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编者:张胜华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预习案
1.通假字。
(1)既然已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缫而绪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其本欲舒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去不复顾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甚怜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7)字而幼孩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_________________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__________________
(3)驼业种树:_________________ (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______________
(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_______________ (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1)故不我若也。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本文刻画人物,注意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试结合下列例子,作简要分析。
(1)外貌描写
“隆然伏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描写
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侧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形式,表达了什么观点?
3.本文的写作特色:
4.文章结构思路:
训练案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橐驼(tuó) 病偻(lǚ) 移徙(xǐ) B.莳(shì) 孳(zī) 蕃(fán)
C.拳曲(quán) 勖(xù) 缫(sāo) D.鸡豚(shǐ) 缕(lǚ) 飧饔(sūn yō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
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
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
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
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现代, , 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既然已,勿动勿虑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6.下列句子中“以为”的意思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C.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8.如果把郭橐驼种树的道理运用到教育少年儿童上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要抓好关键环节,又要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
B.既要关怀身体成长,又要关心思想成长,不能放任自流。
C.既要搞好家庭教育,又要做好学校教育,不要只重视一面。
D.既要教会做事,又要教会做人,不要急功近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蝜蝂传 (唐)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负小虫也 善:喜爱 B.及其怠而踬也 怠:疏忽大意
C.物积因不散 积:积累 D.以近于危坠 危:危险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蝂背负很多东西仍然不满足,即使为它取去重物仍然执迷不悟,又喜欢往上爬,最终坠地而死。
B.作者借蝂来讽刺当世一些人也喜欢取物自厚,贪婪不知足,直到被罢官了才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影射当时的黑暗现实。
C.这篇文章作者抓住蝂的特征予以夸张,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造意新奇,讽喻生动,幽默犀利。
D.本文名为“传”,是一篇传记,和《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内容,先使用个性化语言完成填空,使得下文衔接自然、生动形象;然后得出哲理性结论。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他们一起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而和尚D始终盯着那盏灯,见此情景,甚为着急,可是他不能说话。突然,一阵风吹来,灯芯被风吹得左右摇摆。和尚D终于忍不住大叫一声:“糟糕,灯要灭了!”和尚C立即斥责和尚D说:“__________”。和尚B闻声大怒,他冲着和尚C说:“________”。和尚A一直沉默静坐,这时却傲视另三个和尚说:“哈哈!只有我没说。”
(1)根据上下文语境,完成文中空缺部分的人物语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整个故事,写一段具有哲理意味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写 高永宁
[学习目标]
1.了解归有光及相关常识,了解课文相关文言常识;
2.体会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悟亲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读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至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风格: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因此,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他的散文创作,包括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其中,写自己家事的杂记,亲切生动,价值尤高。
评价:因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为代表作,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影响:对清桐城派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把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解题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作者将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据说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它低矮狭小,高如颈背之间;一是因为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预习案]
一、 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 ) 渗漉( ) 修葺( ) 垣墙( )
栏楯( ) 偃仰( ) 迨 ( ) 阖门( ) 长号( ) 扃牖( ) 象笏( ) 老妪( ) 栖于( ) 啸歌( ) 万籁 ( ) 姊妹( )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梳理文章思路
[探究案]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二、学生再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一)、解释字词
1、凡再变矣 再
2、先妣尝一至 妣
3、妪每谓余曰 每
4、殆有神护者 殆
5、吾妻来归 归
6、吾妻归宁 归宁
(二)、词类活用
1、内外多置小门
2、雨泽下注
3、使不上漏
4、前辟四窗
5、垣墙周庭
6、东犬西吠
7、乳二世
8、执此以朝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三)、一词多义
当 他日汝当用之
以当南日
已 日过午已昏
始为篱,已为墙
过 日过午已昏
大母过余
从轩前过
于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其制稍异于前
为 始为篱 扎
已为墙 砌
南北为一
相为应答
轩东故尝为厨
余既为此志
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
倾之
吾妻死之年
抚之甚厚
(四)、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使不上漏 省略句 使之不上漏
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第二课时
赏析文本
一、整体感知,自读思考
1、文章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本文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文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
3、品读课文,找出第一段中“多可喜”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味由它构成的意境。
二、合作探讨
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取材来于身边的生活小事)。
3.读完本文,谈谈你的启示..
[训练案]
一 、翻译下面重点语句。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5、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背诵课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