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准确掌握《红楼梦》前80回由曹雪芹创作,后40回由高鹗续写。体现历史解释。‎ 通过《红楼梦》部分原文的解读,让学生感受该巨著的艺术性高与思想性强,是清朝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突出史料实证。‎ 让学生观看京剧和昆曲的经典片段,感悟其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悟清朝前期辉煌的文学艺术,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能屹立不改,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体现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征;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从“宝黛初相见”导入。‎ 这段视频是宝玉和黛玉初次相见时的情景,1987年根据曹雪芹先生的经典小说而拍成,放映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基本上所有人都围在电视机前观看,足以见得深受老少妇孺的喜爱。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到清朝前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除了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新课教学】:‎ 小说铸辉煌,红楼美名扬。‎ 材料展示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注意历史与小说的区分。‎ 材料:《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毛泽东 自主学习:根据107页完成填空。‎ 曹雪芹个人发布会。(学生代替曹雪芹讲述个人经历以及著书过程。)‎ 学生角色扮演湘云、宝玉和袭人,进行对话,感受宝玉的性格。‎ 根据材料说说宝黛悲剧的原因。(封建礼教的束缚)‎ 材料:(第九十六回)宝玉病重,贾母决定让宝玉娶亲冲喜,凤 姐道:“依我想,这件事只有一个掉包儿的法子。”也就是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黛玉听说宝玉结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贾府上下忙于娶亲,无暇顾及黛玉。黛玉病体支离,悄然焚稿断情,咬牙切齿地悲呼:“宝玉!宝玉!你……”气绝身亡。最后宝玉知道真相后病得更重了。‎ 阅读材料,说说当时的社会现象。‎ 材料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 (注:护官符指地方上权贵的名单,新上任的官员必须保护他们的利益,才能立住脚跟,保住自己的官职。)‎ ‎ ——《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 结合课本及材料,说说《红楼梦》有何特色?‎ 材料:《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人物写得好,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总之,在长篇小说中,这是人物写得最多的一部作品。。。。。。《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里面的人物很多都是典型,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 --刘梦溪等著《红楼梦十五讲》‎ 全书广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影响及地位。‎ 国内影响:自问世以来,屡禁不止,众多爱好者深入研究,形成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国际影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过渡语:在清代前期辉煌的艺术成就中,除了小说,戏曲表演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戏曲韵悠扬,国粹传四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清代进入到了更为繁荣的时期,剧种剧目多、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昆曲和京剧。‎ 戏曲韵悠扬,国粹传四方 昆曲 阅读课本109、110页,梳理昆曲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明朝:通过改良,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 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清朝前期:达到顶峰。‎ ‎ 代表作: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清朝后期:走向衰落。‎ ‎ 原因:因循守旧。‎ ‎(4)现在:2001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昆曲的艺术特色。‎ 京剧 结合课本说说京剧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 教师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结合p111页相关史实得出京剧的特色 ‎ 行当角色:生、旦、净、丑。‎ 请你猜猜以下人物在京剧中扮演四大行当的哪一角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补充角色知识。)‎ 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图片展示各自的表演形式)‎ 表现形式:脸谱 请你猜猜以下脸谱分别是哪个历史人物?他们是什么性格?(结合音乐《脸谱》和不同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性格回答)‎ ‎ 图一:关羽 图二:曹操 图三:包拯 京剧的地位: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被誉为“国剧”。‎ 教师提问:戏曲表演除了京剧被称为“国粹”,我们四川人民的骄傲是什么呢?‎ ‎ 学生回答:京剧。‎ 品味戏曲,你能品出哪一段是昆曲,哪一段是京剧吗?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播放昆曲《牡丹亭》和京剧《贵妃醉酒》)‎ 图片展示“外国人唱京剧”和“外国人学昆曲”‎ 小组讨论:根据材料,归纳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解读史料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材料一: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 ‎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 材料二:有人称,从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 --王新《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气息》‎ 材料三:《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用活字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 ‎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市民文化的繁荣;③印刷业的迅速发展;④文化专制的加强.‎ 过渡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今天,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5000年泱泱华夏文明。一起走进最后一个篇章:五千年文化,吾辈当承扬。‎ 五千年文化,吾辈当自强 畅所欲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情感升华:我们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明,是唯一一个文脉和人脉都没有断绝过的文明。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