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5 / 第二单元 / 4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还剩 8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 【升华与领悟】 一、独创引导 1、每一阶段都有属于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2、你不得不随遇而安,但你应该努力按照你向往的方式去生活。 二、名句升华 1.【读】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墨子 【品】不是我们没有安定的住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无法安定;不是自己的钱财 不够用,是我们的心永远得不到满足。 【悟】墨子和历代先贤一样,也是教导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要因为无止境的欲 望和追求,而葬送自己一生幸福的生活。 2.【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品】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 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 【悟】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 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这是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一个人倘若能省 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 风貌。 【导语与切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13=42 40 50 切入: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乐天安命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 乐观精神,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隐逸的道路基本上都是逃避现 实的,有消极的成分。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陶渊明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其 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启示人们要蔑视那丑恶污秽的 现实,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 【落实与掌握】 一、古今异义 1.幼稚盈室 古义:名词,指小孩。 今义: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年纪小。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 工作;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理人情。 3.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大方,不吝惜。 4.曷不委心任去留 古义:指生死。 今义:离开留下。 5.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 今义:搀扶老人。 6.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7.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行人。 今义:出征的人。 8.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9.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二、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用“见……于……”这种固定格式表被动) 译文: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2.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在句中表被动) 译文: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 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宾语“焉”置于动词“求”之前) 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宾语“胡”置于介词“为”之前) 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5.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宾语“奚”置于动词“疑”之前) 译文: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6.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状语“以春及”置于动词“告”之后) 译文:农夫们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我。 7.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省略句,“候门”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译文:僮仆们欢迎,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 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寓形宇内”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 三、关键理解 1.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任官之时,作者用 “心为形役”做了精辟的总结。 2.小舟轻飏,衣袂飘飘,写尽归家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做官心境形成鲜明对 比。 3.“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 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4.“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 贵,也难以升入仙境,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 短暂的感伤。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作者在领略到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所发出 的由衷赞美和不能及早返归自然的惋惜之情。 7.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 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也是作者历经曲 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及时修正过去的错误,才能赢得未来。 《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也有相似的句子:“ , 。” (2) 《 归 去 来 兮 辞 并 序 》 中 表 现 陶 渊 明 归 心 似 箭 的 句 子 是 “ , ”。 (3)《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 由自然界万物顺应时令,欣欣向荣而想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3)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博览与拓展】 一、魅力作家 田园诗鼻祖陶渊明 生平:陶渊明(约 365—427),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 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 境贫寒,29 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 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还家归隐后,他过起了 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多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 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成就:陶渊明今存诗歌 125 首,其中四言诗 9 首,五言诗 116 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 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 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品: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等。 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陶渊明亲手侍 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拔,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 季开花,而陶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 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 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 不为五斗米折腰 405 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 《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 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解绶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拓展延伸 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 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 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 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 现力。 【解析】选 A。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体现了他对 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瞻望邈难逮”的意思是说孔子的遗训可望而不可即,自己 难以做到,并不代表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此句描绘了田野上风吹禾苗的美好景致。 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翻译法”,将诗句用现代散文的语言“翻译” 过来,注意要描绘出诗句的意境,可以稍加评论。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 勃勃生机。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要结合全诗理解这两句。前面描写 了田野耕作之乐,此处说“长吟掩柴门”表达的是一种避世隐逸的淡泊之情。而“聊为 陇亩民”中着一“聊”字,则微现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愿意过这种归隐生活;另一方面济 世理想又怎么实现呢? 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2.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隐士 文化的代表。才华横溢的陶渊明怀着“大济于苍生”的宏愿多次步入仕途,又多次回归 自然。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他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时代的客观因素。古往今来,对 于陶渊明的选择,人们争论不休。从你个人的观点看,隐居和出仕,陶渊明他该走向哪 里? 2、陶 渊 明 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 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 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道 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 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②,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③,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 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 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 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④;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 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 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 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 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 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 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⑤王 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改) 【注】①弦歌: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 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②秫:黏性的高粱,多用来酿酒。③粳(jīng):粳稻, 稻谷的一种。④舁(yú)篮舆:抬竹轿。⑤宋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 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形象被当时的 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B.两篇文章都提到陶渊明仕途短暂,他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因 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任职不久,就自请解职归家。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 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率真任性。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来拜访的人不论贵 贱,只要有酒就招待,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解析】选 B。担任州祭酒之前并没有亲人去世,“家贫亲老”的意思是“家里很 穷,孝敬父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本文和《归去来兮辞并序》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本文全面表现了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体现了传记的文体特点。 《归去来兮辞并序》则侧重抒发归园田居的欣喜和重获自由的释然,体现诗歌言志的特 点。 3.(思维发展与提升)陶渊明喜欢赏菊和饮酒,这在两篇文章中是怎么表述的? 参考答案:篇目赏菊饮酒 本文满手把菊吾尝得醉于酒足矣欣然便共饮酌必酣饮致醉 有酒辄设 《归去来兮辞并序》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附【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 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超脱世俗的拘束,卓 尔不群,率真任情。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家里很穷,孝敬父母,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请解职归 家。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前去任职。(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竟得了痼疾。江 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 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文教昌明的时代,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 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做邑令,用俸禄作为隐居 生活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 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难以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这个佣人,(让 他)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被下令让种高 粱,陶渊明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儿女们坚持要求种稻谷,于是下令二 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谷。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 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 乡里小儿弯腰鞠躬(丧失尊严)啊!”当天就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 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 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间邀请他。陶渊明有脚疾,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 替抬竹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什么抵 触。 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任始安郡太守,经过 浔阳,常常去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 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家, 以便来了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这天,(陶渊明)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 长了,采了一把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 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酒后快意,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 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守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 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戴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 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他再也不愿意 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的征聘,恰好去世了,当时年仅六十三岁,世人称他为“靖 节先生”。 3、阅读与欣赏 陶公祠的菊花 ⊙陈所巨 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 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是与菊有缘, 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花”。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 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的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 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留传后世的清高之气。他的腰 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 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躬 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 句。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 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 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雕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 个人,而是雕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 却是欲说还休。1 600 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 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 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污浊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 学史! 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 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 菊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 个生气老人的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 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 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人生的爱好者 ⊙林语堂 当我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 人会反对我的话的。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 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 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 ……陶渊明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久便辞职,过着耕田的生活,因 此患了一种疾病。有一天,他对亲朋们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有一 个朋友听见这句话,便荐他做彭泽令。他因为很喜欢喝酒,所以命令县公田都种秫谷, 后来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一次,郡遣督邮至,县 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 了《归去来兮辞》这首名赋。从此以后,他就过着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 他都拒绝了。他自己很穷,和穷人一起过活;他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里,曾悲叹他们 衣服不整,而且做着平常工人的工作。可是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儿子的 地方去,帮他们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他是一个谦逊、简朴、自立的人,交友极为谨慎。刺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 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 慕声。”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 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 附近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 也忘记去了。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当王弘的左右请度履的时候, 陶渊明便伸出脚来使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 一次,他的朋友们在煮酒,他们拿他头上的葛巾来漉酒,用完还给他,他又把葛巾戴 在头上。 他就这样过着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的田园诗人,做一个 智慧而快活的老人。可是在他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里,三四篇偶然写出 来的文章,一封给他儿子的信,三篇祭文(其中有一篇是自祭文)和遗留给后代子孙的 一些话里,我们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 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他在《归去来兮辞》里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酷爱 人生的情感。 【运用与创新】 1、学点辩论 [辩论题目]陶渊明该走向哪里? 甲方观点:归隐是他的最佳选择。 甲方辩词: 乙方观点:做父母官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乙方辩词: 答案(示例):(甲方辩词)我方认为归隐是陶渊明的最佳选择。主观因素:(1)幽远的 性格,“性本爱丘山”;(2)耿介的品格,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3)思想上,深受 当时流行的老庄之学的影响。客观因素:(1)险恶的政治现实;(2)等级森严的取士制度。 总结:如果没有陶渊明的田园隐居生活,怎么会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那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文学风格又将何处寻呢?他如果继续留在污浊的官场,可能会近 墨者黑,也变得圆滑世故、阿谀奉承、媚上欺下,我们又将何处寻一个乐观豁达、傲然 自得、自娱自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呢? (乙方辩词)我方认为陶渊明应当走向仕途,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1)他有当官的条件。他在朝廷中有一个当官的“家叔”,所以可以借助外力当上 官为民造福。(2)他有当官的能力。从诸多的历史资料来看,陶渊明自小饱读诗书,可以 说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知识十分丰富,完全可以胜任当时的大官。既然他有这样的能力 和条件,为什么要隐居呢?我方认为这完全是他逃避自己责任的做法。人才是社会最重 要的资源,是社会的支柱,只有人才勇于努力,对社会充满希望,社会才能进步。他没有 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勇于走出来,去改变黑暗的现实,而是以种种借口逃避,这样对 社会有何益?一个人对社会无益,对自己又有何益?从另一点来说,陶渊明有了老婆、孩 子,却让他们跟着他挨饿受苦,他尽到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了吗?为官,从大的方面说 可以为国尽力,为百姓造福;从个人角度来说,可以养活自己的家庭。综上,陶渊明,步入 仕途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下面是摘编自朱光潜《诗论》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 评价,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 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 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 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 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解析】在文段中,朱光潜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表示自己同意陶渊 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的看法与一般人不同,指出其“还有…… 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作答时,根据字数限制提炼重要词语组合成句即 可。 答案(示例):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3.王梅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 是指薪俸少,而王梅同学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 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王梅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 于是,她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王梅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她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 语言要得体,字数在 100 字左右。(6 分) 答案(示例):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 解释有些出入,它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 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