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公元前 372— 公元前 289 )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 孟子 》 。 孟母一迁 孟母二迁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 35 年(前 335 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 31 年(前 339 )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引自 《 史记 · 魏世家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 1 )弃甲曳( ) 兵 ( 2 )涂( ) 有饿 莩 ( ) (3) 鸡豚( )狗彘( )之 畜 ( ) (4) 数( )罟( )不入 wū ( ) 池 (5) 无( )失其时 (6) 谨庠( ) 序之教 (7) 颁( )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 tì ( ) 之义 yè tú , 同“途” tún zhì cù gǔ wú,通毋 xiáng Bān , 同“斑” piǎo xù 洿 悌 梁惠王曰: “ 寡人之 于 国也,尽心 焉耳矣 。河内 凶 ,则移其民 于 河东,移其粟 于 河内。河东 凶 亦 然 。 明确: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河内地方遭了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毒。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对于 介词,到 这样 2 . 凶 ( 1 )逢凶化吉 ( 2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3 )汉初遭冒顿凶黠 不吉祥、不幸 庄稼收成不好 凶恶、残暴 察 邻国之政, 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 少,寡人之民不 加 多,何也?” 明确: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没有像 考察 加:更,副词。今义常指增加。 课文鉴赏       梁惠王 于国尽心 移民移粟 结果 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 不用心 民不加少 疑问:何也? 做法 孟子对曰:“王 好战 , 请以 战 喻 。填 然 鼓 之,兵刃 既 接 ,弃甲 曳 兵 而 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 何如 ?” 明确: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刚一接触, ( 士兵 ) 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 喜欢打仗 副词,“请允许我” 用 比喻,比方 动词,敲鼓 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曳,拖着;兵,名词,兵器 介词, 凭借 如何,怎么样 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3 . 兵 ( 1 )弃甲曳 兵 而走 ( 2 )上使外将 兵 ( 3 )可汗大点 兵 ( 3 ) 兵 旱相乘 兵器 军队 士兵 军事、战争 特殊句式 或 …… 或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 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回视日观以西峰, 或 得日, 或 否。 《 登泰山记 》 或 命巾车, 或 棹孤舟。 《 归去来兮辞 》 例子: 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 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曰:“不可。 直 不百步 耳 , 是 亦走 也 。” 明确: 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只是,不过 罢了 是,代词,这。是 … 也 … 判断句式 特殊句式 直 …… 耳,是 …… 也。 直 不百步 耳 , 是 亦走 也 。 只是 没有跑一百步 罢了 , 这 也是跑啊 例句: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直 好世俗之乐耳。 我不是喜欢先王(喜欢的音乐 ), 只 是 喜好通俗乐曲 罢了 曰:“王如知此,则 无 望民之多 于邻国 也。 明确: 孟子说:“大王您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 ( 您的国家的 ) 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 介词结构后置 通“毋”,不要 评析: 设喻说理,讥讽梁惠王的举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与邻国之君并无本质区别。 1. 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2. 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3. 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战场上,弃甲之兵,不论是逃跑五十步还是一百步,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逃跑。 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 食也。 数罟 不入 洿 池,鱼鳖不可 胜 食也。 斧斤以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 用也。 明确: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固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不尽 数,密。罟,网 深 尽 斧斤,同义词 按一定季节 胜 . shēng ( 1 )沛公不胜桮杓 ( 2 )谷不可胜食也 . Shèng ( 3 )二败而三胜 ( 4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5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能承担,能承受 尽 胜利 战胜、超过 优美的 谷与鱼鳖不可 胜 食,材木不可 胜 用, 是 使民 养生丧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明确: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 , 便使百姓供养活人 , 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 , ,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 , 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供养活着的人 为死了的人办理丧事 指示代词,这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 , —— 不可胜食也。 —————— , —— 不可胜食也。 —————— , —— 不可胜用也。 养生丧死无 憾 不违农时, 谷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 斧斤以时入山, 材木 连用“ 不可胜 …… 也 ”的句式。 作用 :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 。使行文具有气势,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排偶句式 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鸡 豚 狗 彘 之 畜 , 无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明确: 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都可以穿着丝绸了。鸡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田地能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 动词,种植 动词,穿 动词,蓄养 通“毋”不要 数 . Shǔ ( 1 ) 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 2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3 ) 数之曰 . Shù ( 4 ) 众数虽多 ( 5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6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shuò ( 7 )扶苏以数谏故 . cù ( 8 )数罟不入污池 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 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 计算 列举 责备、数落 数目、数量 几、几个 命运、定数 多次、屡次 密 谨 庠序 之教, 申 之以 孝悌 之义,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衣 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 者,未 之 有也。 明确: 注重地方学校的教育,宣传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有丝绸,吃上肉,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不曾有过。 谨慎,这里指认真的从事 都指学校 反复陈述 孝,尊敬长辈;悌,指敬爱兄长 通“斑” 动词,穿 动词,为王 否定句重代词“之”做宾语,宾语前置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 —— ——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 ——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 —— ——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 ——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黎民不饥不寒 。 七十者衣帛食肉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狗彘 食 人 食 而不知 检 , 涂 有饿 莩 而不知 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 也。’ 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 斯 天下之民至焉。” 明确: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关 ,, 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 动词,吃 名词,食物 制止、约束 通“途”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年成 这与 …… 有什么不同? 这样 特殊句式 “ 是何异于 ……” 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 杀了一个人说:“不是我的缘故,是兵器杀人 。” 有 什么不同 呢? 这与 …… 有什么不同? 君王的态度 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施仁政 除虐政(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 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 “ 养生丧死无 憾 ” 。 2. 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 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 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寡人之于国也 惠王 对话 孟子 疑问(移民移粟) 设喻 民 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 不可(走进圈套) 无望民之加多于国 斯天下之民至矣 施仁政的措施 返回 五十步笑百步 (比 喻) 民不加多 理想社会 否定梁惠王 的治国策略 不违农时 …… 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 …… 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 …… 不可胜用也 (排比) 富 民 养 民 —— 王道之始 教 民 五亩之宅 …… 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 不负戴 于道路矣 统治者态度 否定 暴政 } 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 节 俭 自 省 体 恤 百 姓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对比、比喻) 涂有饿 莩 归罪于 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 武器 五十步 百步 梁惠王 其他王 — 王道之成 尽心焉 移其民 移其粟 而民不加多 提出问题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 邻国之君 喻 分析问题 行仁政 之果 之始 之成 则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决问题 走 未 施 仁政 数量不同 实质相同 孟子比喻说理的妙处 一、热点问题,便于启发 二、避其锋芒,迂回说理 三、作好铺垫,便于析理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无失其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毋”,不要。 通“毋”,不要。 通“斑”,花白 通“途”,道路 特殊句式 未之有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则何如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 后置 介词结构 后置 重点习惯句式 1 .直 …… 耳 译为“只 …… 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2 .是 …… 也 译为“这是 …… 呀。” 例“是亦走也” 3 .是何异于 …… 译为“这同 …… 有什么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词类活用 ( 1 )填然 鼓 之 ( 2 )七十者 衣 帛食肉 ( 3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 者,未之有也 ( 4 ) 树 之以桑 ﹙5 )王无 罪 岁 ( 6 ) 谨 庠序之教 鼓 : 名 — 动 敲鼓 衣 : 名 — 动 穿 王 : 名 — 动 为王 树 : 名 — 动 种植 罪 : 名 — 动 归咎,归罪 谨 : 形 — 动 认真从事 完成下列一词多义(补充) 一、王: 1 、然而不 王 者 2 、梁惠 王 曰 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动词 君王 名词 二、食: 1 、谷不可胜 食 也 2 、狗彘食人 食 吃 动词 食物 名词 三、时: 1 、不违农 时 2 、无失其 时 季节 名词 机会、时机 名词 四、以: 1 、请 以 战喻 2 、可 以 无饥矣 3 、 以 时入山林 4 、申之 以 孝悌之义 5 、老臣 以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用 介词 凭借 介词 按照 介词 把 介词 认为 动词 五、于: 1 、则无望民之多 于 邻国也 2 、寡人之 于 国也 3 、颁白者不复戴 于 道路矣 比 介词 对 于 介词 在 介词 六、之: 1 、填然鼓 之 2 、王道 之 始也 3 、五亩 之 宅 4 、申 之 以孝悌之义 音节助词 无义 结构助词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 结构助词 的 代词 百姓 七、然: 1 、河内凶亦 然 2 、填 然 鼓之 3 、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 、太后曰:“ 然 ” 代词 这样 助词 … 的样子 连词 然而 形容词 对的、认为 … 对的 八、则: 1 、 则 移其民于河东 2 、人死, 则 曰:“非我也,兵也” 顺接连词 就、那么 转接连词 却 古今异义 例题 1 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树之以桑 B .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 请以战喻 D . 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 D 例题 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河内 凶 (有战乱) B . 邻国之民不 加 (增加)少 C . 填然鼓 之 (代词,代“鼓”) D . 弃甲 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 D 例题 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 涂有饿殍而不知 发 春心莫共花争 发 B . 弃甲曳 兵 而走 斩木为 兵 C . 或 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 或 轻于鸿毛, 或 重于泰山 D . 是 亦走也 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 A 例题 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答案 A 例题 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 . 请以战喻 B . 寡人之于国也 C . 王无罪岁 D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 C 一 词多 义练习 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 数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扶苏以 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 罟不入洿池 数目,数量 几,若干 多次 细密 例题 6 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仁政”加以评析。 用 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 主张 1 、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 1 )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 2 )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 3 )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 2 、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 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 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 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