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统计》教学反思统计与概率的出现,使数学在描述现实的同时,触及到了未来。统计教学作为四大领域学习内容之一,不仅仅是学习分类、绘图表看图表,掌握相关统计量这一类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分析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善于交流合作。在以前看统计与概率时,我只是孤立的看到了某个知识点,近期的学习,使我在把握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去关注知识背后蕴藏的思想。一、收集数据,发展自觉性。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数据的敏感度与自觉性呢?教师应启发儿童根据生活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自觉做好数据收集。可以着眼于儿童身边的真实事情,如换乳牙、身高、体重、看电视的时间、班级近视率、天气情况等。这些数据存在于儿童身边,更易于帮助儿童形成关于数据的意识和自觉,从而建立儿童对数据的亲切感和敏感度。收集数据来源于调查研究。“甲乙丙发点球,你准备推荐哪一位,”“6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标准1.1米的规定进行修定,假如你是部门领导,打算怎么做?”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凭感觉去猜,吴老师形象的指出“拍脑袋做决定不靠谱”要用数据说话。学生从凭感觉到发现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意识。从选定合适的素材到能够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要收集哪些数据,进而收集数据,通过发现、思考与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觉主动收集数据的意识。从个体到关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从一种事物到关注类似的不同事物等等,学生会广范围的逐步形成收集数据的观念。二、整理数据,分类与数形结合。整理数据重在分类与图表。零零散散的数据,利用比较、排列、分类等活动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这也是儿童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在具体的情境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先确定分类标准,抽象出其中的共性,找到对象的性质,如按颜色、按形状、按扣眼数量来分纽扣,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进而把数据进行排列、分类、比较。在活动中,学生加深对分类思想与分类方法的理解。统计图表能直观的体现出数量及数量关系。在比较中,注重引导儿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记录数据,学会表达。通过数与形的结合看数据。1会识图,理解图中数据承载的信息。2会作图,从“半成品”到逐步完善中,感受统计量。3会表达,选择合适的图来表达。三、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数据不单单指统计出的具体的数,还包括基于数据背后的信息。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只是计算和画图,要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如在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趋势图中,2月13-15日数值达高峰,背后原因是什么,要结合当前具体情况对数据分析,来作出判断。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中学会分析数据,关注趋势,合理决策。数据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在基于未来的预测中,依据图的走势,选择合适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对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从而做决策。对于同样的数据,基于不同的统计量,多种方法分析,再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会越来越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是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必备的观念。教学中要加强对数据分析的过程性教学,从收集整理数据,到描述分析数据,不断提高学生数据分析水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