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登岳阳楼 杜甫 / 《登岳阳楼》ppt课件6

《登岳阳楼》ppt课件6

  • 2021-05-20
  • 24页
  • 349 KB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军城早秋 严武 [ 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 】 严武 (726-765) :字季鹰,华阴 ( 今属陕西 )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有什么 寓意 ?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怀 ? 请简要分析。 ( 09 年全国卷二) 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 答案 】 ( 1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军城早秋 严武 [ 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阳楼夜景 大历三年( 768 )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 〕 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 是年 (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 , 诗人处境艰难 , 凄苦不堪 , 年老体衰 , 贫病交加 , 再加上北归无望 ,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写作背景 背景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 “昔闻” “今上”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探究 “坼” 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 “浮” 字, 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2 、赏析 “坼” “浮” 二字。 3 、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 两句诗 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4 、第五、六句写什么?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 5 、第七、八句写什么?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 。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 赏析 】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首联 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 “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颔联 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 势磅礴。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 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中一般。 只 10 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 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颈联 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 尾联 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 作者 开阔 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比较赏析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 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迁移练习一 : ( 09 年广东卷) 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 感情 ?(3 分 )     (2)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 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4 分 ) (1) 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旧的感情。 (2) ①“ 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 ③“夜久”,表示时间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意象积累 月: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 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迁移练习二 :( 09 海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并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 】①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 景象 ?请简要叙述。( 5 分) 2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 ? 【 答案 】 ( 5 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 答案 】(6 分 )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小结 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方法 —— 一读二联三悟,并将之运用到了练习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 ,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业布置 :( 09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注 】①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 1 )词中写了 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 (4 分 ) ( 2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 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 (4 分 ) 【 参考答案 】 ( 1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 2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