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石壕吏
杜甫
唐肃宗乾元元年(
759
)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
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
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
至潼关一带
,
强行抓人当兵
,
人民苦不堪言。这时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
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
的组诗
《
三吏
》《
三别
》
,
《
石壕吏
》
是三吏中
佳作。
想一想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想一想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赏析
1
: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
想一想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
哭啼的情景?
呼 啼 怒 哭
赏析2: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想一想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
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赏析3: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深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又是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
想一想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拓展练习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
《
寻隐者不遇
》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
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
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
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
道他在哪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