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北京市2020届高三4月统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6 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
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 (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1.填写在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3 分)
A.实用性 快捷化 形式感 B.形式感 实用性 快捷化
C.快捷化 形式感 实用性 D.快捷化 实用性 形式感
2.阅读材料一,概括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书法是独特的艺术?(3 分)
材料二
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
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立的线的艺术形式。
B.书法与武术只在境界与追求上有极大相似之处。
C.《三国演义》也是呈水脉系结构的线式结构。
D.汉字书法对中国传统艺术都起到基础性作用。
材料三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8分)
公默先生传
宋·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照
B. 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
C. 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
D. 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
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其徒从者百人卒取其下者矣
B. 来,吾语尔尔试言其次者
C. 冀用于世何疾于不容
D. 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又以公议名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先生舍颍为居庐 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
B. 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 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 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 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 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10.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
B. 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
C. 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
D. 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
11. 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①孔子为何说“吾不与也”? 上述文字阐明的孔子主张的“勇”是什么?(3分)
②勇者何以不惧,有人用孔子答司马牛的“内省不疚”为答案,你同意吗?请说明。(3分)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5 题目。
解语花·元宵①
[北宋]周邦彦
风销焰蜡② ,露浥烘炉 ③ ,花市光相射。桂华 ④ 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⑤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 马⑥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注释:①此词为词人做地方官时作。②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又作“绛蜡”。
③烘炉:以其形似,用比灯笼。又作“红莲”。④桂华:月的光华。⑤放夜:节 日开放夜禁。 ⑥语出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 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销焰蜡”以下三句紧扣节序,写元夕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 生光。
B.“桂华流瓦”以下三句,用意于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元夕之夜月华如水的 意境。
C.“看楚女纤腰一把”,写观灯女形象之美,与“箫鼓喧”三句的背景相融合。
D.“因念”以下三句承上片而来,推知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 况。
14.下列对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耿耿,明貌。纤云散去,月儿更明,“素娥”飘飘“欲”下,妙在这个“欲” 字,下而未下。 未下,是真实;下,也是真实。 写出人间灯节的吸引力。
B.“钿车罗帕”以下三句写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男女倾慕之情境。“暗尘随马”写马车所经之处,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
C.“桂华流瓦”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而“桂华”这一用语能令人联想起月中桂子,“满路飘香麝”一句,与之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嗅觉上的美感。
D.“清漏移”承接“年光”而来,“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于是词人心意颓丧,遂随着舞罢歌歇,怅然而归来,“飞盖”形容车行如飞,非常迅速。
15.同样是写元宵节,周邦彦《解语花·元宵》与蒋捷词《女冠子•元夕》相比, 在章法上有何相同?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 分)
女冠子•元夕①
[南宋]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 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② 。但梦里隐隐,钿车 罗帕。 吴笺银粉砑③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 西下。
注释:①此词作于南宋亡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 烛。 也泛指灯烛。 ③砑(yà):古代制作精美的笺纸,有“砑花”这道工艺,即将笺纸在特制的雕花木版上碾轧,使之隐隐显出凸凹不平的各种图案。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 择?在《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 子曰: “以吾一日 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_________ ,__________ ? ”(《子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凝聚各方力量,是取胜的重要保障。曹刿在与鲁庄 公的对话中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公曰: “小大之狱, ,必以情。 ”对曰: “_______ 。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③历史上,投身伟大事业并且矢志不渝的志士仁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赞扬。 陆游就曾对诸葛亮做出高度评价: ________ ,__________ 。
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们怀着坚定的决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抛却一切牵挂,穿起防护服,走进病房,拿起针药,投入战斗。 他们的举 动,让我们想起了著名的诗句: _________ ,________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7 题。(共 4 分)
17.《红楼梦》中第五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是谁的判词?请结合小说情节解说前两句判词的含义,再说一说后两句判词暗示的人物结局。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看麦熟
(取材于刘成章同名散文,有删改)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及其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绿毡(zhān):绿色的毡子(小麦)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负(fù) 重:承担(重任、责任等)
B.这种风俗辈辈沿袭 沿(yán)袭:依照旧传统,因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悄(qiǎo)唱:形容声音很低
C.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曲(qū)线:指女性的体形轮廓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 燃(rán)烧:形容情感高涨
D.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 撩(liāo)拨:弄得眼花缭乱
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 囤(tún)子:村子,这里指家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
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作者借此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地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20.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21.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5分)
五、本大题共 4 题,共 65 分。
(一)语言基础应用(5 分)
截至3月15日,我国国内现有确诊病例仍超过 1 万,其中重症患者超过 3000 例,___________ 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出现全球扩散的危急形势下,中国的相关努力, 也将为世界防疫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技术的助力。
22.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而要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关键就在于,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步伐要继续加快。
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压力依旧不可低估。
③可以说,“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疫情防控原则,至今依然需要不打折扣地坚持和落实。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为无语病的句子。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30 个字。(2 分)
(二)写作(60 分)
24.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 要求: 结合作品内容。
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 要求: 篇名出 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
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对 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
25.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①疫情当前,有人日夜奋战:白衣天使直面病毒、解放军指战员千里驰援、公安交警全力投入、社区物业人员用心服务、爱心人士……;疫情当前,也有人打着小算盘:刷流量、蹭疫情,甚至污蔑、谩骂、传谣……
请以“素养·灾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②以“春天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参考答案
1.(3分)D
2.(3分)
(1)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2)中国书法产生的条件和基础
(3)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精神、灵魂)
3.(3分)B
7.D(应该)(3分)
8.B(A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代词,那,那个。B“尔”均是代词,你。C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对于。D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而;第二个“以”,介词,用。)(3分)
9.C(现在确实不快乐,先生您知道成为这样的原因吗)(3分)
10.C(“乐取人怨”“获得弟子们赞誉”不正确。)(3分)
11.①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
②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
③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
(每一点2分,满分6分。)
12.(5分)
①(3分)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是冒险蛮干,有勇无谋,不可取。
孔子认为勇与仁、知共为君子的品德,勇以义为前导,要有谋而为。
②(3分)
答案示例:同意。孔子认为勇是君子应具有的一种品德。“内省不疚”指君子反省平日所为无愧于心,着眼于内在生命的思考,是内修勇德的一种表现,可以做勇者何以不惧的答案。
13.D(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错误。是当下今时元宵情境。)
14.B(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错误。“暗尘”,是说马蹄蹴起的灰尘在夜色中看不分明。其“暗”字是形容词。)
15.在章法上有何相同?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章法相同:
总:两首词在章法铺排上都有今昔元夕的转换(1分)。但较之于周词,蒋词表现得更流动、跳跃、交错、曲折些。
分:①周词上片主写今时此地元宵节情景。下片“因念都城放夜”以下六句因联想到昔日都城元宵盛况。今昔对比之下,自“年光是也”以下五句跌入今时的人生感概。(1分)
②蒋词上片以“而今”句为过渡,前写昔日情景,后写当日元夕景况,今昔对比之下,合于词人“心懒意怯”之心情。下片“江城”以下四句写当日境与情,“但梦里隐隐”两句梦忆昔时故国元宵节繁华。“吴笺银粉砑”以下六句又回到今日当时的人事活动。(1分)
情感
相同:两首词咏元宵节都表现昔日升平繁华热闹气象,都在抒发往时之欢,今时之郁。(1分)
不同:
① 周词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自此跌入身世之嗟(人生感触),或依人之苦,或患失之志,郁结成伤时情结(1分)。
②蒋词佳节依旧而世事全非,郁结在深隐着的亡国之痛(1分)。
16.参考答案
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凝聚各方力量,是取胜的重要保障。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③历史上,投身伟大事业并且矢志不渝的志士仁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赞扬。陆游就曾对诸葛亮做出高度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们怀着坚定的决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抛却一切牵挂,穿起防护服,走进病房,拿起针药,投入战斗。他们的举动,让我们想起了著名的诗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17.参考答案:这是探春的判词。(答对赋1分,答错整题0分)探春有才,知书识礼有治家才能且有高远的志气,曾在凤姐生病时很好地改革治理大观园(此处赋1分需写出相应情节:情节只要能反映探春的才、精明、志皆可,比如起海棠诗社、不因赵姨娘哭闹而多给舅舅家钱破坏规矩等);探春虽贵为贾府三小姐,却是庶出之女(这一点不强求),生长于贾府日渐衰败之时,没有施展才华的运气。(此句意思解释完整赋1分)“清明”两句暗示她的结局是远嫁。(1分,学生可以多解释,只要答出远嫁之意即可赋分)
18.D.【撩(liáo)拨:挑逗,招惹】【囤(dùn)子:盛粮食的器具】
19.(4分)B D
20.(6分)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21.(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
22.B(事理逻辑顺序:患者“数量”带来治疗上的“压力”②,而有了“压力”需要有“措施”③,有了“措施”就要有具体行动的体现①)
23.【语意不清——歧义】
中国的相关努力,也将为世界防疫在经验和技术上提供更多的助力
24、25、写作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