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笔者有幸与今年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比赛,收获颇多,本人上的课题是《化学能与电能》,课堂效果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设”,但也有少许遗憾,现就本节课,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激发兴趣,颠覆原有认知的引入原电池反应是一个微观世界,电流的形成以及离子的移动等光凭老师做演示实验或讲解,无法达到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作为课堂的主体的目的,因此,在上课之前,先放一段关于土豆发电的电影,颠覆学生的原有认知,再现场演示土豆能够产生电流,由于是身边非常熟悉的东西,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明显的看到了电流表的偏转,从而使学生很有激情的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二、两个环环相扣的实验探究过程第1个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学生做实验看到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真正达到新课改中提到的生态高效课堂。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这里的第一个实验,学生通过做实验发现铜片上有大量的气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1.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氢离子得到得电子从何而来?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出可能是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在导线中间连接电流表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该实验弄清楚了原电池中电子和电流的走向,并分析出两个电极发生的反应,以及整个装置的总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整个装置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得出本节课前两个问题----原电池的定义和电极反应式,之后再根据电子和电流的流向,判断出该原电池的正负极。结合物理中只有形成闭合回路,才能有电流的已有知识,分析得出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情况,进而得出本节课的第三个问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样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现象以及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来验证电子的移动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第2个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一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让学生以铜-锌-硫酸原电池为基础,设计探究形成条件的方案,再进行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可能原因,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即解决了本节课的第四个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现象以及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来验证电子的移动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实验探究的机会。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同,充分的讨论有利于组内的交流和互助,使实验探究活动成为全体同学而不是部分尖子生的活动。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心里有很多想法,其中不乏正确的和错误的,常规的和富于创新的想法。因此要让学生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既能丰富学生对原理和正确结论的多角度的认识,也是对学生探究精神的一种肯定和保护。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本节课采取讨论式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应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为一小组人数就多,应该改为四人一组,以便于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和讨论。在学生实验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接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个别指导。
查看更多