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背影》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1925年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仅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父子深情,还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对父爱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过程也真切感人,同时,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特别是父亲蹒跚着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这一背影,用朴素简练的语言表现出了真挚浓厚的父子亲情,给读者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另外,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蕴藉隽永。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来组织文章,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以及平凡人之间的“爱”,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表达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背影》被选入本单元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3.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生字词,如“交卸”“祸不单行”“踌躇”“蹒跚”“颓唐”等,体会其含义及在文中蕴含的情感。2.体会文章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分析重点字词句段所蕴含的的特殊感情,感悟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学会感受爱、回报爱。二、学情分析年代久远,学生理解文中父亲的爱较困难。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感受爱的能力较弱。青春期学生叛逆心较强、自我中心,易于父母产生矛盾和隔膜,与文中作者与父亲有隔膜的爱具有相似之处。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示以相应父子温情的图片、音乐,以情感染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塑造与文本相符合的情境,由情入境,让同学们感受文本的情感氛围,迅速入境。2.启发点拨法:在梳理文章结构、理解重点字词句段的含义时适时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其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背影》这篇散文虽然语言朴素,但是却蕴含丰富,如果不深刻体会分析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文本情感挖掘不够,所以需要老师适当进行激发诱导加上学生自己不断地品读感悟,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3.品读感悟法:反复品读重点句段,品悟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感情。四、说学法1.有感情朗读法:通过对文本蕴涵丰富的语段进行有感情朗读,体味文本浓厚情感2.讨论探究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达到深入理解文意3.想象联想法:对文本详细描写背影的部分进行想象,进入到文本情境中,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设计理念:采用这样的学法主要是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文本感情蕴含丰富的部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真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达到深入理解文意五、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创设情境1.多媒体展示多张父子温情图片,配以感人音乐2.引导学生在看图片时回忆自己与父亲的温情瞬间设计理念(理由):展示直观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创设情境,触动学生心底的心弦,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与父亲的温情瞬间,更容易进入到文本情境中去(二)联系文本,导入新课教师导语: 看到这些图片,相信很多同学都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图片展示的父子亲情确实很温馨很感人。朱自清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一九二五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了来自老父亲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读罢此信,朱自清先生顿时泪如泉涌,想起父亲对自己的种种好处,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于是提笔写下了感动世人数十年的经典名篇《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背影,能让作者八年后想起来仍然泪如雨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三)整体感知,疏通字词,理清文脉 1.多媒体展示生字词: xiè sāng yū chóu chú 交卸 奔 丧 迂 踌 躇 pán shān tuí táng xíng 蹒 跚 颓 唐 祸不单行2.散文记叙了那些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家奔丧 车站送别 别后思念 主要事件是“车站送别”3. 文中总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背影的片段。四次:开篇点题:“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怀念背影车站送别: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刻画背影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现背影 设计理由(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而且请同学把四个写背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有利于学生为进一步把握文本感情做基础)(四)细读文本,聚焦背影1.哪一次背影写得最详细感人?——父亲车站买橘的背影2.父子车站送别的背景是怎样的?(标出文中关键字渲染悲凉气氛) 冬天 祖母死了 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 变卖典质 借钱办了丧事 光景惨淡3.播放“父亲车站买橘背影”片段录音4.根据录音,想象联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n 穿着:黑布、深青布 (对比儿子的紫毛大衣) 看到一个家境惨淡、心情忧伤的父亲n 走路:蹒跚 、慢慢探身 看到一个年老的、腿脚不方便的父亲n 动作:攀着上面 再向上缩 向左微倾看到一个深爱儿子不怕艰难的父亲 还看到了……设计理念(播放录音并让学生想象画面的这个环节,就相当于把文本情境还原回到那个年代、那个作者与父亲离别的车站、那个父亲爬月台买橘的那个画面中去了,这样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把握文本情感,并且通过让他们去想象发言,可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5.思考:为什么这一段平淡朴实的描写能够打动你呢?抓住人物的细节特征进行“白描式”描绘,用字简练、朴实,将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形象再现了出来,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一环节将散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这种写作手法迁移到以后的写作活动中去)(五)整观全文,讨论探究 1.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儿子是怎么反应的?标一下关键语句不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心里暗笑他的 迂,“爸爸,你走吧。”感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赶紧去搀他 我的眼泪又来了怀念:晶莹的泪光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2.为什么一开始作者不理解甚至厌恶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呢?父子一开始是有矛盾的:1917年,朱自清的父亲在江西做官时已娶了一个妾,从此种下了家庭不和的种子。到徐州任上又娶了妾,致使江西任上所娶的妾大怒,前往徐州大闹,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而赔偿徐州之妾的金额不菲,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公款五百元。不得已父亲求祖母变卖首饰,还借了高利贷来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这样的变故,在郁郁中辞世。父子由此产生矛盾。理由(这个写作背景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插入的,通过讲故事再一次抓紧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理解到文中作者与父亲是有隔膜的爱,这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因为他们这个年纪有很多与父母产生矛盾的经历,作者终于被父亲感动地三次落泪,从而也希望学生能从这个环节联想自身也能被感动)(六)小结 父子之间的隔膜就在“我看见他爬月台的背影”那个瞬间被打破,儿子被父亲感动得下了泪水,多年之后仍然能在“晶莹的泪光中”再次看到父亲的背影。在现在社会,父亲为了我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经常在外工作,很多孩子与父亲见面沟通得很少,也许经常看见只是父亲的一次次背影,可能也会产生隔膜和矛盾,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在父亲那一次次背影后面是对我们最深沉和真挚的爱!课下作业就是选取一个角度写一写自己父亲,题目自拟。设计理念:(结尾进行情感的升华,并联系到学生自身情感,且通过课后作业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写作活动中去,可以使他们练习御用刚学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