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看似简单,仔 细研究后才发现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处理不好可能难以成功。备课时发现本节课 的难点就是处理从确定一个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 和学生相互交流验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做得较为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在课题的引入方面,然学生动手做、裁剪三角形。 既提问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又很好的过度到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上来。 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学得自然新鲜。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2、把课堂充分地让给了学生。我和学生做了些课前交流,临上课前我先对他们提了四 个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尝试,踊跃发言。其实,这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同 时也是激励彼此的过程。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不做过多的讲解,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 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 3、在难点的突破上取得了成功。上这堂课前,我一直担心学生在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方法上出现理解困难。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两边长分别为 6cm 和 8cm,并且 这两边的夹角为 45 度的三角形,并要求相互之间互相比较发现制作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完 全相同,即三角形都全等,最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 边公理”,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SAS”。 但也有几处是值得思考和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1、在课堂上优等生急着演示、发言,后进生却成了观众和听众。如何做到面向全体,人 人学有所得,也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来探讨。 2、课堂学生的操作应努力做到学生自发生成的,而不是老师说"你们比较下三角形的形 状和大小",应换为自发地比较更好。 3、教学细节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时应多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后,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 掌握了,但有少数后进生任然是不理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