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让科普小品文充满语文味。一、学生为主,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教”转变为学生“学”。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教学“地书”这一部分时,让学生通过默读5、6自然段,思考这两种石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完成表格;在教学“花岗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花岗石的,用上了哪些修辞手法,将自己的读后感受写下来。朱老师在整节课中将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表达的机会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二、评价语言,准确生动 语言是一门艺术。这些貌似简单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孩子感到学习的温暖,更加亲近老师的教,也会更加审视自己的学。朱老师用温暖的语言,鼓励学生,引导课堂,整节课娓娓动听,使人如沐春风。三、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很明显,只是单一的学习课文,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朱老师注重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在学完了砧状云后,朱老师补充了一段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内容,说一说,读一读,这样恰到好处的课外延伸,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学生拓展了关于云的课外知识。又如:在学完书中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后,朱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懂得的大自然中的植物文字和动物文字。这处拓展交流是必要的,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亲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朱老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大自然的文字,同时更注重写法的指导。在写话练习中,对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指导,让学生能现学现用,学得轻松,仿得有效。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说,朱老师的课堂拓展延伸是有效的,令学生学以致用。朱老师在简约的课堂中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这堂课是对我们进行说明文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引领,让学生习得了学习此类文体的方法,更让听课老师领会了不管是什么文体,在教学中语文味始终不能丢,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能丢。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