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过程与方法】 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调动爱党情节;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坚决反对台独。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对台方针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式探究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课前准备:全班分成8个小组
四、导学提纲(见附页)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台湾地图,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图中的岛屿是什么地方吗?对,台湾。台湾著名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余光中写过这样一首诗:大屏幕打出《国殇》。让全班同学欣赏这首诗歌改编的歌曲,思考相关的问题。
设问:1、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温总理为什么说台湾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呢?海峡两岸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学案导学,师生释疑: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带领大家进行重点探讨: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问题
探究一:追根溯源,温故知新师:台湾是我们的乡愁,是我们的国殇,台湾的回归,更是我们心中的梦想。那么对于台湾,大家了解多少呢?
1. 结合初一、初二所学内容,举例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示图片:用三国、元朝、清朝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学生回答:
(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2)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行政区域。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师:大量的史实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且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但是现在海峡两岸又隔绝往来,形成了对立。
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呢?(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
问题探究二:对台方针的形成在咱们烟台,也有不少青壮年,被国民党当作
壮丁和炮灰,掳掠到了台湾,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骨肉分离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心碎。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呢?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提纲的第一项。(展示下面的表格)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对台湾的政策,从武装解放——和平解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两岸经济发展状况,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适时制定和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最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用这一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你认为能实现吗? 举例说明。问题探究三: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一次次呼唤下,两岸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让我们伴随着这缕暖风,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阅读课文,继续完成导学提纲。
展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提问:1、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从年开始。
师:对,1979年之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
2、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1987年__________,海峡两岸同胞近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师:什么是“三不”政策?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超链接探亲图片:这是一组台胞回国探亲的情景,38年了,当年被抓去当壮丁的小伙子,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令人欣慰的是照片中的他们还能在有生之年和妻子、和儿女见面。照片外还有很多人却再也回不了祖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遗憾的闭上了双眼。大家可以想想一下,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场景。两岸同胞迫切要求统一,随着两岸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分别成立了两大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3、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_,简称(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_________ ,简称(海协会)。1992年两会就达成_________共识。(九二共识)1993年两会在________举行会谈,将_______写入协议,就开展两岸_________达成共识。这一历史性的握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 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1995年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_________,更是成为________的指导思想。谁来说一下八项主张的内容?
强调: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既然党和政府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为什么又提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呢?你觉得这项内容和“和平统一”是否是矛盾的?
师总结: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是针对台湾人民,而是针对那些阻碍台湾回归的势力。问题探究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祖国统一的步伐是如此的艰难。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应对?谈谈关于台湾问题你的立场。(小组讨论)师结合大屏幕给予补充。因素:一是外国反华势力,二是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展示台独和台湾人民要求回归的图片):你认为陈水扁等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企图能得逞吗?为什么?)面对猖狂的台独,如何应对:
①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
②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④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立场: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师补充:为了进一步表明党和国家统一台湾的决心,2005.3.4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其后不久,《反分裂国家法》在人大会议上高票通过。
过渡: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了日益密切的往来,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哪位同学能用事例说明一下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提示:我们身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就有许多台湾的影子。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台资企业,小吃、娱乐等)。2、教师利
用多媒体画面补充:寻找我们身边台湾的符号。。。。。。播放老师课余时间率领学生完成的“随手拍”作品
3.两岸交往发生的奇闻趣事:“汪辜会谈”和“习马会谈”晚宴菜肴名单的趣事,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寓意。4、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补充:新世纪海峡两岸交往发生的新变化。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充分说明: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者,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四、课堂小结:下面对照导学提纲,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五、当堂巩固,检测评价1、选择题。
1、《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 和基础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互补互利 ③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
3、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4、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有( )
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 ④①②③
5、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2、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面对这条浅浅的海峡,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的统一做些什么?
结束语: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从你们的身上,老师也看到了祖国统一的希望。台湾问题虽然任重而道远,但两岸的别离是暂时的,我们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