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 咏物诗(蝉)意象鉴赏ppt课件

还剩 10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宋诗词鉴赏选讲 咏物诗( 《 蝉 》 ) 意象鉴赏 古诗常见 意象 菊 柳 梅 蝉 莲 鹧鸪 燕 竹 梧桐 松 月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 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 杨柳 — 惜别 圆月 — 思念 落叶 — 失意 春风 — 得意 大海 — 开阔 流水 — 叹惜 古迹 — 怀旧 梅花 — 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较鉴赏 方法小结 延伸拓展 探究学习 教学安排: 李商隐 《 蝉 》 虞世南 《 蝉 》 骆宾王 《 咏蝉 》 思考:三首诗作中意象“蝉”的特点有何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鉴赏 方法小结 延伸拓展 探究学习 教学安排: 李商隐 《 蝉 》 虞世南 《 蝉 》 骆宾王 《 咏蝉 》 用同样的方法,鉴赏另外两首诗作中意象“蝉”的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李商隐 《 蝉 》 作者: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家境清贫;蝉无情。 借蝉喻自身高洁,发怨恨之声,是 牢骚人语 。 思考: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思考本诗突出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蝉:餐风饮露,难求一饱;居高清雅,日夜哀鸣;碧树无情。 闻蝉以自警 同病相怜 咏蝉:垂緌,饮清露,栖疏桐(高枝),鸣声远传。 喻人:立身品格高洁,无需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虞世南 《 蝉 》 情感: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是清华人语。 居高声自远,非 是 藉秋风。 补充注解 骆宾王 《 咏蝉 》 咏 蝉 秋蝉 (将死,鸣声凄切) 仕途受阻,蹉跎难进 受谤良多,辩词无以传递 两鬓乌玄 囚徒思乡,惆怅悲戚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白头(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自 况 栖居高枝,餐风饮露。谁信它不食人间烟火?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句句咏蝉,句句喻已。物我一体。 是患难人语 。 《 唐诗别裁 》 说: "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 作者地位、遭际 、气质 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 第一、 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 方法小结 第二、 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 第三、 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 第四、 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无别的道理。 想一想:哪些意象也寄寓诗人高洁的品格呢? A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蝉)。 — 晁补之 蝉 鸣 声 声 总 关 情 (聒噪之音令人顿生烦闷纷扰之心) C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 寒蝉鸣我侧。 — 曹植 《 赠白马王彪 》 B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 柳永 《 少年游 》 (“柳”含“留”意,“蝉”谐“惨”音。抒羁旅之愁。 ) ( 寒蝉凄切之音烘托诗人怨愤凄惨之情。 ) 说一说: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碰到过哪些写蝉的句子呢? 咏蝉诗中也有 讥讽蝉的污浊的。 例如: 晋 · 崔豹 《 古今注 》 中有“蝉怨齐王”的典故。说齐王虐待齐王后使“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唳而鸣,王悔恨”, 后人借以咏后妃或女子的悲怨。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 陆龟蒙 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 罗 隐 (蝉是卑鄙无能之辈 ) (蝉是趋炎附势之徒 ) 一、完成作业:阅读下面三首咏菊诗,比较诗中意象“菊”的不同内涵。 探究学习 《 和郭主簿 》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黄巢 《 菊 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郑思肖 《 寒菊 》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二、 课外研究性学习 (任选一题) 1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 月亮 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月亮 作为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古代诗词中涉及月亮的句子,分析其文化内涵。 2 、我国古典诗歌中 水 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 …… 水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代表着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水意象 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文中最频繁、最具有活力和表现力的物象。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古代诗词中涉及水的句子,分析其文化内涵。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一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虞世南( 558~638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少年时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学习书法,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传说唐太宗学书法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 虞世南 《 蝉 》   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 朱光潜 《 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 谢 谢 大 家!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再 见! 毓英中学 吴雅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