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
李 白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过程与方法
欣赏文中情景交融、景美亲情浓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中蕴涵的诗人情怀,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滁州西涧
□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赏析
]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独怜”是偏爱的意思,流露出诗人的恬淡胸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
三、一词多义
(2)
①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
大块假我以文章
以上句子是
________
类倒装句。
(3)
①
开琼筵以坐花
②
飞羽觞而醉月
以上句子是
________
句。
【
自我校对
】
一、序 叙 畅叙
二、大自然 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三、
(1)
迎
/
预先
/
向相反方向活动
/
抵触,不顺
/
叛逆
(2)
像
/
及,比得上
/
你
/
他的
/
如果,假设
(3)
借
/
宽容
/
凭借
/
给予
/
假装
/
假如
(4)
抒发
/
陈述
/
舒展,伸直
四、
(1)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
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吟诗
五、
(1)
判断
(2)
状语后置
(3)
省略
一、作家档案
李白,见
《
越中览古
》
“
作家档案
”
。
二、背景回放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收录在
《
李太白全集
》
中,李白与他的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本文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前后,地点在今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全文以骈句为主,以诗笔行文,笔触流畅自然,风格清新洒脱,全文洋溢着诗情画意,是传诵千古的名作。
就题目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而言,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
是由人
(
省略
)
、时、事、地四者组成的句子,说明这是一件事;第二部分的
“
序
”
,说的是这篇文章的体裁。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反映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在文中,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
“
浮生若梦
”
的慨叹。从文章中可体会到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一、重点突破
1
.如何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基调?
【
参考思路
】
文章开头以
“
浮生若梦
”
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的年代却有其社会原因。况且,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
“
欢
”
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
况
”
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
“
浮生若梦
”
的消极情绪。
李白同样写游宴,完全摆脱了
“
既喜而复悲
”
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本篇确是别开生面,
“
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
。
2
.有人曾评价
“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句
“
看似平奇,实则奇奇
”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
参考思路
】
同意。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
“
春
”
字前着一
“
阳
”
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
“
阳春
”
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
“
烟景
”
来召唤我;那
“
大块
”
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
“
文章
”
献给我。平淡的语言将满心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
.
本文极富诗情画意,试作简要赏析。
【
参考思路
】
读完全文,作者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会深深感染我们。
本文从题目看,是一篇记事散文,作者首先从议论入手,写光阴易逝,岁月难再,情趣相投的人们既然相聚,就须尽情欢乐。兴致之高,要秉烛夜游,更何况是美妙的春夜,几笔点出了游宴的时间和季节。作者还以其独特的笔触,把
“
阳春
”“
天地
”
拟人化,把它们写得情真意切,言外之意,
“
我
”
怎能辜负这番深情厚意呢?应不失良机,秉烛夜游。
接下来写与诸兄弟夜宴情景,首先此次夜宴只为叙天伦之乐,更兼共叙文人皆出类拔萃,儒雅俊秀。这自然比一般话家常更见情趣、更见幽雅。他们谈古论今,欣赏美妙的春景,开怀畅饮,即兴作文,风雅之至。结尾一句豪迈而充满自信。总之,本文极富诗情画意,文字虽少,却令人百读不厌。
4
.
将本文与
《
兰亭集序
》
进行比较阅读,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
参考思路
】
《
兰亭集序
》
和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有所不同。
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
“
终期于尽
”
,所以发出了
“
岂不痛哉
”“
悲夫
”
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惜生命,爱惜光阴,
“
秉烛夜游
”
。他觉得美景是春天给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魏晋人的生死观是悲观的,而唐人却能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享受生命。
二、疑难辨析
古人历来写宴饮的文章似乎都脱不了悲凉的情调,试举例说明。
【
参考思路
】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
“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发出
“
悲夫
”
的慨叹。
王勃
《
滕王阁序
》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石崇
《
金谷诗序
》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孙绰
《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
: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陶渊明
《
游斜川诗序
》
: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
(733)
前后作于安陆。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种美丽的意境。作品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春的气息,光明洞彻,爽朗不尽,将生活升华到诗的高度。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李白的这篇序言记叙了他和堂弟们相聚桃园饮酒赋诗的情景,实际上是抒情散文,字数少篇幅短,但抒发了他清新潇洒的风格。李白擅长以骈句筑文,本文也不例外。他用流畅自然的笔触,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他的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和曹操
“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
有相似的豪迈之处,更能表现出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的性格。
语言凝练 用典巧妙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文字凝练,结构紧凑,艺术手法高妙。主要表现在:
1
.
语言简洁凝练,句式灵活多变
文章始终扣住春季、夜晚、桃花园的宴会,毫不偏离。如第二部分,先介绍夜宴参加者的情况,再依次记叙宴席上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以及作诗、罚酒的全部活动过程,总共才用了寥寥五十几个字,可见其语言之简洁、凝练!文中句式多变,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使这篇散文兼具诗赋的特色。
2
.
巧妙化用典故,增添文章内涵
本文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直取其词,有的借用其语句,还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
“
金谷酒数
”
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宴作比较,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聚会。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3
.
情景相互交融,描写景美情浓
这篇序描写了李白与诸弟欢宴桃花园的情景。春夜已令人沉醉,何况又是在桃花园中,何况又是与诸弟相聚,加上
“
琼筵
”
,明月,饮酒,赋诗,更加透露出温馨、优雅的生活情趣。作者把深厚的兄弟之情,倾注在春夜宴饮的场景之中,从而充实了文章的内涵。
4
.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清晰分明
从结构上看,本文从浮生若梦引出秉烛夜游,归结到芳园宴饮。同时,由阳春烟景,点出桃花园,又由叙天伦之乐,讲到诸弟才情,最后归结为饮酒赋诗的豪情逸兴,短短一百多个字,紧扣题目,写得很有层次。
总之,这篇散文小品,写景如画,叙事如见,意境崇高,格调明朗,洋溢着诗情画意。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
桃花名句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
诗经
·
周南
·
桃夭
》
)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陶渊明
《
桃花源记
》
)
3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
王维
《
辋川别业
》
)
4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
杜甫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
)
5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
杜甫
《
绝句漫兴九首
》
)
6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
贾至
《
春思二首
》
)
7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
高蟾
《
上高侍郎
》
)
8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
题都城南庄
》
)
□
人贵自知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出了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的感慨,做出了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的豪放行为,书写了一段
“
四海皆我家
”
的美谈。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
文人宴会
唐代文人雅集宴会,几乎都必有诗歌唱和活动。文人把流连诗酒、往来酬唱视为风流雅事,常将这些诗作结为集子以资保存以广流传,这在唐代非常盛行。而这些雅集酬唱活动中又每每形成相对集中、固定的诗人群体,对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谈生命
□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
巉
岩前阻
,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轻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枭鸟的怪鸣。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的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从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
“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美丽的黄昏
”
。
[
赏析
]
作家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感觉,抒发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并在新鲜的感觉中寻求哲理,以深刻的思辨,揭示了生命的辩证法: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对待生命的认识也是辩证的:“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一方面认识到人的生命和宇宙相比是卑微、渺小的,一方面又认识到社会、宇宙是由一滴一叶的小生命和小个体合成的。作者没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悲音,“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诠释了一派乐观、豁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