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首先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空乏( )     2、通假字   法家拂士   拂:bì 弼,辅弼。   衡于虑    衡:héng 横,梗塞。     二、解词   所以动心忍性   忍:使……坚韧。   而后作      作:奋起,有所作为。     学习本文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哪一句正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如果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本文在论证方面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何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做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例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