子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2)唐朝实行的均田制,体现了仁政的思想;实行租庸调制,体现了轻徭薄赋的思想;完善科举制,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都体现了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3)①《独立宣言》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②〈独立宣言〉以社会契约为武器,宣告北美殖民地独立。(4)①认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也是孔子立志之本,同时又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②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唯心变法。(5)①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②评价:学习西方先进,接受新思想,同时应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重视社会稳定
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
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典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华中的儒教精蕴》
(2)根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凌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
(3)材料三反映了汉唐与清朝对等外来文化有何区别?(表述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解析:回答第(1)问的“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归纳。回答第(2)问的“影响”可以从“文化”“精神”“经济发展”角度回答。回答第(3)问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唐朝实行开放政策,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第(4)问的态度可以从吸收和创新方面回答。
答案:(1)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2)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奋进有为,意思相近即可)。影响:丰富了韩国民族文化;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3)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清代排斥外来文化。(4)尊重、欣赏、包容;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四、古代文学形式的特点有哪些
1.汉赋: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2.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词:词句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合配乐演唱
4.元曲:元散曲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5.明清小说: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清小说,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典例4】阅读下列材料: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在19个入选项中名列榜首。因为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众多戏曲品种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影响。有“国粹”之誉的京剧就曾昆曲汲取过营养,昆曲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昆曲的“雅”,离不开文雅、精致的艺术美。这种美的客观存在,是数百年来昆曲艺术经过历代文人、艺术家逐步孕育而成的。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情感和义理交融。尤其是题材较多取自传统文学名著,如《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具备及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唱腔曲调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曲牌体,在节奏、主旋律、发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富有美感。在表演技巧上,唱、念、做、打具备一体,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舞姿融入唱腔中,既突出了主题塑造,又给观众美的艺术享受。
请回答:
(1)昆曲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评为“人类口头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昆曲作为我国近代“百戏之祖”的地位。第(1)问要求考生回答昆曲的主要特点。第(2)问要求考生回答联合国把昆曲评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
答案:(1)特点:文雅、精致的艺术美,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唱、念、做、打具备一体的表演技巧。(2)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五、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典例5】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以各种形式登台亮相,为世人瞩目。其中“汉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格外引人注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惟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惟一文字。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有消息称,2008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之作为惟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映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的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上个世纪初,确实有持“汉字落后论”的人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拉丁化)的主张,甚至极端地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将中国学术的不发达,经济的不发达都归罪于汉字。
材料四 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记录。这些记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
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第二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个世纪初全面否定汉字的观点。(5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五种“马”字字体的归属类体,注意信息“繁简之争”等。回答第(2)问要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原因。回答第(3)问要抓住“上个世纪初”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它告诉考生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回答第(4)问时,不要偏离材料信息,切忌太笼统
答案:(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的特点:由繁到简,保留形意文字的特点。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对外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理解:汉字的简化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书写简便适于现代生活的需要。简体字的 使用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简体字的使用有一定的时期,范围也超出中国大陆,已形成既定影响。
(3)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黑暗,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文化,希望把西方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武器,具有进步性。但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过于偏激,也不能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
(4)①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一的人提供交流的工具。②保存中国各民族甚至周边国家丰富的文明记录。③承载的中华文明为全世界华人提供文化认同感的物质形式。④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历史上形成东亚文化圈。⑤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⑥承载的中国文化的一些理念,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选择
【专题突破】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原因和意义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老师们二轮复习从纵横联系的角度探究这一问题,如1—3题。
【典例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是
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②“士”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 ③“学在官府”发展
为“学在民间”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项④是
“百家争鸣”的性质,并非是原因。用排除法将含④的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典例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比胜昔
答案:A
解析:孔子主张“仁”思想,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思想,B项是到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
【典例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
这是墨家的“尚贤”思想。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中央集权、君主制、为人处世标准角度探究新儒学,如5—7题
【典例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
答案:C
解析:材料主张灭绝与孔子思想不同的其他学说,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典例5】董仲舒对儒学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广大儒家思想
C.使儒学行之有效、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边境问题、王国问题,阶级矛盾激化等,这些都要求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形势。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整适应了这一需要。
【典例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与史实不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不断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从主张、认识角度探究这一问题。如8—10题
【典例7】著名儒学大师朱熹曾经在白鹿洞书院举行过多次讲学活动与大型辩论活动,其讲学
与学术辩论的内容不会涉及
A.人间的道德伦理问题
B.“气”和“理”谁先谁后问题
C.“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问题
D.“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A、B、C三项是朱熹
的主张,而D项“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是明朝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典例8】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辩哲学阐释儒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形成原因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宋代理学是儒、道、
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典例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阳明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B.“心” 学更多地吸收了道家思想
C.王阳明宣扬“心学”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D.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儒家“仁”的思想
答案:B
分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
C、D叙述与史实相符,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叙述有误,因为“心学”更多地吸收了佛教思想,并非是道教思想,故选择B。
明清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了反清的民主思想。所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从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角度探究这一问题,如11—13题
【典例10】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再认再现能力。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观点,强调了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思想。
【典例1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黄宗羲是批判君主专制最为严厉的思想家,认为法律是皇帝制定的,为皇帝服务的,是公平的,要求实行法治,黄宗羲要求废除“一家之法”,实行“天下之法”,故A错误;法律一向是由人来决定的,黄宗羲认为不能只为“皇帝”一人服务,而要为“天下”服务,故B项错;在中国最早提倡建立君主立宪制是维新派,故D项错误
【典例12】《明神宗实录》记载:“乙卯,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_____:壮岁为官,晚年削
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冯道为吏隐,
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_______”
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李贽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李贽具有反对孔孟
儒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他的言论,直接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批判了封建等级和纲常礼教,题中的材料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意识的反映,中西绘画由于受不同的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从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探究这一问题。如14-16题
【典例13】右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作品,其中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主要有 ①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 ②以兰竹明志,凸显了不随世浮沉的气节 ③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④该作品面向现实,关心民情,同情百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结合图片中的信息“清代”、“郑板桥”及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典例14】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 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闭关政策,A是不现实的。当时明清仍在封建的道路上徘徊,而英国正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不相似,绘画的主题也根本不一致。明清山水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社会风俗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很大,明清山水画可能与政治关系更大
【典例15】右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里面的“京”字是创始于下列哪个朝代的书体? A.秦朝 B.魏晋南北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京”字字体结构属于篆体,开始于我国的秦朝,在篆体基础上产生隶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