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0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的工业文明
(一)十九世纪中晚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历程的开始 1.原因: ①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了中国的旧体制、旧思想,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技术、设备、思想文化,并为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创造了劳动力、市场等条件 2.表现: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及洋务企业等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 ③轮船运输、铁路运输等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兴起、新式学校开始出现,出国留学逐渐增多;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传入; ④“师夷长技以制夷”、“兴民权、君主立宪”等思想日益传播; ⑤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二)二十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开始起步 1.有利条件: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甚至奖励实业; ②教育改革的广泛进行及留学热的兴起培养了大量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③辛亥革命为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给全国人民以很大鼓舞; ④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措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⑥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群众性抵制外货斗争的推动; ⑦外国资本主义的大量输入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2.表现: ①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兴起了大批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进一步改变如铁路增加、公路运输兴起; ③新式教育在全国普遍推行; ④政治文明取得重大进展,如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及其他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法令法规; 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日益传播; ⑥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日渐流行,新道德、公民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加强。 3.不利因素: ①资金、技术、人才准备不足; ②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上的障碍; ③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专制统治、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破坏和压制。
(三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文明初步基础奠定 1.有利条件: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扫除了工业文明道路上的主要阻碍;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文化 2.表现: ①重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一些产品的产量逐渐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矿企业; ②交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铁路、公路、航运、航空迅速发展; ③轻工业、农业也获得较大发展; 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些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⑤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3.主要问题: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严重冲击经济建设; ③外交形势逐渐恶化,阻碍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对我国工业文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业文明快速发展 1.有利因素: ①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人们思想不断获得解放;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⑤国际形势总的走向缓和,外交上取得一系列成就,创造了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大量引进,外国文化广泛传入。 2.重大进展: ①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轻、重协调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交通、通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日益便捷; 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⑤科教、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⑥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商品经济社会日趋形成; 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