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
示儿
》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 愤
陆 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
梁启超
《
读陆放翁集
》
作者简介
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爱国诗人
。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
一贯坚持
抗金主张,
怀着“
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
的英雄气概和“
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
“扫胡尘”、“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
1210
),
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
9300
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
的诗人之一。“
60
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
特点
是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
检查预习:
1
、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
。
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
,
,
。
3、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
气
如山 气:
楼船夜雪瓜洲
渡
渡:
千载谁堪
伯仲
间 伯仲:
务观
放翁
南宋
剑南诗稿
七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悲愤
渡口
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朗 读
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前两联
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
气如山
”一语提挈全诗,须
重读
;“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写诗人的向往,要用
炽热的感情
读出。
后两联侧重
写现在
。“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
悲愤
;“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
基调
是
悲愤
,然而
并
不绝望,
还有
豪壮的感情
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书愤
陆 游
自主鉴赏
看诗题
看注释
看诗眼
看背景(论世)
看诗人(知人)
看典故 看手法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
1186
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
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
楼船夜雪
” “
铁马秋风
”形象地概括了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时诗人才
36
岁。
对首联的“
世事艰
”与颔联的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该如何理解?
一起探讨
颈联
和
尾联
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
塞上长城
”,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
空自许
”,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
《
出师表
》
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表明
他
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深入探究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
《
出师表
》
,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陆游称道
《
出师表
》
的诗句:
“
《
出师
》
一表千载无”
——《
游诸葛武侯书台
》
“
一表何人继
《
出师
》”——《
七十二岁吟
》
“
凛然
《
出师表
》
,一字不可删”
——《
感秋
》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
出师表
》
所说的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
“亲贤臣,远小人”
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总 结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
借
北望中原,
回顾了
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
抒发了
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
梁启超
《
读陆放翁集
》
拓展练习
【
诉衷情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05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
7
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D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
书愤
》
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
分)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