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土壤中有什么》评课稿 听了林xx老师的《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之后,结合自己这么八年来的科学教学,主要有几方面的体会: 一、实验的功能和特点: 科学实验具有情境性、体验性、探究性、应用性等特点,《土壤中有什么》一节课先由学生猜想土壤的成分,然后通过实验来探究土壤中有什么,通过实验,促进学生从事物的表象探究事物的本质,按照教学的目标来看,这节课的实验应该具有探究性,但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了每一个实验的图片及实验现象,使实验的探究味不足,似乎变成了验证性实验。 二、学生参与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1)设计实验 《土壤中有什么》一课中,林老师一共预设了二个实验,每个实验分别请一名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我们觉得这样的安排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的参与广度与深度肯定是不够的,对于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这里当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后,有必要请同组同学进行补充、修改和讨论。 (2)实验过程 当实验开始后,我们看到了很多小组都开始动手实验,但并不是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参与到实验中来,比如中间第二组的学生就是先完成学案纸上的作业,然后才开始进行实验,还没有进行试验就已经完成了实验现象的记录,这样的实验势必变成了“伪实验”。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教师可以先在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观察者、实验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明确自己的实验任务,增加实验中的合作性。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土壤中有什么》一课中,学生一共完成了两个实验,观察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林老师请两位同学进行回答两个实验的现象。其实对于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当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很多小组虽然称量后知道了燃烧过后土壤的质量的确减少了,但是他们觉得土壤质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是有机物的燃烧导致的,实验中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土壤质量的减少,他们甚至于在讨论思考如何对这个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 三、教师有效指导实验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实验来教学,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实验,学生看了或做了,时过境迁,印象消失,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有的实验,不仅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动力。为什么同样内容的实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取决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并能逐渐养成进行科学实验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四、一点建议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创新性活动,实验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实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而在实验中“质疑”思想的形成与创造性才能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土壤中有什么》一节课中,教材中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个实验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很难成功。这个教材中的问题其实给我们的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对这个资源加以加工,并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书本上原本可能引起学生误解的材料,就变成了学生设计实验、理解实验、掌握实验的良好课程资源,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纠错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