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 (一)掌握知识甲骨文和金文;夏商历法成就,夏商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生物学与地理学;《尚书》,《周易》;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二)发展能力1.利用因特网进行研究性,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发展信息处理、表达能力)2.建立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知识结构。(发展综合归纳概括能力)3.依据相关资料,运用有关原理对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进行评价。(发展评价问题能力)4.分析夏、商、西周三代文化勃兴的原因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相互关系。(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三)陶冶品德1.通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历史文化内容,以及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先民智慧和劳动的崇高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逐渐形成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2.夏、商、西周青铜时代文化成就,为铁器时代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树立历史继承发展的观点和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的观点。3.通过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纠正它是纯粹卜筮之书的认识,使学生形成辨证对待古代文化典籍的态度。4.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互助、合作学习态度。形成科学精神(探索、怀疑、实证、理性)和人文精神(理解、沟通、关怀)。二、重难点1.重点: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夏商天文历法成就与历史地位、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的发展。2.难点: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繁荣的原因、《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评价、对文献资料的理解及对考古发掘材料的运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具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四、学法指导1.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2.运用列表法归纳概括文化成就。3.运用文物(实物)认识三代文化。五、教学流程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 1.按目划分研究课题,确定学习小组。2.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3.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合作,收集资料。2.撰写研究报告。3.制作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一要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实物说明;二内容既要能比较全面说明问题,又能简明扼要。基础知识学习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组织学生上台演示汇报研究成果。3.组织学生质疑。 教师活动1.学生上台演示汇报。2.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汇报的内容以介绍性、说明性内容为主,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阶段小结 1.进行必要补充归纳基础知识,指出重点知识。 1.学生落实基本知识。 解决难点,明确重点。
课堂讨论(教学拓展) 1. 提供讨论的问题。2. 组织讨论。
1.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解决问题。 问题可以围绕“三代文化特点、勃兴的原因、历史地位及影响等”组织。
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完成本节知识结构。 1.师生共同完成本节知识结构。 作业: 1. 基础知识练习。2. 自由选做:《周易》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1. 完成作业。2. 自由选做。 附一、知识结构①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惟一古老文字②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较成熟。发现:清末,殷墟(今河南安阳)。已出土15万片以上。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商朝占卜的记录,事涉祭祀、战争、渔猎、农事等。②已具“六书”构字规律,与今汉字基本相同。意义:商朝时中原地区文明的标志之一,丰富了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的研究资料。释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铭文”。内容: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西周有长篇,记录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①夏历《夏小正》有各个月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②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③夏朝有关史料和商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①甲骨文中所见疾病数十种,包括眼、耳、口腔、肠胃等各种分科。②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作针灸用的石砭镰等医疗用具。生物学和地理学:甲骨文中有许多动植物名称,《周易》首提“地理”。地位: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内容:汇编三代的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含更古时代的史事记录。①讲述了许多阴阳矛盾关系,反映了古人的朴素辩证思想。②“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观点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个人修养规范的形成有积极意义。③是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含有若干迷信内容。①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代表。②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青铜造型艺术的杰作。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铭文出现。附二、夏商西周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类别 朝代 成就历法 夏 《夏小正》记载有一年中的物候、天象知识 商 使用干支纪日法天文 夏商 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医药 商 甲骨文中有数十种疾病记载、石砭镰用于治病生物 商 甲骨文中的许多动植物名称地理 西周 《周易》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环保 西周 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