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课程标准分析]:
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中,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并能认识降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它倡导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使部分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分析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学习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同时又为后面气候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较多,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降水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自制雨量器体会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读图分析了解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本地区降水的特征及水资源利用基本状况。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3、了解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难点:世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突破方法:加强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的读图指导。[课前准备]
课前1周布置学生多途径搜集有关降水的图片、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降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请同学门给大家展示。
学生收集资料整合展示,并做简单的讲解。
生:请看大屏幕,“大雪纷飞,到处是一片银妆素裹”,这是一种降水。
生:雨。
生:霜、露。
生:冰雹。
师:地球表面的海洋、河流、湖泊、土壤、植物里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下,不断蒸发(蒸腾)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这就使大气里含有或多或少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各种形式降落到地面,总称为降水。
出示Flash动画图片:雨、雪、雾、冰雹
师: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一般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等不同等级,请大家结合实际(自己的感受)对小雨、暴雨、中雨等进行描述。
生: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花你的眼。
生: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这是中雨。
生;雨如倾盆,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是暴雨。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知识真不少。非常棒!继续努力!
出示图片:展示不同强度的降水,(学生活动)结合实际谈谈它们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生:春天的绵绵细雨可促进麦苗的生长。
生:七月初下雨会影响小麦的收割。
生:突降的大雨会给交通、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
出示图片:降水量的测量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生:我用饮料瓶的2/3作盛水器,里面放置一个酸奶瓶作储水瓶,用塑料纸做个漏斗,一个有刻度的量杯。有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就是降水量。
生;我直接用一个有刻度的量杯接雨水,然后用直尺去量,再把测得的数据换成毫米,就可以了。
生:冬季降雪时用量杯接雪,雪停后,将量杯带到室内,待雪融化后,就可以读出降水量。
师: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下列这些情况可能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a、阴雨连绵一个月;
b、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c、城市下了大雪。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1—2个问题研究)
生:a情况若出现在麦收时,可能会导致小麦发芽,影响粮食产量;若出现在春天里,可缓解旱情,有利于作物生长。
生:b情况若出现在夏季,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水利发电,人、畜饮水困难,空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
生:c情况会影响城市交通、通讯;增加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师:平日里,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告诉我们降水要适时、适量,才能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出示图片:降水的季节变化图。
师:A图、B图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
生:A图全年降水量较多,且各月降水差别不大。B图全年降水量较少且各月分配不均。
生:不同的地方,降水的季节不同。
生: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降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出示图片: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学生活动
生:4——9月降水较少;10——次年3月降水较多。
生: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师:一个地方的降水不光有季节上的变化,而且也有空间上的差异。我们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前面讲的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还有今天要学的等降水量线都是等值线。
出示Flash动画图片:“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师:先读图例,找出它们在图上的大致位置,并找到雨极、湿极、干极。你最先从图上获取什么信息?
生: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师: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其降水量多是地形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91年间未下雨。
师:从图上还可发现什么问题?大家根据已知道的信息,(世界各地降水的情况)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生: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生:我们这里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教师将问题整理并展示)
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
(学生活动)
各组推举发言人,陈述本组的观点。
生;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生:我们这里年降水量较少,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较多
师:请看大屏幕,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有怎样的变化吗?
学生活动
生:大洋州西岸降水较少,东岸降水较多
师: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较多,大陆西岸年降水量较少。
师:世界上有的地方降水多, 有的地方降水少,而且降水的季节多少也不一样。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降水的多少不一样,不同的季节降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出示图片:“内蒙古自治区”图,并且有该地的四幅景观图。
师:由此图大家能否想到一句赞美这里美景的诗句吗?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该自治区的植被由东向西由“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过渡,这说明了该地区降水也随之发生变化,那么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森林地区降水多,荒漠地区降水少
生: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降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师;你能否发现降水有什么规律?
生: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师:请大家想一想本地区降水有什么特点?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在平时的利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学生活动)
生:我们这里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时它会影响粮食作物的收成。
生:我们这里的粮食生产不完全靠雨水,主要是引黄河水来灌溉,但 缺水仍然非常严重。
生:我们村的水稻种植面积已大大减少,改种其他作物了。
生:有限的水资源有时也会遭到污染
生:面对缺水的现状,应大力发展旱地作物,提倡全民节约用水,保护水
师:(拓展)我市降水也存在着季节分配不均,如何利用水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在科学认识合理利用该地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践本地区的持续发展。否则就可能影响我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
师: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习了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了解了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当今世界淡水资源短缺,我们中国就是世界缺水的国家之一。当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学会了在评价它们时,应该既看到它有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一面,更要想出解决它的办法,这就是我们学习地理的价值,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经历作为学习的资源,进行自由讨论,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世界与中国、中国与本区降水多少的比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的降水特征,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在新课程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除知识外,方法很重要,做人更重要,并将这种理念贯彻于任何教学环节的始终,真正落实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课例点评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本课的突出特点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体会和感知文本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的思考、读图分析、表达交流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并且联系本地实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体现了“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基本理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