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富贵不能淫 / 22.2 -3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富贵不能淫》 《 威武不能屈 》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工具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 品读语句,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富贵不能淫 新课导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语录: 作者 孟子 名 轲 字 子舆 朝代 战国 评价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 “ 亚圣 ” , 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作品风格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代表作品 《 孟子 》 走近作者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 大 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 天下熄 。 ”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疏通文意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 焉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 冠 也,父 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夫子 !’以顺为 正 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准则,标准 指丈夫 译文: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 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 淫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 屈 。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 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 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 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细读感悟 富贵不能淫 —— 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是什么? 贫贱不能移 ——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 ——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代指什么? “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 —— 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 ——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 ——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对比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 为顺从,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 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 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1. 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 2. 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 3. 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 《 孟子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 立体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入新课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洗个热水澡挺好哇!结果呢? —— 青蛙熟了! 疏通文意 舜 发 于畎亩之中,傅说 举 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 。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狱官 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行 拂 乱 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 , 曾益 其所不能。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违背 扰乱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人 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 于虑 ,而后 作 ; 征 于色, 发 于声,而后 喻 。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入 则无 法家 拂士 , 出 则无 敌国 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译文: 一个人常 常 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以后才知道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由出身卑微转变为显贵,历经苦难磨炼,最终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 内容探究 再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①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②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③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 第三段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国无忧患易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第二段 第四段 (个别) (一般) (客观) (主观) ( 个人 ) ( 国家 ) (中心论点) ( 正面 ) ( 反面 ) 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磨炼的目的是什么? 思想 —— 苦其心志; 生活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 —— 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文 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类比论证、举 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纳推理论证 本文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韩非囚秦, 《 说难 》《 孤愤 》 屈原放逐,乃赋 《 离骚 》 。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 《 史记 》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 《 红楼梦 》 。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板书设计 摆事实:六位圣贤(排比) → 逆境出人才(客观条件) 讲道理:个人 → 处忧患能进取 正面论证(主观因素) 国家 → 处安乐国恒亡 反面论证 ( 主客观因素 ) 得结论(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