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桂花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金秋十月,桂花盛开,桂花走进了许多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我将从教材、学情、模式、设计、板书、评价与反思、开发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琦君一同回到那阔别多年的故乡,一同踏进那魂牵梦绕的旧宅院。一、说教材《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篇课文。该单元以"思乡"为主题展开,单元里的几篇课文体裁不同,但表达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浓郁的思乡情感。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展示平台、日积月累,都是对本单元主题的的深华与延伸。本课以“桂花雨”为题,“桂花香”为线索,写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容易牵起学生思绪。《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要求: 1.了解文章表达顺序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弥漫着桂花一样芬芳浓郁的思乡情愫和淡淡乡愁。但对于一直与亲人在一起的孩子们,想要理解乡愁,还需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和交流。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以读代讲, 充分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认识,通过对文本的品悟,体会蕴藏的思想感情。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默读文章的能力,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了解生活,也学习了一些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本节课将继续训练这方面的能力。教法、学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体现这十六个字:读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现有经验,充分挖掘文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品悟文本,体会感情。结合课文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能力现状,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内化、积累优美语言。3.体会感情,领悟并模仿感情表达的方法,继续深化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学习重难点: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丰富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乡愁的内涵,是本节课着力突破的难点。三、说模式 整合式语文主题教学法是以教材为主体,以单元为整体,以六大课型为载体,整合三级课程资源,让大量课外资源走进课堂。品读课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乡感情。结合拓展阅读和小练笔,提高“能说会写”的能力,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就必须提前阅读与之相关的大量资料。”晨诵课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古诗名句;进行专题诵读《我的美丽乡愁》,丰富和积累了学生的语言素养;预习过关课又安排学生交流了琦君的背景资料;采访祖辈离开家乡的感受等,都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2.环节设计(1)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声中,我深情补充了一小段背景,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秋时节,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大洋彼岸抬头远望那一轮明月……她仿佛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味道——那香气,真是迷人!那故乡的桂花真是叫人魂牵梦萦啊!”同学们,你们能体会此时,她在心里渴望着什么吗?(2)品读—水到渠成文理清 策略1:扶 抓住细节,入情入境,感受情怀体会摇花乐抓住课题设疑:桂花雨是什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容易便能找出描写桂花雨和摇桂花的句子。(出示相关语句)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重点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后进行迁移运用)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快乐体验?用口述的方式,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班内交流:根据学生汇报,共同品读。策略2:放 抓关键词,以读促悟,体会情感 感受桂花香 。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小组合作,通过抓关键词感悟,品读两处地方的“桂花香” 。A、描写村里桂花香的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B、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想文中词句的意思,辨别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浸”字来体会桂花在母亲及故乡人们心中和生活中的意义。抓住“全是”和“香飘十里”,感知小山上的桂花之多,体会桂花之香。策略3:收 花香对比,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品味思乡情。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抓住母亲的话提出自己的看法。(3)主题链接: — 滴墨渐染润心灵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祖籍山东,漂泊在外的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也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思乡文章,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月是故乡明》(季羡林)自读提示: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圈画、积累优美句段,标记出自己的感受。3.思考探究:为什么作者看过那么多地方那么美的月亮,却仍然忘不了家乡的那个小月亮?(4)达标检测——宕开一笔抒情意。(自选其一) 1.模仿“月是故乡明”这个句子,以( )还是故乡的( )的形式,以榆林这个城市有特点的事物为素材,再写两三句。2.仿写或续写 :“想家的时候,家是一盘妈妈包的饺子,家是妈妈一声温柔的呼唤,家是门口母亲挥别的手,家是父亲转角处的回头 家是…… (5)小结:一枝一叶总关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道出了所有思乡人的情怀。是的,人人都有一段割舍不去的乡情,它就像一条神奇的丝带,将漂泊远方的游子和家乡紧紧连接在一起,古今中外,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自己的思乡情怀,让我们走进浩瀚的书海,撷取这些闪亮的星星吧!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6)课后作业——余音绕梁1.将课堂上的小练笔修改整理,认真抄写在主题习作本上。 2.寻找打动你的思乡文章,推荐给大家。五、说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文本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展现文本的重点与主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