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1、《与朱元思书》
白云中学孙娟
1、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 。。。。。。。。氏之民欤?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 8 . ( l )知道; ( 2 )休会.领会;(3 )期望,希望;(4)辈,同类。(4分,每题 1 分)
9.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的译文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分,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0.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我的理解: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2 分,意近即可)
11.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我的介绍: 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 3 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答案:
先生,不。。。。。。。。。。。。。。?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A(2)B(3)D。
4
(1)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参考答案7、A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马说》
世有伯乐,、。。。。。。。。。。。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4
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2(二)(9分)
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世有伯乐,然、。。。。。。。。。。。。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答: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4
《送东阳马生序》
一、余幼时。。。。。。。。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 义正辞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
(2) ;(3) (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各1分
答案:
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二、 余幼、。。。。。。。。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4
①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4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三、余幼时、。。。。。。。。。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C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答案:
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二)(10分)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
,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译文、苏子美为人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1)喜欢 (2)听到 (3)拍(击) (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B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四、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 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③蒙乃始就学 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 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答案:
五、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①因此 ②得到 ③懈怠,放松 ④钱财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①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C (2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六、(济宁)
[甲]当余之从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译文、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答案:①热水 ②挂在腰间(腰佩) ③到、往 ④够、充足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七、兰州市 [甲] 余幼时、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余/因得/遍观群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