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将相和》听课反思周三第三节课,我们语文组全体老师在五年级二班聆听了荀老师执教的《将相和》一课。荀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下面说说我的听课收获。一、拟定小标题,培养概括能力拟定小标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荀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第一个小故事的小标题比较简单,学生在课文第10段(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中能找出来。给第二、三个小故事拟定小标题时可能会有些难度。荀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表示事件结果的关键词来概括,学生整合信息就总结出“完璧归赵”就是事情的结果,最后一个故事“负荆请罪”也是故事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运用联读法,长文短教学习知识就是一个迁移巩固的过程。由于这篇课文较长,荀老师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运用“联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荀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再见了,亲人》一课学习的方法——联读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着读”、“比较着读”来发现三个小故事中的相似之处(背景、经过、结果),让学生获得另一种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通过对课文内容有机地整合与比较,升华对蔺相如在国家大义前“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感悟。这样不仅高效,而且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又能巩固复习旧知识,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方法有创意,值得我学习借鉴。三、抓关键语句,感悟人物品质在教学中,荀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采用让学生自读感悟、谈体会的方式,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并从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如“……我指给您看”这就是智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智勇。“我就跟你拼了”这是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这体现了不畏权势、为国争光。这些重点语句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蔺相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读议中学生体会到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然后回归整体,探讨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学生知道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而第三个故事具体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他们爱国主义精神。荀老师每次开课,都有创新的内容,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可以看出荀老师师很用心的研究课,是我学习的榜样。可能文本背景离学生遥远,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是很活跃,对人物心理活动揣摩不够。以上是我的听课感受,不当之处,请荀老师批评指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