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15 白杨礼赞/茅盾 / 15 白杨礼赞

15 白杨礼赞

  • 2021-04-08
  • 26页
  • 3.92 MB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 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 2. 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 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新课导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走近作者 【茅盾】 ( 1896—1981 ),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代表作】 长篇小说 《 虹 》《 子夜 》 ; 中篇小说 《 路 》《 三人行 》 ; 短篇小说 《 春蚕 》《 秋收 》《 残冬 》《 林家铺子 》 等。 其代表作 《 子夜 》 ,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字词积累 dǐ qiú suō qí yín yān 坦荡如 砥 恹恹 欲睡 虬 枝 无边无 垠 婆 娑 秀 颀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纵横决荡】 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坦荡如砥】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整体感知 揣摩课题中的“礼赞”的意思,把握作者感情。 “白杨礼赞”: “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 礼赞”: 崇敬地赞美。 细节探究 文章开篇一句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起笔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开篇点明题意,总起全文,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黄土高原外形特点:黄绿错综; 给人的突出感受是:“雄壮”“伟大”。 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生长环境 黄绿错综 色 无边无垠 大 坦荡如砥 平 单调 正衬 反衬 对比 不平凡 雄壮伟大 文中 3 、 4 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第 3 段,由景及树,把白杨比作哨兵,生动形象。“刹那间”“惊奇地叫了一声”等语句,表达了作者猛然见到白杨树时的惊喜。“我”的情绪由“抑”到“扬”, 完成感情的突转,为下文详细写白杨树做好了铺垫。 第 4 段是 过渡段 ,直接点出白杨树,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二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照应开头。 文章第 5 段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有什么作用? 干: 笔直、绝无旁枝 (正直) 枝: 笔直、紧紧靠拢 (团结) 叶: 片片向上 (进取) 皮: 光滑淡青色 (质朴) 外部形象 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 外形、色彩、风格 三个方面, 由“形”入“神” ,突出白杨树的形象特征,使人们透过白杨树的形象,看到它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第 6 段的作用是什么? 再次过渡,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蓄势。 第 7 、 8 段中揭示的白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揭示的? 第 7 、 8 两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由形而神,赋予白杨树人的品格,并揭示其象征意义。 第 7 段中,作者先用两个否定一个假设,似乎要承认白杨树不美;接着用“但是”一转,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形成对比。先抑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紧跟着,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至于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 8 段则通过主旨句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伟丈夫! 伟岸 正直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好女子 婆娑 屈曲盘旋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拟人 对比 衬托 欲扬先抑 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象征 托物言志 第 9 段中“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 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 。通过 对比 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呼应开头,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 给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 : ( 1 )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 ( 2—4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 ( 5—6 )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 ( 7—8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 ( 9 )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思考探究 背景链接 《 白杨礼赞 》 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板书设计 礼赞 赞美 —— 树 崇敬 —— 人 由树到人 象征 不平凡 外部形态美 生长环境美 内在精神美 干、枝、叶、皮 力争上游、坚强挺立、 靠紧团结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白杨礼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