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七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4 河中石兽/纪昀 / 《河中石兽》检测试卷

《河中石兽》检测试卷

  • 2021-04-06
  • 5页
  • 20.31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中石兽》检测试卷 ‎ 班级 姓名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14分)‎ 纪昀( ) 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募金(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是非木杮( ) 湮于沙上( ) 啮沙( )‎ 倒掷( ) 遂反溯流逆上矣( )( ) 可据理臆断欤( )( )‎ 二、 解释家句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17分)‎ 1、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圮 )( 并 )‎ 2、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3、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曳 )‎ 4、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物理 )(是 )‎ 5、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岂 ) (为 )‎ 6、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 )‎ 7、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如是 )(啮 )‎ 8、 求之下流,固颠( 固 )‎ 9、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 )‎ 10、 然则天下之事(然则 )‎ 11、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 )‎ 12、 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 三、 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24分)‎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3、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 整体把握。(24分)‎ 1、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2分)‎ 2、 课文通过寻找十多年前掉落河中的石兽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 ‎ )。(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 3、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并由此悟出什么道理?(4分)‎ 4、 文中写到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分)‎ ‎5、请说说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的形象? (6分)‎ ‎6、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6分)‎ 五、 对比阅读。(21分)‎ ‎【甲】河中石兽 (略)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棹数小舟     棹:         ⑵湮于沙上        湮:            ‎ ‎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益:    ⑷尽其肉,乃去     去:            ‎ ‎2、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  D.驴不胜怒,蹄之 ‎3、翻译。(8分)‎ ‎⑴求之地中,固颠,求之下流,不更颠倒乎?‎ ‎                                                                                    ‎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4、 用“只知……,不知……”的句式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并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6分)‎ ‎《河中石兽》检测答案:‎ 一、 Yún gān pǐ mù zhào yè fèi yān niè zhì sù yì yú 一、 ‎1、倒塌 一起 2、经过 3、拖 4、物理:事物的道理 是:这 ‎ 5、 岂:怎么 为:被 6、错乱、荒唐 7、如是:像这样 啮:冲刷 8、 本来 9、如:按照 10、既然这样,那么 11、只 12、认为 形成、成为 三、1、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2、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3、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 4、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5、 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6、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7、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8、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四、1、清代 纪昀 ‎ 2、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僧:第一次,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次,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 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5、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话僧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盲目的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老河兵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话讲学家主观臆断。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6、 一、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角度:可据理臆断欤)‎ 三、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角度:老河兵正确)五、对比阅读 ‎1、 ⑴划船    ⑵埋没  ⑶更加   ⑷离开 2、C ‎3、⑴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 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 ‎ 4、 概括:讲学家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老虎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 相同原理: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