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上)教学案 编写: 审核: 2018年11月2日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方山子传》教师版
第1课时
【旧知检测】
传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和世系、生平行事。
【考点呈现】
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句式。
【尝试练】
(一)作者及思想简介
1、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3、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相关链接: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 折(zhé)节 岐(qí)亭 陈慥(cào) 矍(jué)然 勋(xūn)阀
阳狂垢(gòu)污 傥(tǎng)
(三)课文解读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lǘ 乡里)之侠皆宗(尊奉)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晚乃遁(归隐)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古今异义)乎?”因谓之方山子。
6
高二语文(上)教学案 编写: 审核: 2018年11月2日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在当代一展抱负,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并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适逢,恰好)见焉(他)。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惊讶的样子),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余告之(他)故(原因)。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妻子儿女)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惊奇的样子)异(以……为异,意动用法)之。
译文:我被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巩固练】
1.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见其所著帽 (省略句,省略主语,“见”前应加主语“人”)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3)何为而在此?(倒装句)
(4)呼余宿其家(省略句,“宿”后省略介词“于”;倒装句,“于其家宿”)
2.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明确:(1)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时——血气方刚 一身侠气
稍壮——折节读书 有志用世
晚——终不遇 遁于光、黄间
(2)生活态度的独特:
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所著帽,方屋而高
(3)待人接物的态度:
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3.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
明确: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世道的熟悉,见怪不惊;含蓄表达了方山子对作者的理解、同情;对打击诬陷作者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拓展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 不遇:不得志
B.余既耸然异之 耸然:害怕的样子
C.使酒好剑 使酒:因酒乱性
D.方山冠之遗像 遗像:死者的相片
解析: 选A。B.惊奇的样子; C.嗜酒;D.遗留下来的样式
2.对下列句中加点色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6
高二语文(上)教学案 编写: 审核: 2018年11月2日
C.方山子傥见之与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 :纵马奔跑
解析:选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3.下列每组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他植者则不然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 ①呼余宿其家 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 选 A .连词,表递进 B. 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代词,这样 C. 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D . 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课后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翻译: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在当代一展抱负,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翻译: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3、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翻译: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并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4、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翻译:我被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5、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翻译: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5、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翻译: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方山子传》·教师版
第2课时
【旧知检测】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高二语文(上)教学案 编写: 审核: 2018年11月2日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考点呈现】
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句式。
【尝试练】
1.学习课文第3、4、5段。
独念(私下里想)方山子少时,使(放纵)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同“又”)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两骑,挟二矢(箭),游西山。鹊起于前,使(让)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趁机)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认为)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精明强干)之色犹见(同“现”)于眉间,而岂(怎么)山中之人哉?
译文:我独自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使跟从)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鸟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空中的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 阀:功劳),当得官,使(假如)从事(任职,古今异义)于其间,今已显闻(显赫的名声)。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相类似)。河北有田,岁(名作状,每一年)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难道)无得而然哉?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应当有官做,假如他能侧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假装)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或许)见之欤(句末语气词)?
译文: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巩固练】
1、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6
高二语文(上)教学案 编写: 审核: 2018年11月2日
答案:1..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拓展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谪居于黄 谪:降职
B.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
C.一发得之 发:射箭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相类似
答案:B使……跟随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过岐亭,适见焉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①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②余告之故
C.①因谓之方山子 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D.①游西山,鹊起于前 ②余谪居于黄
答案:D介词:在/ A恰好、适应/ B.旧、原因/ C因此、趁此
【课堂检测】
1、选出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B、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D、环堵萧然
答案:D,A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B、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课后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译文:我独自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3、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应当有官做,假如他能侧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4、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6
高二语文(上)教学案 编写: 审核: 2018年11月2日
5、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译文: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