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研发过程及其意义;我国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和意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情景创设、讲授法、问题导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会场沸腾,举国欢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原子弹和《东方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
材料二:1951年4月,杜鲁门批准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携带核武器的B29轰炸机布置到太平洋战区。—刘子奎《孤立与遏制—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三:1955年,艾森豪威尔命令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开始挑选攻击目标,准备在紧急情况下用核武器打击中国。—郝雨凡《白宫决策》
材料四:1956年,美国与台湾当局就在台湾布置既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中程导弹达成协议-------刘子奎《孤立与遏制—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五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六: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3、过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人物扫描:
4、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当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关史事: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地指出,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在随后的半年中,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1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奋力攻关,863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计划的提出与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进行的,因此此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八六三计划选择了对我国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七个高技术领域。1993年通信技术作为一个主题列入863计划。从1991年到1995年,国家科委适时地将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HJD-04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作为专项纳入863计划。1996年7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将海洋高技术作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目前,863计划共有八个领域、20个主题。
5、载人航天工程 :
航天成就: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还推广到印度、越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取了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了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2、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3、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作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四)、课堂练习: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B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出席颁奖典礼时说:“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这主要强调了( D )
A.社会生活各领域充满竞争B.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C.合作成果由大家来共享D.合作有利于聚集力量,促进事业成功
4、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模范人物,他们构筑起新时代的民族脊梁。下列人物与事迹搭配错误的是(C )
A.袁隆平-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B.王进喜-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还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C.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执行潜伏任务被火烧着,用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D.焦裕禄-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五)板书设计: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2、背景
3、过程
4、意义
5、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2、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代表作品
3、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六)、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