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沪教版(上海) / 七年级第一学期 / 第3单元 唐诗精华(下) / 一一 白居易诗二首 / 沪教版《白居易诗二首》教案1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白居易诗二首 奉贤区头桥中学 郑志全 ‎【作者小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教学目标】‎ 1、 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了解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 2、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放言五首(其三)‎ 1、 让学生看注释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 教师范读诗文,以此感染学生。‎ 3、 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诗文上阕提出了什么“决狐疑”的方法?‎ 分析:首先否定了“钻龟”、“祝蓍”这一类做法。接着用如何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间接地告诉了这个方法。‎ 明确: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它们可以透视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的本来。‎ 问:下阕借用周公和王莽的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观点和感情?‎ ‎(让学生看注解4和注解5)学生复述周公和王莽的典故。‎ 是啊,周公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他人的时候。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5、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 课后自读下面这首诗:‎ 放言五首之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是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营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珠 二、卖   炭     翁 ‎  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认真听。‎ ‎2、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让学生看注释6答)什么叫“宫市”呢? 明确: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那么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师生读毕)问文中写了哪两种人?明确:卖炭翁,宫史。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问: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问:“一尺雪”说明什么? 明确:雪大,路必难行。  这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行动。 问:“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呢? 明确: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 问:“碾冰辙”说明了什么?‎ ‎ 明确: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 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明确:“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3朗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这一节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作者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4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诗人掉转笔锋,故事情节也急转而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 问:“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明确: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学生回顾卖炭翁又是一副怎样的形象(结合第一节的外貌描写的字句以及再次对照插图) 这就同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的卖炭翁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写他们的行为,“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问;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明确: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问:“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明确: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 5学生朗读第二部分,从中细加体会。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6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8、布置作业:‎ (1) 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2) 解释下列词:伐 薪 营 贱 辙 歇 骑 敕 叱 得 系 直 ‎ 板书设计       乐府诗       卖 炭 翁                              白居易                        外貌 —— 烧炭艰辛      悲                             ‎ ‎        卖炭翁         心理 —— 矛盾反常            (同情)              社会         |对 |          行动 —— 运炭艰辛      苦                                 |   |            |比 |          “翩翩”——趾高气扬                     宫 掠     黑暗             宫  使       “把、称、叱、牵”——蛮横无理                     “千余斤”、“半匹”“一丈”——强烈反差     市 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