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 项羽之死 司马迁 / 《项羽之死》导学案7

《项羽之死》导学案7

  • 2021-04-13
  • 7页
  • 72.5 KB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4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 语文 制作 余曼娅 审批 邓冠军 班级 姓名 ‎ 课 题:《项羽之死》‎ 学习目标:‎ 1、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及自杀的原因,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3、 体味精彩语段,理解重点、难点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学习重难点: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常识。‎ 2、 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3、 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学习内容和过程:‎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6?),字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搜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资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过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2、作品简介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文学上,它不仅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而且为所有的文学形式成功地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体例: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录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 ‎ ‎3、背景简介 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一、课前预习 ‎ ‎1、司马迁,字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 ‎ ‎3、《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___部,也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鲁迅赞誉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二、文言知识梳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美人和之(  )  ②骑能属者(  )  ③田父绐曰(  )   ④自度不得脱(  )‎ ‎⑤被十余创(  )  ⑥麾下(  )    ⑦瞋目(  )‎ ‎2.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乌江亭长檥船待。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古义异义。‎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今义:‎ ‎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今义:‎ ‎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1)乃 ‎ ‎(2)以 ‎ (3)之 ‎ (4)亡 ‎ (5)且 ‎ (6)泣 ‎5.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a.项王军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身七十余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左,乃陷大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马童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词作状语 a.项王则夜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直夜溃围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此天之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梳理文章结构,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 ‎ ‎ ”。‎ 资料链接 : ‎ 楚汉战争 ‎ 楚汉之争就是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历时5年。 ‎ ‎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项羽经破釜沉舟一役,大败秦军主力40余万,注定秦朝覆灭之势,同时却也为刘邦军入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秦二世四年(汉元年,公元前207年,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月与十二月,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 ‎ ‎  按照楚怀王原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应做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徙于郴县(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王。 ‎ ‎  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此后他贬义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决定以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三个月后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乘齐王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 归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诸侯联军共56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3万人回师彭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 ‎  彭城之战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长达2年零4个月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却背约攻楚。次年(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 ‎14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 语文 制作 余曼娅 审批 邓冠军 班级 姓名 ‎ 课 题:《项羽之死》‎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及自杀的原因,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2、 体味精彩语段,理解重点、难点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学习内容与过程:‎ 课文内容研读探究:‎ ‎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 表现手法:‎ 性格特点:‎ 小结:结构思路 项羽之死 ‎2、你心中的项羽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3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 ‎ ‎ ‎ ‎4、结合项羽的一生经历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 ‎5、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6、讨论: ‎ 假如再给项羽一个舞台,他会成功吗? 为什么?‎ 课后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指农民起义领袖宋义)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shì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mén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 ‎ 病愈,西入关,至栎yuè阳,存问父老,置酒,枭xiāo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 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 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2、下列括号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使人阴轼义帝(于)江南 B.(汉王)复如军,军广武 C.(汉王)关中兵益出 D.(项羽)军中皆呼万岁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夫为人臣而弑其主 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C.何苦乃与公挑战 乃与汉王约 D.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以安士卒 ‎4、下列全都表现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6.划线句翻译:①‎ ②‎ ‎【司马迁名句】○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知其人,视其友。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同人对项羽的评价: ‎ ‎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2、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 ‎【美文珍藏】             ‎ ‎ 读项羽 数不尽的是万世风流人物,道不完的是千古如烟往事。历史的画卷被如沙的光阴悄悄掩埋,残缺的记忆被无情的江水渐渐侵蚀。当我们回首时已无痕迹,只有那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文字,沿着时间的轨迹去品读古老的故事。‎ ‎(一) 兴起 随着一声令下,数不清的战船北渡黄河而去,河水汹涌澎湃,奔腾浩荡,却浸不湿楚军将士灭秦的决心,浇不灭他们的誓言“楚虽三户,灭秦必楚”。‎ 随着一声令下,不计其数的锅釜瞬间被砸烂,说不尽的舟舸刹那间沉入水底,退却的念头被彻底砸烂了,但它却激起了战士们胸中视死如归的杀敌斗志。‎ 随着一声令下,仅仅两万楚军向秦二十万大军步步逼近,一时间硝烟四起,杀声震天,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冲锋陷阵。秦军士卒吓得面如土色,抱头鼠窜。项羽数冲于混乱之中,杀敌数十百。最后他们虏王离,降章邯,杀苏角,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项羽从“发事”至自立为王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何也?因为此刻他读懂了天下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他的做法是族灭暴秦,顺应民心,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项羽成为霸王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失败 随着一声令下,二十万秦国降军一夜之间在新安全被活埋。他们悔恨当初投降楚军,他们在下落的泥中唱着家乡的曲子,九泉下的冤魂期盼着有朝一日听到楚军败北的声音。‎ 随着一声令下,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汉军层层包围起来,曾经不可一世的楚军如今是四面楚歌、草木皆兵。无奈之下项羽率亲兵八百骑冲出汉军的重重包围,落荒而逃……‎ 随着一声令下,骁勇善战的汉军扬鞭催马,追逐穷寇。狼狈的项羽带着仅剩的二十八骑败走乌江,临死前却发出怨天尤人的“不利兮”一声长叹。悠悠的乌江水至今吟叹着“虞今安在,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怎奈独留青冢向黄昏”。‎ 项羽“三年而王,四年而亡”,何也?因为他根本就读不懂“政治”这本书。新安之夜坑杀降军,是他道义上的失义;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是他军事上的失策;错封刘邦于西蜀,是他战略上的失误;听信谗言、赶走范增,是他用人的失当……试想,一个在道义上失义、军事上失策、战略上失误、用人上失当、组织上失和、政治上失利的人,怎会有好的结局?打开“政治”这本书,项羽只看到“武力得天下”的所谓的硬道理,却对“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样的忠告熟视无睹。难怪后人感慨:“鹿野沉舟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三)教训 项羽因读懂天下形势而称王,又因读不懂形势而失败。这是项羽的教训,也是我们的教训。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学会审时度势,只有读懂了社会形势、政治形势、国际形势,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赏析 本文对项羽失败的历史作了客观理性的分析,逻辑严密,论证合理;冷静的论述中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分节小标题使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新颖,具有创新意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